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9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劲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1):1461-1462
造血系统疾病亦即血液系疾病是内科学中的重要组成部份,同时与其他学科密切相关。它主要由红细胞、白细胞及出凝血系统三大部份构成,而其中的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慢性白血病和淋巴瘤等更是由于人们膳食结构的不重视、药物的滥用以及各类污染的加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许利民  冯江  张荷  王劲  张书模 《重庆医学》2002,31(6):461-462
目的 探讨一种简便、有效的红细胞长期保存的方法。方法 红细胞在-40℃、80℃及-196℃(液氮)不同温度下长期保存18个月后,分别测定冻存前后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渗透脆性(RFT)及红细胞免疫功能(RBC-C3bRR、ERPN)。结果 红细胞-40℃长期冻存后,MCV和RFT较冻存前显著提高(P<0.05),RBC-C3bRRt ERPN较冻存前显著降低(P<0.05)。红细胞-80℃、-196℃长期冻存后,MCV、RFT、RBC-C3bRR及ERPN较冻存前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红细胞经-80℃、-196℃长期冻存后,其形态、结构和免疫功能保存良好。-80℃低温冻存是一种简便、有效的红细胞长期保存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4.
复方皂矾丸为主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志钢  冯江  张书模 《重庆医学》1999,28(4):264-264
分析了33例不同类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其中23例RA,10例RAEB)其平均年龄RA>RAEB,平均病程RA长于RAEB,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使用陕西省血液病防治研究所研制的复方皂矾丸为主进行分型治疗,其中RA疗效明显好于RAEB。结合文献进行了讨论。1资料及方法本文33例MDS患者中,住院30例,门诊3例。男12例,女21例。平均年龄33.4岁(22~77岁)。平均病程3.46年,最短2月,最长8年。其中原发性13例,继发性20例,最长8年。其中原发性13例,继发性20例(苯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2006年6月~2014年12月进行auto-PBSCT、临床分期芋、郁期的37例NHL患者,平均年龄45.7(8~68)岁。37例诊断明确的NHL患者,在经过4~8个疗程的化疗和/或局部放射治疗后行auto-PBSCT,术后定期随访。结果37例患者均获得造血功能重建,移植术后完全缓解率(CR)为70.3%,部分缓解率(PR)为16.2%,总有效率(RR)为86.5%(CR+PR);随访时间2~9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0.5个月。截至随访时间,25例(69.4%)患者生存,11例(30.6%)死亡,1例失访。11例死亡患者中9例(81.8%)因疾病复发或进展死亡,1例(9.09%)因肝炎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9.09%)患者维持治疗中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骨髓受浸润的5例患者auto-PBSCT术后3例(60.0%)完全缓解,术后生存期最长者达52个月。结论 auto-PBSCT是治疗NHL、甚至有骨髓浸润患者的有效方案,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淋巴瘤的分期、是否有骨髓浸润是影响疗效及生存期的因素;疗效与淋巴瘤的疾病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6.
刘瑜  王劲  金婕  陈舜贤  曾艳 《重庆医学》2015,(17):2371-2373
目的 探讨两次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淋巴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确诊的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6例,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34~67岁,平均52岁.患者选择标准:经一次auto-PBSCT术后复发或未达完全缓解,予以再次动员干细胞行第二次移植;分期Ⅲ~Ⅳ期的侵袭性淋巴瘤患者,首次auto-PBSCT不能达完全缓解,或复发可能性大,于第一次动员干细胞达两次移植所需,且第一次移植术后半年行第二次auto-PBSCT移植.结果 6例患者均能耐受预处理,并获得造血功能重建,移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ANC) >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5 d(10~25 d);血小板计数(BPC)大于20×109/L的中位时间25.8 d(12~57 d).全部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2.7个月(3~50个月),1例患者两次移植术后半年因病毒性肝炎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18个月后再次复发,二线治疗方案仍有效,其余4例患者无病生存,无病生存率66.7%,最长无病生存时间已达50个月.结论 两次auto-PBSCT治疗复发难治性NHL安全有效,患者耐受良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制静脉输液支具对减少腕、手部输液所致漏液的效果。方法将2006年3月至2006年6月行腕、手部关节部位穿刺的患者35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78例)采用废弃的长条形针剂硬纸盒固定穿刺部位,观察组(178例)采用自制腕、手部静脉输液支具固定穿刺部位,观察两组患者的舒适度、漏液情况及局部皮肤受损情况。结果对照组在输液期间有31例(17.4%)出现漏液,而实验组仅出现2例(1.1%);两组患者在输液4h和12h内的漏液发生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输液过程中自感舒适,局部无疼痛、红肿和压痕,对照组患者在输液后主诉局部疼痛、麻木,皮肤有压痕。结论腕、手部静脉输液时使用自制支具后,既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又降低了漏液发生率,保证输液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骨折损伤后不同时相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变化,分析其对骨折损伤后组织修复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2-02/11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预防医学院复合伤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①建立成兔桡骨骨折模型。②创前(0d)及创后1,5,10,15,20d分别采取骨髓有核细胞,纯化间充质干细胞。③成骨分化培养基诱导培养间充质干细胞。④通过Western-blot法检测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受体Bek及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Ⅱ在间充质干细胞上的表达。结果:①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受体Bek表达:创后1d,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受体Bek表达与0d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创后5d,Bek表达与0d相比显著增高(P<0.05);创后10d与5d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但与0d相比,其表达显著增高(P<0.05);创后15d,20d的Bek表达较0,5d及10d均明显增高(P<0.01)。②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Ⅱ表达:创后1d,5d,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Ⅱ表达与0d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创后10d,15d其表达与0d比较显著增高(P<0.05);创后20d其表达与0,1,5,10,15d相比,明显增高(P<0.01)。结论:创伤后体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其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受体Bek及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Ⅱ的表达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9.
健康教育对肺癌患者化疗间歇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健康教育对肺癌患者化疗间歇期的影响。方法 将60名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用自设的问卷调查。结果 健康教育前2组患者在知识及行为上无明显差异,健康教育后2组患者除锻炼方式及时间无明显差异外,其余各项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健康教育不仅能帮助肺癌患者在化疗间歇期闻进行自我保护,增进应对疾病的有效行为,同时为下一次化疗奠定良好的基础。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背景骨髓问充质干细胞具有可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及成软骨细胞,利用DNA甲基化抑制剂5一氮杂胞昔可诱导问充质干细胞表达生肌调控因子中的myf5及生肌素,可以使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成肌细胞.目的通过筛选蛋白含量最高时相的肌损伤浸液作用于骨髓问充质干细胞,探讨肌损伤浸液对问充质于细胞增殖及成肌诱导作用.设计标准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预防医学院复合伤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 Balb/C纯系小鼠18只造成肌肉组织的创伤模型,用于肌损伤浸液的提取,同时以5一氮杂胞昔诱导的问充质干细胞成肌组进行对照.方法实验于2001一04/2003 09在第三军医大学预防医学院全军复合伤研究所,创伤、烧伤及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Bradford比色法检测不同时相肌浸液蛋白含量,筛选蛋白含量最高时相的肌损伤浸液作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于0,3,6,9,12,15 d采用四甲基偶氮哩盐法检测伤浸液对问充质于细胞增殖的影响,与未加浸液的问充质干细胞作对照.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其作用后66生肌素的表达,并与用5一氮杂胞音诱导的间充质干细胞成肌分化进行对照.主要观察指标Balb/c小鼠①肌损伤浸液蛋白含量测定.②肌损伤浸液对问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③以生肌素的表达观察肌损伤浸液对问充质干细胞的成肌诱导作用.结果①肌损伤浸液蛋白含量分析以损伤后12 h为最高.②肌损伤浸液对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伤浸液作用组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活力在各时相均明显高于对照组.③肌损伤浸液对间充质干细胞的成肌诱导作用伤浸液作用组无生肌素的表达,5一氮杂胞耷作用组有较强的生肌素表达.结论肌损伤浸液可促进间充质于细胞的增殖,但对问充质干细胞无成肌诱导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