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阳痿之因繁多,病情复杂,然以劳伤心脑、抑郁焦虑、逸淫失摄、脾胃紊乱或虚弱以及虚实之火扰动精室型等最为常见,就其理法方药进行了细致地分析阐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加减聚精2号方治疗精索静脉曲张致男性不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加减聚精2号方(汤)配方颗粒剂每日1剂,分早晚2次口服,连续服用3个月;对照组口服丹参片每次4片,每日3次,六味地黄丸每次8粒,每日3次,连续服用3个月。治疗前后进行B超精索静脉检查以及精液分析(包括精子浓度、精子活力、精子畸形率等参数)。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精子浓度由治疗前的(12.35±2.12)×10~6/ml提高到(18.56±4.16)×10~6/ml,前向运动精子(PR)百分率由(16.18±6.34)%提高到(24.63±8.51)%,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由(11.59±5.31)%提供到(14.17±6.02)%,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对照组精子浓度由治疗前的(12.29±2.07)×10~6/ml提高到(13.13±3.13)×10~6/ml,PR百分率由(16.13±6.45)%提高到(20.55±7.30)%,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由(11.62±5.35)%提供到(12.69±5.77)%,治疗后只有PR百分率显著增加(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精子浓度和PR百分率的增加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1.88%vs 46.67%,P0.05)。左侧精索静脉最大内径,治疗组治疗前后分别为(0.32±0.05)、(0.26±0.05)mm,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为(0.32±0.03)、(0.29±0.04)mm,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左侧精索静脉最大内径缩窄程度治疗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聚精2号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有效。  相似文献   
3.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多发病和常见病,然而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机制还未明确,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氧化应激和免疫调节失衡是慢性前列腺炎发生的关键机制。目前免疫疗法在慢性前列腺炎治疗中仍然属于探索阶段,本文就5种中草药有效成分在慢性前列腺炎的实验和临床研究中其可能机制进行阐述,主要体现在:1抑制免疫反应,抑制T细胞活性与增殖,调节Th1/Th2细胞的比例。2上调Treg细胞的表达,从而增强患者耐受能力。3抑制NK-κB因子并进一步抑制i NOS,减少NO、IL-2等炎症因子的释放,起到抑制免疫反应作用。4抑制趋化因子的产生如MCP-1、MIP-1α,以此来减轻诱导炎症反应。研究中草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免疫机制对开发新药、发扬传统医学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精子线粒体DNA损伤与男性不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子线粒体DNA与男性生育能力密切相关,由于它缺少组蛋白和DNA结合蛋白的保护,易受活性氧的攻击,造成损伤,增加突变率,这被认为是引起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精子mtDNA突变和数量的检测是评价男性生育力的重要方法。对精子mtDNA损伤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倪良玉 《中医研究》2007,20(12):43-44
导师徐福松教授:临证四十余载,学验俱丰,本“发皇古义,融会新知”之旨,在中医男科领域颇有建树,首先提山“腺、性、精、育”为男科疾病之纲,在治疗男性不育、性功能障碍及前列腺疾病方面卓有疗效。本人有幸跟师临床伺诊,耳濡目染,收获颇丰,现就导师治疗男性不育症的学术思想,做以下初步探讨。1临床最重先后天男性不育症病因虽然不离乎肾,但并非独见于肾。导师[1]认为“肾者,男科病病机之枢要也。或肾先病,旁及他脏他经;或他脏他经之病,累及于肾,故言男科病之病机,总不离乎肾也”。治疗男性不育症固然要以肾虚为轴心,以补肾为土,但导师更推崇…  相似文献   
6.
对中医男科理论研究新说之探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近年中医男科诸家提出之新说,如男科四大主症腺性精育说、内肾外肾论、阳痿阴亏说、从肝论治阳痿说、精瘀论说、天癸物质说、男子奇恒之腑精室说等理论体系之研究作了较为详尽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7.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劲松  徐福松 《男科学报》1999,5(4):233-236
  相似文献   
8.
翻开报纸,尤其是那些花花绿绿的小报,你很容易就可以在角角落落甚至醒目部位看到“专治泌尿系统疾病、前列腺疾病”的广告。“前列腺疾病”,多么暧昧的说法,但看的人都心照不宣——对老男人来说,是前列腺肥大、增生;对小男人来说,是前列腺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死精子症患者的精子顶体酶、核蛋白组型转和精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探讨死精子症患者的精子顶体酶、核蛋白组型转、SOD与CASA有关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2005年9月至2008年3月男科门诊就诊的69例死精子症患者,年龄24~48岁,平均30.57岁。采用精子顶体酶定量、核蛋白组型转半定量、SOD定量和DNA荧光染色精子动(静)态图像分析系统进行检测分析。并以21例正常生育者作为对照。结果本组69例患者中,共有20例发现精子顶体酶异常,占28.99%;14例发现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异常,占20.29%。与正常生育组相比,死精子症组患者的精子密度、a级精子及a+b级精子百分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精子顶体酶差异有显著性(P〈0.05),死精子症组患者的核蛋白组型转换半定量值和SOD值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死精子症患者的精子顶体酶检测和核蛋白组型转检测有一定的价值,而SOD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聚精颗粒治疗弱精子症31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评价聚精颗粒治疗弱精子症患者的疗效。方法:36例弱精子症患者,年龄24~39岁,平均29.1岁。口服聚精颗粒,温开水冲服120 m l/次,2次/d,共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末,采用DNA荧光染色精子动(静)态图像分析系统进行精液参数分析。结果:完成治疗的31例患者中,除3例精液质量未见明显改善外,其余28例精液质量均明显改善。其中,除精子密度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外(P>0.05),a级精子、(a+b)级精子、精子活率等主要精液参数指标,在聚精颗粒治疗3个月后均有显著改善(P均<0.01)。治疗期间及治疗后随访有5例配偶怀孕,其中1例己正常分娩。结论:聚精颗粒对弱精子症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