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981~1990年,我院经内镜、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胃癌11例,现结合文献提出早期诊断的体会.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3例,年龄43~68岁,胃病史2个月~11年,临床上以上腹部隐痛、饱胀不适、食欲减退和进行性消瘦为主要表现,其次是贫血和黑便.术前经胃镜检查8例,X线钡餐检查3例,普通X线检查时未发现病变,后经低张气钡双重造影发现胃壁局部僵硬和异常积钡现象.本组11例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为早期胃癌.病变部位在胃窦部6例,胃角部3例,胃体小弯2例.癌灶直径0.6~2.5cm.肉眼分型,属Ⅰ型(隆起到)2例,Ⅱa+Ⅱb(表浅隆起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和分析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对重症心力衰竭合并肾衰竭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情况和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自2008年01月~2013年0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重症心力衰竭合并肾衰竭患者24例,对他们实施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并就其治疗前后的血压、呼吸、心率、生化、Boston评分以及APACHEⅡ评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经过临床比较分析,24例重症心力衰竭合并肾衰竭患者治疗后的血压(81.2±9.4mmHg)、呼吸(19.2±3.0次/min)、心率(87.8±17.1次/min)、Boston评分(6.1±2.3)、APACHEⅡ评分(15.0±2.7)以及生化检查结果均明显优于治疗前(89.4±12.6mmHg、36.4±6.2次/min、133.7±24.3次/min、18.1±2.4、27.2±6.0),前后比较均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心力衰竭合并肾衰竭患者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进行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是一种科学有效、安全可靠的理想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尖端扭转型室速 (Tdp)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恶性心律失常。由于易致患者猝死、治疗上具有重要的特殊性。现将我院 1989年 11月至 1998年 7月共收治的 15例 Tdp,结合文献对其药物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性别与年龄 男 4例 ,女 11例 ,年龄 9~ 80岁 ,平均5 2 .3岁。1.2 病因 本组冠心病 6例 ,风心病 4例 ,高心病和病毒性心肌炎各 1例 ,无器质性心脏病 3例。15例均有低钾血症血钾2 .5 9~ 3.48mmol/ L ,平均 3.0 7mmol/ L。其中 1例伴有 °房室传导阻滞。1.3 心电图表现1.3.1 发作时心电图表现  Tdp均发生于室性早搏长的代…  相似文献   
4.
蜂胶总黄酮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佳  王筱敏 《医药导报》2009,28(5):577-580
目的探讨蜂胶总黄酮(TFP)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各8只: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无病毒PRM 1640液,30 min后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0.1 mL;模型组注射0.1 mL含1×105TCD50的PRM 1640液建立小鼠病毒性心肌炎模型,接种病毒30 min后注射0.9%氯化钠溶液0.1 mL,qd,共7 d;TFP低剂量组造模30 min后腹腔注射TFP100 mg·kg 1,qd,共7 d;TFP高剂量组造模30 min后腹腔注射TFP200 mg·kg 1,qd,共7 d。第8天处死各组存活小鼠, TUNEL法检测心肌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Caspase 3活性和表达情况。结果蜂胶总黄酮能显著降低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细胞凋亡,下调Caspase 3表达及活性。结论蜂胶总黄酮能显著抑制小鼠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细胞凋亡,机制与抑制Caspase 3表达及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下简称甲亢 )合并肌病易误诊、漏诊。 1992年 9月~ 1998年 9月我科共收治甲亢患者 65例 ,其中合并甲亢性肌病 (下简称肌病 ) 15例 ,占同期住院甲亢患者 2 3% ,现作如下分析 ,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15例甲亢合并肌病患者 ,男 11例 ,女4例 ,年龄 19~ 61岁。其中轻型 3例 ,中型 10例 ,重型2例 ,病程 3个月~ 10年。1·2 临床症状1·2·1 甲亢表现  15例肌病中有 13例肌病发作同时均有不同程度心悸、多汗、易怒、乏力纳亢、消瘦等高代谢症状。甲亢症状不明显 2例 ,有甲亢家族史 2例…  相似文献   
6.
心肌桥是覆盖于冠状动脉上的浅层心肌,长节段的心肌桥对冠状动脉血流影响大,可出现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及冠状动脉造影对其有较高诊断价值。慢血流指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血流为TIMI 2级及以下,可导致心肌细胞水平低灌注,引起相应部位缺血。当心肌桥及慢血流同时存在时,则明显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造成严重后果,本文就两者并存而引发的1例心内膜下心肌梗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是成年人的一种常见心律失常,约95%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有阵发性和持续性之分。心房颤动的治疗包括病因和诱因治疗,控制心室律,转复心律和治疗并发症。转复心房颤动的方法有二种,即药物转复和直流电转复。虽然电转复的疗效高,迅速而安全,但转复后仍依赖药物来维持窦性心律,故通常临床上仍首选药物转复。奎尼丁一直是公认的转复心房颤动的首选药物,疗效可靠,但奎尼丁的最大缺点是毒性较大,可引起致命性心律失常,因而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特别是基层临床工作者,使用更有顾虑,迫切希望有比奎尼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近年来有了很大的进展.有的药物由于副作用大,易致耐药性或使用不方便等原因,已被临床淘汰,而新的有效的药物则不断涌现。药理学上根据抗高血压药物作用部位的不同,将降压药物分为许多不同类型。目前,归纳为三类:利尿降压药、交感神经抑制剂及血管扩张剂.  相似文献   
9.
陈××,男,45岁,于1974年10月26日因心慌、头昏、耳鸣一年余入院。患者于1973年7月开始耳鸣,在某医院诊断为“神经性耳鸣”,用维生素B_1及新针疗法无效,耳鸣渐重,至1974年2月出现头昏心慌、无力、脸色渐黄,在某医院检查,血红蛋白8.6克红细胞272万,白细胞2600,嗜中性29%,嗜酸性3%,淋巴68%,血小板6.4万,骨髓象报告为“营养性贫血”,用中药、维生素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