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44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病因病机探讨及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一个常见的并发症。据电生理检查诊断 ,DM神经病变发病率高达 60 %~90 % ,其中周围神经病变占 85%。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属中医学痹证或痿证的范畴。近年中医对该病病因病机的探讨及临床治疗均取得一定的进展 ,兹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探讨1 1 传统中医理论探讨 中医学典籍有关对糖尿病(消渴 )病因病机认识的记载可谓早、多、深 ,但周围神经病变作为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 ,并没有太多的阐述。隋代巢元方对糖尿病并发症的原因作了总括 ,他认为 :“小便利 ,利多不能调养五脏 ,脏衰而生诸病。”近年中医学者对该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糖尿病住院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及动态发展资料。方法: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本院1996-1998年所有糖尿病患者的中医病证进行编码、分类、统计。结果:1996年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布主要顺位为:肺胃燥热证(29.8%)、气阴两虚证(25.7%)、肾阴亏虚证(22.2%)、阴阳两虚证类(11.1%)。1997年中医证候谱发生变化,顺位为气阴两虚证(41.4%)、肺胃燥热证(24.5%)、阴阳两虚证(20.7%)、肾阴亏虚证(13.8%)。1998年为肺胃燥热证(33.2%)、气阴两虚证(30.5%)、阴阳两虚证(21.3%)、肾阴亏虚证(14.9%)。结论:危害糖尿病患者较重的阴阳两虚证所占病例逐年增多,要引起高度警惕,如不及时治疗,消渴病证候将向严重方向转移,威胁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3.
肝丹对实验性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万金志  张均倡  罗上武  王岭  张云 《中草药》1998,29(8):542-544
用CCl4建立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探讨了叶下珠复方肝丹对实验性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肝丹组肝功能明显改善,肝组织结构破坏轻,纤维组织增生程度轻;与乙肝宁组相比,各项指标变化略占优势。提示肝丹对实验性慢性肝损伤有保护肝细胞、减少肝损伤,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肝丹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金志  罗上武  张均倡  王岭  张云 《中草药》1998,29(9):614-615
以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测定,羊红细胞致敏测定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探讨了叶下珠复方制剂肝丹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肝丹大剂量组吞噬百分率、吞噬指数、半数溶血值显著优于空白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左旋咪唑相似。提示肝丹具有调节小鼠的免疫机制、提高免疫能力的作用,并呈量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邵氏点针刺加斜扳法、华佗夹脊针刺加斜扳法治疗脊神经后支源性下腰痛的疗效.方法:将70例脊神经后支源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使用邵氏点针刺加斜扳法、华佗夹脊针刺加斜扳法治疗,每组35例.结果:治疗后邵氏点针刺加斜扳法组疗效较优,且短病程较长病程疗效优.结论:运用神经定位取穴的邵氏点针刺加斜扳法治疗病程较短的脊神经后支源性下腰痛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刺对2型糖尿病免疫细胞因子、胰岛素敏感指数及血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本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常规药物组(对照组)和常规药物加针刺治疗组(加针刺组)。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胰岛素敏感指数及体外血栓长度、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部分凝血酶原活性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空腹血糖治疗前后的量值变化,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加针刺组能显著降低免疫细胞因子和血高凝状态指标含量,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水平(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也呈现重要的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表明针刺对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理可能与其调节免疫细胞因子、减少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对靶细胞的敏感性和改善微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缺血性中风中脏腑、中经络证候与高凝血症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采用能反映胰岛素抵抗结果的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与血高凝状态水平的血小板聚集率(PAgT)、纤维蛋白原(FG)、体外血栓长度(VTL)及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来论证中风症证候与其之间的相互联系。结果:中脏腑组中,风证、痰湿证、火热证及阴虚阳亢证证候评分值及PAgT,VTL,FG等测定值均高于中经络组(P<0.05或P<0.01),而其ISI值则显著低于中经络组(P<0.01)。结论:本病中脏腑及中经络证候与胰岛素抵抗及高凝血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骨盆骨折脱位损伤较重,并发症多。为解决此问题,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在急救处理的基础上,将骨盆骨折脱位分四型进行整复固定,结合练功和内服中药治疗观察63例,结果疗效优36例(57%),良21例(33.3%),尚可4例(6.3%),差2例(3.4%),优良率为90.3%。体会:注意有无头、胸、腹部、四肢等处复合伤,积极处理并发症,尽早整复固定,并辅以中医辨证,进行活血化瘀、和营生新和养气血、补肝肾等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糖尿病性骨代谢异常的发病机理,我们对63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血清骨钙素(osteoalain,BGP)含量测定,并将其与肿瘤细胞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空腹胰岛素(insulin,Ins)水平作比较,以阐明其之间的关系。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1)正常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均系保健体检者;平均年龄50.8岁(38~76岁);无其它内分泌代谢疾病,检测1周内未服含高钙、磷食物与药物者。(2)2型糖尿病组63例,符合1985年WHO提…  相似文献   
10.
笔者根据中医外治理论 在临床用中药外洗或灌肠治疗治疗皮肤疾患 风湿关节疾病 以及结肠炎等 均取得较好的疗效.并指出临床要根据中医理论 灵活辨证处方 应用外洗疗法 有直达病所 收效奇特之优点 值得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