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未病"理论具有重养生和主动预防特征,是胃癌前病变(PLGC)中医药干预的指导思想。PLGC高危人群筛选与确定是进行社区干预的前提条件,防、治、查相结合是PLGC社区中医药干预的重要模式,其强调整体调节、个体化治疗与临床可操作性的统一。PLGC社区中医药干预中应注重益气健脾、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方法的灵活应用,且守方时间宜长。  相似文献   
2.
李军 《江苏中医药》2011,43(11):69-70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与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前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和黏液脓血便,属于中医学"久痢"、"休息痢"、"肠澼"、"肠风"、"脏毒"等范畴;后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  相似文献   
3.
李军 《江苏中医药》2011,43(3):71-72
胆囊切除术后伴有脂肪吸收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临床甚为常见。前者以稍进油腻即排稀便、大便次数增多、肠鸣、腹胀或痛等为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4.
伏邪致病,待时而发,多从热化,迁延难愈。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发生、发展和转化都与伏邪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发病特点与伏邪本质基本一致。CAG内有湿痰、血瘀,外有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外邪犯胃,正虚邪恋为其病机核心。从伏邪论治CAG,提倡顾护正气、透邪外达、清泄里热、分期而治和守方宜久。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无锡市新区硕放街道手足口病发病情况,为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8月无锡市新区硕放街道经三级医院确诊的手足口病患儿601例,对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 601例患儿≤5岁占95.5%。本地人口占33.6%,流动人口占66.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散童占72.5%,托幼机构儿童占25.8%,学生占1.7%。结论加强医疗机构感染性疾病的管理工作,做好分诊、重症救治以及专业人员培训,做到科学应对,并针对各环节开展社区健康教育,以控制手足口病疫情。  相似文献   
6.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小儿手、足、口腔以及臀部等部位的疱疹,手足口病为自限性疾病(即疾病在发生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能自动停止,并逐渐恢复痊愈),多数患者感染后预后良好,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2008年5月2日手足口病被列入我国丙类法定传染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无锡市硕放街道肺结核病发病情况,为今后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1年经无锡市传染病医院确诊的肺结核患者70例。结果肺结核患者男性高于女性,可常年发病但发病主要以青壮年为主,流动人口发病明显高于户籍人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涂阳病人诊断率较低。结论加强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责任心落实重点人群初筛工作,强化流动人口结核病管理通过健康教育促使流动人口及时就诊规范治疗。  相似文献   
8.
吴晓慧  顾红英 《全科护理》2012,10(24):2270-2270
在社区、基层医院的临床工作中,每天需要吸氧的病人很多。但由于多种原因,经常有氧气瓶或管道氧气的壁式湿化瓶不够用现象,现介绍一种两个病人能共用一个氧气瓶或壁式氧气湿化瓶的方法。1材料采用头套式双鼻架吸氧管(江苏省永宁医疗器械有限公司)3根;压脉带2根,(长度可根据情况不同而定);剪刀1把。  相似文献   
9.
李军 《江苏中医药》2012,44(5):34-36
2007年5月~2009年12月期间,笔者应用清肝降逆法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胃内胆汁反流3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我院门诊有胆囊切除病史且经胃镜证实为胆汁反流性胃炎(BRG)的患  相似文献   
10.
李军 《江苏中医药》2014,46(3):8-10
溃疡性结肠炎(UC)病程迁延,病情复杂,治疗上缺乏特异性措施,治愈难度大,且常易复发,是消化内科难治病之一。其在病因、病位、发病及病机等各方面,具备风邪、湿邪致病特点,符合"脏腑风湿"理论范畴。从风药药性看,其具有祛风(湿)主要功效,于本病证治颇为吻合。从风药临床实践看,一些祛风(湿)药如防风、柴胡、苍术、升麻、桔梗、葛根等;具有祛风(湿)作用的方剂如羌活胜湿汤、秦艽椿皮汤等常用于治疗本病,并取得实效。临床应用风药治疗UC,应注重散邪、透邪,同时不忘扶正,当灵活把握应用时机与药量,体现其"轻灵辛散"之性。风药治疗UC,延伸了中医临床审因论治的思路,丰富了脏腑顽症从痹论治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