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经筋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经筋是经络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经筋是经络的外连部分,能联缀四肢百骸,固定形体,主司运动。因此躯体四肢的筋肉病变,都与经筋相关。通过对经筋理论中有关经筋特点、生理病理的探讨,为针灸临床辨证施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从肝之生理功能,经脉分布和前人论治经验等3个方面,讨论了肝脏与小便的关系。认为小便的生成与排泄,不仅与肺、脾、肾及三焦、膀胱有关,而且与肝脏有密切的关联。在治疗小便异常的有关病证时,除应考虑肺、脾、肾、三焦、膀胱等因素之外,还应当充分考虑到肝脏对小便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从肝论治小便异常。  相似文献   
3.
采用统一的标准,统一的仪器和单盲试验法,对24例健康受试者分别测定了受术前、模拟发功试验和气功发放“外气”试验的肝血流量。结果表明,受试者在接受气功师发放外气的试验中,其肝血流量与受术前和接受模拟发功时肝血流量之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提示气功“外气”能增加健康人肝血流量。但是,受试者接受模拟发功时的肝血流量与施术前相对照,其差异则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模拟发功对健康人肝脏血流量并无显著影响。进而证明气功“外气”的试验结果,并非心理暗示所致。  相似文献   
4.
临床常见男性性功能障碍为阳痿、早泄,不射精等。本文拟就以采用针灸方法治疗上述疾病作一介绍,不当之处,恳请指正。一、阳痿阳痿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男性性功能障碍。通常是指阴茎不能勃起,虽勃起但勃起不坚,或勃起不能维持,以致不能完成性交。阳痿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又有功能性和器质性之分。阳痿病因过去都认为90%是由于精神或心理因素所致。随着现代研究的逐步深入,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发现有30-50%的阳痿是器质性病变所致,有许多是精神及器质性的混合影响。针灸在治疗功能性阳痿疗效显著,对器质性阳痿疗效尚不理想。临床辨证和针灸方法对疗效影响颇大,现介绍如下: 主穴:关元、中极、三阴交。配穴:命门火衰:肾俞、命门、气海。  相似文献   
5.
用国际标准头穴头电针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应昆  吴杰 《中国康复》1997,12(2):54-57
根据WHO制定的国际标难化头穴方案,参照中华医学会泰安会议关于中风病的诊断和疗效判断标准治疗123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头电针组和常规组,并在治疗前后检测血脂、血糖和血液流变学等各项指标,同时研究了头电针对中风后神志、语言、运动功能和智能障碍的康复作用。结果头电针与传统体外相比,对中风偏瘫肢体功能恢复有更好的促进作用,治疗组总有效率96.83%,显效和临床治愈50.8%,对照组分别为86.66%和28.33%,2组比较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研究表明:2种治疗方法对中风患者的脂蛋白,载脂蛋白的变化有一定的积极影响,而以头电针的影响更全面,该研究还对中风后智能障碍进行测试和观察,提示头电针疗法对其也有促进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定喘膏对慢支、哮喘患者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年三伏日,我们采用定喘膏经穴敷贴对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患者行“冬病夏治”,取得了较好疗效,并对同一批患者观察了特异性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现将有关资料报道于下。 1、临床资料本文病例115例,其中男74例,女41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68岁,平均42岁;病程5年以下者32例,5至10年者49例。10年以上者34例。发病时一般均表现为咳嗽、气喘、咯痰、胸闷等,有典型的慢支或哮喘病史。115例病例中,单纯性慢支38例,喘息性慢支63例,支气管哮喘14例。  相似文献   
7.
加强针灸人才的培养,是发展针灸事业,使我国针灸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重要保证。如何培养出具备较强研究能力,能推动针灸事业发展的人才,是针灸界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我们分析探讨隋唐时期针灸教育的开展情况,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对于今天培养针灸人才和发展针灸学术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针灸教育的准确开始年代已不可考。不过秦汉以前,民间医学多师相传,如扁鹊、仓公的师徒授受情形已可概见。政府用太医,多从民间遗送,至汉犹然。由官方举办针灸教育,到六朝始露端倪。《唐六典》说:“宋元嘉二十年(公元443年),  相似文献   
8.
由上海中医学院俞大方主编的高等医药院校教材《推拿学》(1985年10月第1版),从使用至今已六年多了,该教材在系统整理,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以说目前还没有一本或一套能取代该教材的书籍。但是,随着推拿学科的深入发展,国内外对推拿医学的推崇和信赖,以及社会对推拿的需求,给推拿学术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希望。从推拿学术的现状、发展规模和速度来看,该教材已不能完全适应要求。此外,《推拿学》教材内容趋于陈旧也程度不同地影响了培养推拿高级人才的目标和计划,也不能适应和满足社会对推拿的需求。为了较快地提高我国推拿专业队伍的整  相似文献   
9.
笔者运用电针、起针后拔火罐、配合患肢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24例。其中,男11例,女13例;年龄最大66岁,最小45岁;病程最长1年,最短1月。发病原因:有风寒史11例,有外伤史4例,不明原因9例。患肩均为单侧,左侧16例,右侧8例。发病后均接受过中西药物治疗,效果不显。经电针、拔火罐结合功能  相似文献   
10.
留针术,出于《内经》。在《灵枢》的81篇中竟有29篇论及留针问题。留针,即进针后将针留置于穴内一段时间后出针;留针过程可行针,可间歇行针,也可不行针。留针的意义在于候气,或调气。最终目的是维持阴阳平衡,使虚者实而实者虚;或补益扶正,培补阳气,以利驱邪;或协助补泻,祛邪扶正。“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如待贵宾,不知日暮”(《素问》):“热则疾之,寒则留之”(《灵枢》):“刺实须其虚者留针,阴气隆至乃去针也”(《灵枢》):“久瘤者邪气入深,刺此病者深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