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8篇
  免费   491篇
  国内免费   173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42篇
临床医学   102篇
内科学   40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50篇
外科学   109篇
综合类   1309篇
预防医学   9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82篇
  1篇
中国医学   3157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199篇
  2021年   245篇
  2020年   214篇
  2019年   246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147篇
  2016年   199篇
  2015年   245篇
  2014年   721篇
  2013年   470篇
  2012年   664篇
  2011年   580篇
  2010年   552篇
  2009年   407篇
  2008年   309篇
  2007年   109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 收集藿香正气汤的主要活性成分,通过分子对接及网络药理学探讨其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有效成分及治疗机制。方法 通过基于配体-蛋白质相互作用的计算方法,以瑞德西韦为对照,探索藿香正气汤潜在治疗COVID-19的成分,并选出对接较好成分进行药理学机制预测,初探其药理学机制。结果 本研究筛选出5种与新冠病毒3CLpro结合能力强于瑞德西韦的小分子成分。网络药理学初步预测抗病毒途径可能是通过PI3K-Akt 信号通路影响病毒复制。结论 成分C1-C5与3CLpro结合良好,推测其可能是潜在的3CLpro的抑制剂,为抗病毒天然药物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何首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参阅国内近几年发表的相关文献,论述何首乌炮制前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肝毒性的研究进展。该文论述何首乌主要化学成分有二苯乙烯苷类、醌类、磷脂类、总糖及还原糖等,具有补血、抗衰老、神经保护、肾保护等药理作用,易造成肝中毒,具有多种机制,为开发利用何首乌这一重要药用植物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雷靓  王立森 《中医药导报》2019,25(20):122-124
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及PubMed查阅关于中医药治疗肺癌咳嗽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发掘经方治疗肺癌咳嗽的临床经验及药理研究,为临床运用经方治疗顽固性肺癌咳嗽提供参考。不少医家通过临床实践总结出治疗肺癌咳嗽的有效方和基本方,药理研究发现经方在治疗肺癌咳嗽时,大多都参与了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内皮素等与炎症反应相关因子水平的调控。但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大型试验以及荟萃分析,不利于经方效用的总结和推广,还需充分利用现代科学,对肺癌咳嗽进行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双盲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4.
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之效。被誉为补气健脾之要药,临床上常用于气虚乏力、脾虚泄泻等疾病,已为医者所熟知。近年来,研究学者围绕其补气、健脾、利水功效机制已有较全面的认识。然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首载黄芪"逐五脏间恶血",表明本品兼有活血作用。目前,对于本品活血作用机制阐释,中医常基于"补气活血""气行血行"理论进行论证,但并不等同于本品无活血作用。通过梳理历代本草文献中对黄芪的记载,发现其活血作用应用广泛。综合传统方剂与现代方剂中有关其活血作用的应用,本品在方中行活血通络、活血利水、活血扶正作用,尤能体现其活血作用。且现代药理学研究在有关瘀血病理指标的分子机制中,黄芪有很好的调控作用,表明黄芪有活血作用,但未深入探究,存在研究价值。该文从历代文献对黄芪活血功效的论述、黄芪活血作用的临床应用及现代药理学研究深入探讨其活血作用机制,以期扩展黄芪的临床应用范围,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6.
荀丽英  邱振刚 《齐鲁药事》2007,26(11):684-685
铁叶绿酸钠为叶绿素衍生物,研究表明铁叶绿酸钠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疗效显著。由于妊娠期用药可能对子代产生行为发育毒性,因此本文重点针对铁叶绿酸钠在动物围产期用药后,可能对子代动物的神经行为发育产生的毒性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在高、中、低三种剂量下其对子代小鼠无明显行为发育毒性。  相似文献   
7.
徐宁 《江西中医药》2009,40(7):8-10
对《内经》中64处“人气”二字连读者进行比较分析,认为人气在中医学中有时指人的一身之气,与天气地气相对待,当“人气”与邪气相对待时,则为正气之义;有时分别指代人体的阳气、阴气、营气、卫气;在非医学用词中人气指人心、人的意志。当人气是人体一身之气的概括时,在人体气学结构中位于最顶端;当人气分别指代人体的阳气、阴气、营气、卫气时,属于修辞中的大名代小名。  相似文献   
8.
痹证是指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痹证的病因,后世多遵《素问·痹论篇》:“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认为外邪是导致痹证发生的主要病因。痹的本质是指气血的凝滞不行,如明代吴昆曰:“痹,气不流行而凝结也”。对痹证的认识不能仅限于外邪的侵袭,情志因素亦可致痹。  相似文献   
9.
“宗气”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共出现了8次,分别见于《素问·平人气象论》、《灵枢·邪气藏腑病形》、《灵枢·邪客》、《灵枢·刺节真邪》四篇之中。另外,《灵枢·五味》“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中的“大气”,也指宗气。笔者依据以上内容,系统论述《内经》中的宗气,以明确《内经》中宗气的概念、分布、功能、病证等,明晰《内经》中的宗气理论。  相似文献   
10.
所谓肝病,在现代医学指的是以解剖形态学为基础的肝脏器官的疾病,例如病毒性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血吸虫肝病,脂肪肝,肝癌等。而中医则是指以中医藏象经络学说为基础的整个肝的功能活动体系的异常,如眩晕、中风、郁证、疝气等非肝脏器官的疾病也都属于肝病的范畴。现就中药治疗现代医学肝病初探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