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高血压不同时期β受体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EH)患者心肌β受体的变化与其病情的关系。方法采用3H-双氢阿普洛尔(3H-dihydroalprenolol)放射性配基结合分析法,测定69例EH不同时期男性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β受体密度(与心肌β受体密度呈显著性正相关),并对各期10例患者进行羟甲叔丁肾上腺素药物实验,以测定β受体敏感性。结果Ⅰ、Ⅱ期EH患者β受体的最大结合容量(βMmax)分别较正常人增加30.8%(P<0.01)和56.7%(P<0.001),羟甲叔丁肾上腺素增加心率30次/分的变时剂量(CD30)分别较正常人降低20.7%(P<0.01)和37.9%(P<0.001),其中并发左室肥厚患者上述特征的显著性明显大于元左室肥厚患者(均P<0.001)。Ⅲ期EH患者βmax较正常人降低27.2%,CD30则较正常人增加24.1%(均P<0.01),其中井发心力衰竭患者上述特征的显著性明显大于无衰竭患者(均P<0.001)。结论心肌β受体密度及功能的变化可能与EH及其并发左室肥厚与心力衰竭有关,提示,该参数可作为判断EH患者病情变化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2.
自Wilson首次报告普通外科手术引起心肌梗塞(MI)以来,已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特别是目前施术患者的年龄及手术范围不断扩大,术前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病人日渐增多,致使术后发生MI的危险性亦有增加。现将4例外科手术后MI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例1 患者男,43岁,主因右下腹痛4天,以急性阑尾炎收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史。术前血压24.0/16.0kPa。在硬膜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24例难治性心力衰竭,在强心及利尿药基础上静脉滴注硝酸甘油40分钟、80分钟时血流动力学显示,心搏量较前分别增加30.5%、39.8%;心排血量分别提高48.5%、64.5%;肺毛楔压相继下降36.5%、44%;外周阻力降低分别为22.4%、35.3%,平均动脉压稍有下降,心率略有增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选择性 β1 受体阻滞剂对高血压患者心肌 β2受体密度与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 3H-双氢阿普洛尔 (3H- DHA)放射性配基结合分析法 ,检测 2 0例连续服用选择性β1 受体阻滞剂治疗 4个月以上和 2 0例 4个月内未服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高血压男性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 β2 受体密度 ;采用羟甲叔丁肾上腺素 (选择性β2 受体激动剂 ,静脉注射 )药物试验 ,测定上述两组患者心脏 β2 受体的反应性。结果 :外周血淋巴细胞β2 受体最大结合容量 (Bmax)在服用选择性 β1 受体阻滞剂治疗组为 5 2 8± 10 4fmol/10 7cell,与非 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5 71± 98fmol/10 7cell,P>0 .0 5 ) ;羟甲叔丁肾上腺素静脉注射后 ,测定增加心率 30次/分的变时剂量 (CD30 )在选择性 β1 受体阻滞剂治疗组为 1.8± 0 .3μg/kg,与非 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比较显著降低 (2 .7±0 .2μg/kg,P<0 .0 0 1)。两组患者注药后血压无明显变化。结论 :β1 受体阻滞剂不改变高血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 β2 受体密度 ,但可上调β2 受体的敏感性。这一调节特性可能是临床β受体阻滞剂停药综合征的细胞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5.
心室晚电位对高血压性左室肥厚高危亚群预测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测试了经超声心动图证实有左室肥厚(LVH)和非 LVH 的322例Ⅰ、Ⅱ期高血压病患者的心室晚电位(VLP),并结合24小时 Holter 心电图记录的室性心律失常(VA)进行分析。探讨 LVH—VA—VLP 三者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09例 LVA 患者中81.7%有 VA,其中47.7%为恶性 VA,显著高于非LVA 者(38.5%和10.8%),P<0.01。LVH 患者 VLP 阳性检出率为34.9%,非 LVH 者为9.9%,两者间差异显著(P<0.01)。并发现 VLP 阳性者中94.7%有 VA,其中81.5%为恶性 VA,而 VLP 阴性者仅为74.6%和32.%(P<0.05和 P<0.01)。在 VLP 定量指标中,D_(40)及 V_(40)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十分密切,具有显著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心力衰竭患者血胰岛素和糖代谢的变化及其他因素的关系。方法41例体重指数、血压均在正常范围的心衰患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观察糖负荷前后血糖、胰岛素变化,根据血糖及胰岛素释放曲线下面积计算胰岛素敏感性,将胰岛素敏感性与T3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作相关分析。结果不同病因所致的心衰均存在有糖耐量降低和高胰岛素血症,但以高心病和冠心病组表现更为突出。心衰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空腹胰岛素呈负相关,与T3,LVEF呈正相关。结论心衰患者存在胰岛素抗性,其机理与心衰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加和甲状腺功能降低而发生的糖代谢紊乱和胰岛细胞分泌过多有关。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16岁,学生,平时体健。被小口径枪弹打中,子弹从剑突下进入,从第三腰椎左缘旁开3cm处穿出。弹头长1.3cm,直径0.7cm。当时昏倒,神志不清大约7~8min,清醒后自觉腹痛、心慌、气短,急送医院。体检:呼吸困难,发绀,不能平卧,颈静脉怒张,两肺无异常,心界向两侧扩大,心音弱,心率100次/min,无病理性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