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目的:比较雾化吸入布地奈德与口服强的松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发作期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发作期COPD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在均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治疗组雾化吸入布地奈德2mg,1次/12h,3d,后改为1mg,2次/d,连服7d;对照组口服强的松20mg 2次/d,连服3d,后改为25mg(分两次服),连服7d。分别在入院时及治疗后前3d的每12h及出院前检测肺功能,在入院时及治疗后24、48、72h及出院前测动脉血气,并注意住院前后血糖、血钾、钠等变化。结果:两组中各有3例因症状加重行无创通气治疗,其余所有患者治疗后肺功能、动脉血气等均明显改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组血糖增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可明显改善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的肺功能和动脉血气,与口服强的松无明显差异,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肺癌患者血清VEGF和EGF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表皮生长因子(EGF)在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它们与肿瘤分型、临床分期的关系及两者相关性.[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34例肺癌患者、29例良性肺疾病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VEGF水平,同时用RIA法检测其EGF水平.[结果]肺癌患者的血清VEGF与EGF表达水平均高于良性肺疾病患者及健康人(P<0.05);但两者表达水平与肿瘤的病理类型、TNM分期、远处转移等无关.二者呈显著相关性.[结论]血清VEGF与EGF表达水平测定有助于肺癌的辅助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对照组(23例)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无创通气,治疗组(25例)在常规治疗无创通气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30ml静脉点滴,每天1次,共10天;对所有患者进行血氧饱和度等监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h、24h、3d、7d行动脉血分析,并观察记录神志、呼吸、心率、呼吸困难等在各个治疗时期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均明显好转出院,对照组治疗后3例无改善而改用有创通气治疗,其余20例患者均好转出院;住院时间:治疗组为(11.3±2.5)d,对照组为(13.2±2.7)d;机械通气时间:治疗组为(5.8±2.8)d,对照组为(7.5±3.0)d;上述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3d、7d时呼吸困难计分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面部压伤、感染等不良反应治疗组明显减少.结论参麦注射液对无创通气治疗COPD并严重呼吸衰竭能明显缩短患者住院和机械通气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面罩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与有创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动脉血气改善的治疗作用。方法:将COPD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抗感染、支持等一般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无创通气治疗,对照组加用有创通气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监测,并分别于治疗0、2~ 3、6、24、72 h、持续通气治疗结束前及结束后2 h动脉血气分析。并严密观察神志、呼吸、心率、血压等在各个治疗时期的变化。结果:共观察患者52例。治疗组29例,其中2例家属要求放弃治疗;2例改为有创通气.1例死亡。其余24例患者无创通气治疗后好转,机械通气治疗时间7.6±5.4 d,精神状态好转时间4.8±3.8(2~22)h,住院时间13.3±5.8 d。对照组23例,其中6例拒绝气管插管而改用无创通气治疗,2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其余13例好转,好转率与治疗组比无显著置异(P>0.05),意识状态好转时间4.5±2.6(2~11)h(与治疗组比较,P>0.05),通气时间6.5±6.2 d(与治疗组比较, P>0.05),住院时间12.2±8.8 d(与治疗组比较,P>0.05)。动脉血气、心率、呼吸等变化,两组间无显著差异。治疗组面部压伤4例,腹胀5例;对照组4例机械通气6 d后并发肺部感染,腹胀4例。结论:无创通气治疗对于COPD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有较好改善动脉血气的作用,与有创通气疗效相似,而且肺部感染发生等不良情况发生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