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7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120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虽然“亚健康”名称出现的时间不长,但是历代医家对身体这种状态的描述是一直存在的,笔者认为明末理虚专家绮石先生在其著作《理虚元鉴》中讨论内容有很大一部分是关于现在亚健康的,而且对其病因、病机都做了系统的分析。尤其是绮石先生提出的虚劳六因,对认识、治疗和预防亚健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促进了网络教育的飞速发展,从1995年到2000年,全世界的远程教育市场规模在以每年45%的速度增长着。中医文献学作为中医学高等教育学科的一门重要课程,积极探索其网络教学模式,并制作出相应的中医文献学CAI课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中医文献学的特点与信息化教学 中医文献学是传统文献学与医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它与文献学、传统医学既有内在的密切联系,又独立成科。  相似文献   
3.
山东中医药大学十分重视中医药文献人才的培养,强化中医药学术传承的根基,依托中医文献研究所设有全国惟一的、面向全国招生的中医文献本科专业,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是培养中医文献专门人才的基地.  相似文献   
4.
舌诊是极具中医特色的诊法之一,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丰富的内容。但近年来受“舌诊即望舌”观点的影响,本来完整的舌诊内容逐渐被分离,部分内容如味觉诊察越来越被淡化。本文从舌诊内涵、味觉诊察与舌象诊察的统一性,以及相互参考的重要意义等几个方面来论述“舌诊应包含味觉诊察”的观点,并建议今后的中医诊断学教材应将舌诊内容独立设为一章。  相似文献   
5.
臧守虎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5,23(11):1989-1990
在道家重要文献<老子>中"古始"、"小国寡民"的远古社会时期是"道"的一种比拟,回归远古社会是<老子>中所提倡的"复道"途径之一,回归远古社会的本质是要人们回归自然简朴的生活方式、淳朴敦厚的社会风气、纯粹平和的心理精神状态,对于现代人的健康养生仍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灿玾1928年7月2日生,山东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中医医史文献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全国著名中医学专家。张老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60余年,在中医临床、古籍整理、经典医籍研究、中医文献学科理论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1988年、1995年两次被山东省委省政府选拔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91年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国医楷模”,2003年被山东省人事厅和卫生厅授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名老中医药专家”、“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等荣誉称号。先生曾任山东中…  相似文献   
7.
张灿玾教授从事中医文献整理研究数十年,为古医籍的整理研究、中医文献学科理论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在经典医籍的研究方面,颇具心得,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本文重点介绍了先生对<内经>、<难经>、<针灸甲乙经>、<伤寒论>等经典医籍的研究心得,以及运用经典医籍指导临床辨证用药的经验,以期对研读经典医籍者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8.
西医教育模式对中医基础学科体系形成的影响及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代中医学界为争取中医教育加入学校系统,仿照西医学科体系框架设置中医课程;为沟通中西医,适应时代潮流,以西医为参照系整理构建出中医基础学科体系的雏形;中医高等教育承袭了近代中医教育的模式及课程体系,是造成中医后继乏人、乏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17,(4):723-725
目的:血瘀型失眠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教科书及失眠中医诊疗规范中均未有提及,故以近现代名中医辨治血瘀型失眠的临床医案为依据,深入分析临床上血瘀型失眠的病因病机、遣方用药规律,构建诊疗方案,指导临床。方法:运用频数统计学方法对血瘀型失眠患者的病程、病因、症状、用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望诊在辨证血瘀型失眠的过程中起首要作用,包括望面色、舌质、双目等;血瘀型失眠的病因主要有思虑过度、情志不畅、慢性病、外伤;治疗上多以血府逐瘀汤为基本方,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加减化裁。结论:通过系统地梳理名中医临床诊治血瘀型失眠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发现了一定的规律,拓展了失眠的诊治思路。  相似文献   
10.
历代本草著作均为博物之作,中药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传统文化中的鸟文化与禽类药物理论、饮食文化与滑类药物理论关系密切。药物在传统手工业、加工业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样影响到中药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文献学知识及实地采集辨识药物也是理解学习中药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