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4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卵巢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和转化生长因子(TGF,包括α,β两大类型)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CA125为卵巢癌的一种重要肿瘤标志物。本文对IGF1,TGFα和CA125联合检测,以探讨其在临床上的价值。对象与方法1对象1.  相似文献   
2.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又称巧克力囊肿,是生育期妇女常见妇科病之一,中等大小囊肿单纯的药物治疗无效,腹腔镜或开腹手术又有重新形成盆腔粘连及复发再手术的可能。单纯穿刺抽液后注入无水乙醇治疗有较高的复发率。2003年4月-2004年4月,笔者开展在B超引导下穿刺后配合小剂量米非司酮(Ru486)口服,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4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47例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采用立止血联合思密达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可提高治愈率。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宫内窘迫及窒息的发生可减低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系指在已有腹水存在的基础上,无腹腔脏器损伤和感染灶,又无其他直接污染途径存在而发生的腹膜细菌感染,是肝硬化腹水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报道,肝硬化腹水住院患者常规腹水检查SBP发生率达10%~27%,肝硬化腹水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后较易发生SBP。现将头孢曲松钠预防SBP的疗效及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91年1月-2004年6月经纤维支镜确诊、病理证实肺癌351例,现将其镜下表现与病理类型对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91.1~2004.6经纤支镜确诊病理证实的肺癌351例,现将其镜下表现与病理类型对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在痔合并肛瘘、肛裂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将152例痔合并肛瘘、肛裂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观察组行PPH治疗痔,对照组行外剥内扎术治疗痔,两组均在处理痔的同时手术治疗肛裂、肛瘘。对比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术后并发症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治愈;但观察组术后出血、肛门胀痛、尿潴留、肛缘水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对于痔合并肛瘘、肛裂者,行PPH治疗安全可行,同时配合手术治疗合并的肛瘘、肛裂,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郭轩东  孔令玉 《天津医药》2003,31(9):624-624
食管破裂是一种严重的急症 ,食管扩张术或内镜检查所致的破裂一般易于诊断及外科治疗 ,而自发性食管破裂极易误诊为心肌梗死、胸膜炎、急腹症等 ,现将所遇1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 ,53岁。因恶心、呕吐、上腹剧痛 ,胸骨后疼痛3h于2002年3月10日下午5时来内科急诊。发病前大量饮酒饱餐 ,发病后恶心、呕吐2次 ,继而胸部及上腹部持续性剧烈疼痛 ,并向全腹及右背部放射 ,随深呼吸疼痛明显加重 ,大汗淋漓 ,面色苍白 ,心慌胸闷。体检 :体温36 0℃ ,脉搏70次 /min ,呼吸20次 /min ,血压110 /70mmHg(1mmHg=0 133kPa)。消瘦 ,气管偏左 ,右肺呼…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男38例,女20例;平均年龄50岁;糖尿病病程1~20年,出现周围神经病变1个月~12年,平均4.5年。对照组56例,男28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对糖尿病患者采取不同降糖方案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108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分别为其采用不同的降糖方案进行治疗,并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G、TC、LDL、FBG、HbA1c 水平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其他两组患者相比,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其FBG水平(6.71±2.09)较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不同的降糖方案均能有效地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临床医师应根据此病患者的实际病情为其有针对性地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