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系统分析评价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免疫重建不良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检索(2020年9月1日)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Cochrance Library及EMbase有关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免疫重建不良的研究,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研究质量,采用R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Meta分析、敏感性分析、发表偏倚。研究结果采用治疗有效率、有效率相对危险度(RR)以及95%可信区间(CI)、均值差(MD)、有效率(proportion)表示。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9篇,纳入随机临床对照试验(RCT)12项,非随机临床对照试验(n RCT)7项,包含1691例患者。异质性分析检验显示,研究结果存在异质性(I^(2)>50%,P<0.01);倒漏斗图显示存在发表偏倚。n RCT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医药(CM)治疗艾滋病免疫重建不良的有效率是非CM治疗的1.62[95%CI(1.37,1.91)]倍,CM治疗比非CM组可以更好的提升艾滋病免疫重建不良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MD=25.44;95%CI(19.31,31.57)]。结论中医药有助于艾滋病免疫重建不良患者免疫功能的重建,但有效的方药有待进一步的挖掘。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和边缘结构COX模型分析中医药治疗对艾滋病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并比较两种模型结果差异及其优劣。方法? 使用艾滋病患者常规治疗数据库,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以是否参与中医项目为分组,死亡为结局指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和边缘结构COX模型分析中医药治疗对艾滋病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比较两种模型的结果并使用赤池信息量准则(AIC)比较模型的优劣。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 134例艾滋病患者,其中中医治疗组1 402例, 共随访9 613人年,死亡272例,死亡密度为2.83/100人年;非中医治疗组1 732例,共随访11 997.5人年,死亡422例,死亡密度为3.52/100人年。两个模型的结果都显示中医治疗、女性、低年龄、受教育时间长和CD4+T细胞计数多是艾滋病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边缘结构COX模型的AIC值小于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论?中医药治疗有助于降低艾滋病患者的病死率,边缘COX模型可更精确地分析中医药治疗对艾滋病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肠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主要部位,HIV感染影响肠道菌群结构及黏膜屏障功能,导致肠道微生态失调,是机体免疫功能损伤加剧的重要原因,且肠道菌群与宿主代谢联系密切。前期研究显示,中医药具有调节免疫功能,促进黏膜修复,改善宿主代谢状态,但内在机制不明。笔者通过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与肠道微生态、宿主代谢及免疫功能变化三者关系探讨,提出基于肠道微生态-宿主代谢-免疫功能共变化网络的调控探讨中药治疗HIV/AIDS作用机制研究思路,为中医药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