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7篇
儿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8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应用B超术前检查外伤性白内障后囊的状态并与手术所见晶体后囊损伤进行临床对比。方法 穿通伤所致外伤性白内障48眼,术前B超判定晶体后囊是否完整。显微镜下行外伤性白内障摘除,目测判断晶体后囊是否破损。结果 后囊完整组25眼,术中证实后囊完整者22眼,符合率为88.0%;后囊不完整者23眼,术中证实后囊均存有破损,符合率为100.0%。结论 B超对外伤性白内障术前晶体后囊状态可提供重要的参考,对手术操作和选择手术方式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3.0T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参数与甲胎蛋白(alpha fetroprotein,AFP)的相关性及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1月台州市中心医院(台州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8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同时,按照病情程度,将对照组的80例肝癌患者分为轻度组(n=23)、中度组(n=26)和重度组(n=21)。两组患者均进行3.0T磁共振观察患者的DKI参数,包括平均扩散率(mean diffusivity, MD)、各向异性(anisotropy, FA)、径向扩散系数(radial diffusion coefficient, Dr)、轴向扩散系数(axial diffusion coefficient, Da),检测血清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观察3.0T磁共振DKI参数与AFP、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3.0T磁共振DKI参数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FA较高,Da、MD、Dr、AFP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组相比,重度组、中度组的FA参数较高,Da、MD、Dr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疾病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P<0.05),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发现联合检测对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效能更高。结论 3.0T磁共振DKI参数与AFP具有相关性,对原发性肝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金海平  刘丁乙 《广东医学》2020,41(22):2366-2370
目的研究丁桂散联合蒙脱石散对腹泻患儿的临床疗效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接受治疗的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蒙脱石散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丁桂散进行穴位贴敷联合治疗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治护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记录两组患儿腹泻改善时间和腹泻复发率,检测两组患儿治护前后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免疫球蛋白(IgA、IgG)、CD4+/CD8+等水平,以及对比两组患儿的治护有效率和家长满意度。结果治护后,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腹泻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腹泻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IgA、IgG、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和家长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桂散进行穴位贴敷护理联合蒙脱石散对小儿腹泻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有效调节患儿的脾胃运化功能和免疫功能,降低患儿血清中炎症因子的表达,改善腹泻症状,缩短腹泻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推荐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microRNA-1(miR-1)水平及其与心功能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5 年1 月—2018 年12 月在台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20 例作为心力衰竭组, 同期健康体检者120 例作为对照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血清miR-1 相对表达量;采用 彩色多普勒心脏超声诊断仪测定患者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计算左心室射血分 数(LVEF)。结果 心力衰竭组血清miR-1 和LVEF 低于对照组(P <0.05);而LAD、LVEd 高于对照组(P <0.05)。 不同严重程度分级的心力衰竭患者血清miR-1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着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增 加,其血清miR-1 降低。预后不良组血清miR-1 低于预后良好组(P <0.05)。心力衰竭患者血清miR-1 与 LVEF 呈正相关(r =0.578,P <0.05);与LAD、LVEd 呈负相关(r =-0.442 和-0.473,P <0.05)。心力衰竭患 者预后影响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iR-1[Ol ^ R=4.152(95% CI :1.846,5.384)]、LVEF[Ol ^ R=2.971 (95% CI :1.764,4.037)]、LAD[Ol ^ R=0.706(95% CI :0.415,0.923)] 及LVEd[Ol ^ R=0.721(95% CI : 0.427,0.928)] 为心力衰竭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 心力衰竭患者血清miR-1 水平降低,其与心功能和预后 关系密切,是心力衰竭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髋关节术后发生谵妄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台州市中心医院行髋关节术患者230例,统计术后谵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结果 230例髋关节术后患者中,110例出现谵妄,发生率47.83%。单因素分析显示,髋关节术后发生谵妄与性别、功能/体力障碍、听力障碍、酗酒史、文化程度、术前血红蛋白、麻醉时间、术后电解质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术后发生谵妄与年龄、认知功能障碍、睡眠障碍、基础疾病、术前白蛋白、麻醉方式、麻醉药物、手术方式、术前电解质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认知功能障碍、睡眠障碍、基础疾病、术前白蛋白、麻醉方式、麻醉药物、手术方式、术前电解质为髋关节术后发生谵妄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年龄、认知功能障碍、睡眠障碍、基础疾病、术前白蛋白、麻醉方式、麻醉药物、手术方式、术前电解质为影响髋关节术后发生谵妄的主要影响因素,应根据其影响因素,制定合适的干预措施,防止谵妄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利那洛肽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polyethylene glycol electrolytes powder,PEG)用于门诊患者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于台州市中心医院(台州学院附属医院)行肠镜检查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肠道准备方法将其分为3L PEG组(50例)、4L PEG组(50例)和3L PEG+利那洛肽组(50例)。通过Boston肠道准备评分量表(Boston bowel preparation scale,BBPS)评价三组患者的肠道准备效果,并比较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及对肠道准备方案的满意度。结果 3L PEG组患者的左半结肠、横结肠、右半结肠评分及BBPS总评分均显著低于4L PEG组和3L PEG+利那洛肽组(P<0.05);4L PEG组患者的左半结肠、横结肠、右半结肠评分及BBPS总评分与3L PEG+利那洛肽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L PEG+利那洛肽组患者的首次排便时间明显短于3L PEG组和4L PEG组(F=18.860,P<0.001)。4L PEG组患者的满意度低于3L PEG组和3L PEG+利那洛肽组(P<0.05),3L PEG+利那洛肽组患者的满意度最高。4L PEG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3L PEG组和3L PEG+利那洛肽组(P<0.05)。结论 肠镜检查前使用利那洛肽联合PEG进行肠道准备,可提高患者肠道准备质量,降低服药中的不良反应,缩短首次排便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头孢曲松治疗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疗效。方法:100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0.4-0.6ml·kg-1·d-1。两组疗程均为3 d。比较两组体温正常、外周血及脑脊液WBC计数正常时间与住院时间,以及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及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评价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并发症及随访6个月后的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体温正常时间和脑脊液WBC计数正常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血清及脑脊液TNF-α含量下降更显著(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化脓性脑膜炎能有效改善患儿症状,纠正炎症因子异常,临床疗效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 78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和利多卡因组各39例,分别给予胺碘酮和利多卡因治疗。根据24 h动态心电图观察两组治疗后7 d 24 h内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次数、QRS波时间、PR间期,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胺碘酮组总有效率为94.87%,明显高于利多卡因组82.05%(P〈0.05);两组在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次数、QRS波时间上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胺碘酮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利多卡因组(P〈0.05);胺碘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95%,明显低于利多卡因组33.33%(P〈0.05)。结论: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上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可显著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且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利多卡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正>男男同性性接触(MSM)传播已成为推动我国艾滋病(AIDS)疫情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1-2]。能否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毒(HIV)在MSM人群中的传播蔓延,关系到包括MSM人群在内的全人群的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预防HIV新发感染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就是早期发现作为传染源的艾滋病病例(包括HIV/AIDS)。  相似文献   
10.
文章阐述了引发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主要原因①中药自身因素,如品名混乱,品种多源,产地、采收、加工等不稳定因素,及毒性药材的使用;②不合理用药,包括未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和中西药不合理联用;③中药剂型增加与改变,尤其是中药注射剂的涌现.减少和预防中药不良反应,首先要合理用药;其次制定中药注射剂的生产规范,加大技术改革的力度,优化产品质量;再次,规范中药材的品名和质量,加强毒性中药的管理和淘汰工作.倡导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中药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