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
3.
目的 :调查子宫颈癌患者的性生活质量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今后的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女性性功能量表(FSFI)对215例子宫颈癌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子宫颈癌患者的性生活指数得分为(20.65±4.77)分,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化疗、职业、分期和居住地是子宫颈癌患者性生活质量的预测因子。结论 :子宫颈癌患者的性生活状况总体处于障碍水平;影响因素分析可以为护理人员采取相应措施提供参考,以有效改善子宫颈癌患者性生活质量,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建立顾客满意服务交接班制对提高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984例患者按照床号分为对照组481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03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顾客满意服务交接班制对患者进行护理,接班护理人员询问患者对上一班的护理服务工作情况,并针对问题及时改进。采用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总分及各维度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顾客满意服务交接班制的建立有利于提高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部恶性黑色素瘤扩大切除术后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足跟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32例,行足跟部病灶扩大切除术后,依据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解剖学特点,选择合适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修复足跟部缺损,观察其存活率及预后情况。结果所有病例皮瓣均存活,随访5~30个月,皮瓣预后良好,足部外形令人满意,对行走无明显影响。结论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部恶性黑色素瘤扩大术后缺损简单、有效,临床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患者正性负性情绪及相关性因素,为改善患者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2月于我科住院的原发恶性急性肿瘤患者80例,运用正性负性情绪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对80例原发恶性骨肿瘤患者进行调查。 结果 患者的正性情绪得分为(29.20±6.07)分,负性情绪得分为(22.58±7.16)分;睡眠质量得分1~17分,中位数为6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负性情绪得分与睡眠质量得分呈正相关(r=0.313)。 结论 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患者正性负性情绪均处于中等水平,负性情绪越多的患者睡眠质量越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肠复方对晚期难治性大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经多种化疗方案治疗后进展的晚期转移性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中药肠复方及最佳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最佳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直至患者失访或者死亡。治疗2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改善率、生存质量改善率、瘤体稳定率、免疫指标和安全性指标的变化。随访2年,随访结束后统计患者半年生存率、1年生存率及2年生存率,计算中位生存时间。结果: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改善率为76.7%,卡氏评分总有效率为86.7%,瘤体控制率为6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3%、53.3%、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免疫指标方面,治疗组NK细胞数量、CD4/CD8比值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半年生存率、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分别为92.8%、57.1%、14.2%,中位生存期为13个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复方治疗晚期转移性大肠癌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控制瘤体增长,调节免疫及延长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10.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GIL)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胃,以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为主,近年来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随着超声胃镜、多层螺旋CT(MDCT)、PET-CT等检查的应用,以及利妥昔单抗等靶向治疗的推广,胃DLBCL的诊断和治疗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