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运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原发性IgA肾病患者肾组织中细胞周期调控蛋白P2 7(P2 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CNA)的表达 ,探讨两者与IgA肾病病理分级及其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选择行肾穿刺活检的IgA肾病住院患者 5 2例 ,并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将其分为肺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血瘀证、湿热证六型。系膜增生的病理组织学分为 4级。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2 7、PCNA的表达。结果 :(1)IgA肾病各个病理分级P2 7、PCNA的表达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显示随着系膜细胞增生的病理分级程度增高 ,PCNA的表达增高 ,而P2 7的表达则按相反方向进行。病理分级和P2 7、PCNA表达的等级相关性检验 (Spearman法 )显示 :P2 7的表达与病理类型呈非常显著负相关 ,而PCNA的表达与病理类型呈显著正相关。 (2 )IgA肾病三个中医证型的病理分级之间有统计学意义 ,其中气阴两虚证的病理分级比湿热证、肝肾阴虚证高 ,湿热证与肝肾阴虚证的病理分级之间无统计学意义。 (3)随着湿热→肝肾阴虚→气阴两虚的进展 ,P2 7的表达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 ,而PCNA的表达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结论 :(1)P2 7、PCNA作为判断IgA肾病肾脏组织学损伤程度和预后的指标值得深入研究。 (2 )IgA肾病中医证型之间病理分  相似文献   
2.
采用双能 X线骨密度仪对 86例老年前期 型糖尿病 ( DM)患者 L1~ 4前后位骨密度 ( BMD)进行检测 ,计算了其中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 ,并分析了BMD及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同 DM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表明 :DM组腰椎平均 BMD显著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对照组 ( P<0 .0 1 ) ;而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 ( P<0 .0 1 ) ;在 DM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血瘀气滞的 4个证型中 ,BMD呈现从高到低的变化趋势 ,但组间差异并不显著 ;4个证型中骨量减少症患病率阴虚热盛证型显著高于其它 3型 ( P<0 .0 5 ) ,而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阴阳两虚证最高 ,且显著高于阴虚热盛证 ( P<0 .0 5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Qontraxt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软件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3例患者78枚乳腺病灶进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采用Qontraxt软件分析造影参数成像图及时间强度曲线特征,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78枚乳腺病灶巾恶性病灶47枚,良性病灶31枚。恶性病灶造影参数彩图示造影剂峰值强度高低不等,达峰时间长短不一。而良性病灶造影参数彩图颜色单一,病灶每个区达峰时间较一致。时间强度曲线示恶性肿瘤组峰值强度明显大于良性肿瘤组(P〈0.05),平均达峰值时间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超声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70.2%、80.6%、74.4%。超声造影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87.2%、90.3%、88.5%。联合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91.5%、93.5%和92.3%。结论超声造影定量分析的造影参数成像图及时间强度曲线分析有助于乳腺肿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儿童髋关节急性软组织损伤多见“髋关节急性滑膜炎”或“髋关节软组织嵌顿症”。其临床特点是,患儿因运动后跌碰损伤或急性扁桃体炎等出现下肢跛行。早期多以膝痛为主诉,伴髋关节疼痛,腹股沟深压痛,髋内旋、外展活动受限,X线片检查发现髋关节间隙增宽,部分患者可见关节囊阴影增大。笔者运用手法加外用活血止痛中药制剂治疗30例(治疗组)与用患肢皮牵引和活血止痛中药内服治疗15例(对照组)。结果:两组愈显率比较,(治疗组96.7%,对照组73.3%),有显著差异P<0.05。经治疗2天内膝痛消失,治疗组29例(96.7%),对照组14例(93.3%),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周内髋关节疼痛消失,治疗组28例,(93.3%),对照组7例(46.7%),有显著差异,(P<0.05)。故笔者认为以手法与外用药治疗优于下肢皮牵引和内服中药之法。膝痛是儿童髋关节软组织损伤早期的主诉之一,但临床检查膝部无阳性体征,经早期处理,膝痛症状消失较快,探其机理,认为与闭孔神经其分枝所支配区有关。当髋关节损伤或炎症反应刺激影响到闭孔神经或其分支时,闭孔神经所行经的膝关节因反射或放射等因素影响而出现疼痛。再者,患儿神经系统发育未成熟、对疼痛来源分辩定位能力差,诉说膝痛而不说髋关节疼痛,如忽视对髋关节的必要检查,会因漏诊而延误治疗。儿童髋关节暂时性滑膜炎与髋关节软组织嵌顿,发病机理多与运动损伤或急性炎症有关。临床表现大致相同,但其病理改变有轻重之别,故临床检查须细致加以分辩。手法治疗可根据其病理机制不同而灵活运用,通过手法可达到松解关节滑膜嵌顿与软组织痉挛,改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新陈代谢而收到活血、消肿止痛的功效。手法治疗比传统患肢皮牵引疗法更直接、快速产生治疗效果,且方法简便,时间短、手法轻柔使患儿感觉舒适而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5.
下肢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关节置换术经过4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治疗严重髋、膝关节病变的有效手术方法而广泛开展。下肢深静脉血栓作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一直是影响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安全性的重要因素。国外报道其发生率高达40%—70%,国内[1]报道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总发生率为47.1%。约有0.5-2%的患者发生肺栓塞,危及生命。且明显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2]。因此有效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仍是临床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国内外近年文献,综述如下:1发病机制150年前,Virchow就阐明了“静脉内”膜损伤、静脉血瘀滞…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多罗清泰颗粒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信号转导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内抑瘤实验研究多罗清泰颗粒对小鼠肝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采用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和基因芯片技术,分析多罗清泰含药血清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信号转导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多罗清泰颗粒能显著抑制小鼠肝癌移植瘤生长,抑制率为63%~67.8%。多罗清泰颗粒对所检测的99条信号转导基因中的68条基因表达具有显著影响,占所测基因的69%。其中,上调的基因为42条,下调的基因为36条。在多罗清泰颗粒小剂量处理组和大剂量处理组之间,SMMC-7721细胞信号转导基因表达则存在相当大的差异。结论多罗清泰颗粒能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显著影响肝癌细胞信号转导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桂龙咳喘宁胶囊对咳嗽变异型哮喘疗效观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进一步评价桂龙咳喘宁胶囊 (咳喘宁 )对小儿咳嗽变异型哮喘 ( CV A)的疗效。方法 :观察 12 7例 CVA患儿应用咳喘宁口服治疗后的缓解、复发情况 ,评价咳喘宁的抗炎、免疫调节作用。结果 :12 7例 CV A患儿治疗后缓解率为 85 .5 8%、疗程结束后随访 6个月复发率为 2 1.10 % ;45例 CVA患儿治疗前查血清前白蛋白 ( PA B)为 2 17± 5 9( m g/L,x± s) ,2 6例疗程结束后复查 PAB为 3 0 4± 6 8。 2 6例 CVA患儿治疗前查血自然杀伤 ( NK)细胞为 8.6± 3 .5 ( % ,x± s) ,14例疗程结束后复查N K细胞为 12 .1± 4.0。结论 :咳喘宁治疗 CVA缓解率高、复发率低 ;咳喘宁具有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 ;对 CVA具有良好的近期、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急性乳腺炎祖国医学称为“乳痈”。近年来我们应用中草药内服外治法,治疗急性乳腺炎30例,获得较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以飨读者。1 临床资料本文30例患者均为哺乳期妇女,年龄最大32岁,最小21岁;其中急性炎症期(乳房局部皮肤红、肿、热、痛,尚无明显波动感)25例,成脓期(乳房局部红、肿、跳、胀、痛感,触压有明显波动感)3例,破溃期(乳房局部破溃脓汁外溢)2例;病程最短3d15例,4~7d13例,最长15d2例。2 治疗方法2.1 内服基本方:软柴胡6g,青陈皮各9g,绿枳壳9g,牡丹皮12g,赤白芍各9g,王不留行(布包)15g,穿山甲(先煎)15g,蒲公英15g,星宿菜15g,败…  相似文献   
9.
黄芪对诱发性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氢化可的松致小鼠胸腺细胞凋亡 ,同时注射黄芪注射液 ,用 Td T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小鼠胸腺石蜡切片内凋亡细胞。结果显示 ,黄芪可防止氢化可的松所致的小鼠胸腺重量减轻及细胞凋亡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中的中医药防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入性治疗如经皮腔内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 PTCA)或支架植入术 ( CASI)等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 ,但约有 30 %~ 5 0 %的患者在 PTCA后 6个月内发生再狭窄 [1] ,支架的应用后仍有 30 %左右的再狭窄率。因此防治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已成为当前冠心病研究的热点 ,中医药在这方面有明显作用 ,现将近年来有关的研究综述如下。1 再狭窄的形成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显示 PTCA术后再狭窄的发生可能与血栓形成、内膜增生及血管重塑等有关 [2 ]。球囊扩张后造成血管损伤 ,内皮剥脱造成内皮的皮下组织暴露 ,即刻引起血小板和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