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目的:分析现有诊断技术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中的应用现状,为临床诊断与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提供参考。方法:对近20年来现有诊断技术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作了简要的评述。结论:虽然现有诊断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诊断中,但所有这些方法均在临床诊断上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而红外测量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无创检测方法,将其引入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56例,给予针灸治疗;对照组57例给予口服盐酸特拉唑嗪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6%,对照组为66.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与口服盐酸特拉唑嗪片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调神为主针刺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 以调神针刺法治疗偏头痛30例,并与常规针刺法治疗28例进行对照,观察两组疗效及即时止痛效果.结果与结论 调神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5%,调神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调神组治疗24 h后止痛效果远胜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4.
针刺 捏脊 走罐相结合治疗腰肌劳损7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伟  陈勇  张奕 《辽宁中医杂志》2004,31(8):682-682
腰肌劳损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病人长期腰痛。多由急性腰扭伤未获得及时而有效的治疗。损伤未及时恢复,或反复多次的腰部扭伤,或久坐久立.或长期劳累过度等所致。笔者于1998年9月-2003年10月,采用针剌结合捏脊、走罐治疗腰肌劳损7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李宗伟  陈雷 《新中医》2016,48(8):138-139
目的:比较龙虎交战针法与平补平泻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12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2例。观察组采用龙虎交战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平补平泻法治疗。2组均治疗3周。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69.4%,对照组51.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颈部残障指数量表(NDI)指数及症状量化评分均有改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DI指数及症状量化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次数要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针灸手法都能够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龙虎交战针法在治疗时间、改善症状方面优于平补平泻针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证型乳腺增生病患者膻中穴体表红外辐射光谱特性,从红外角度初步探讨中医证型的内在含义。方法:采用高灵敏度PHE201体表红外光谱仪,观察6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膻中穴1.5~16μm波段体表红外辐射光谱。结果:乳腺增生病患者冲任失调型组膻中穴体表红外辐射强度低于肝郁痰凝型组,其中1.75μm、2.25μm、3.25μm、3.75~4.5μm、6.25~7.0μm、7.5~8.25μm、15.0~15.25μm、15.75μm波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证型乳腺增生病患者膻中穴体表红外辐射强度存在差异性,从红外角度提示中医虚证、实证可能与人体能量代谢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升阳举陷针法治疗中气下陷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4例中气下陷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给予升阳举陷针法治疗,对照组予口服盐酸特拉唑嗪片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后比较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PVR)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6%(P0.05)。治疗后2组患者I-PSS评分、Qmax、PVR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升阳举陷针法治疗中气下陷型良性前列腺增生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减轻前列腺症状,增大尿流率,降低残余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俞纪伟 《中国药业》2013,(6):124-125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中药辨证加减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使用针灸配合中药辨证加减治疗的观察组及使用西医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情绪自评量表评分、汉密尔顿抑郁情绪自评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评分、卡氏行为状态评分、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配合中药辨证加减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缓解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对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具有积极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RhoA/ROCK1通路探讨针刺人迎穴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及血管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11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西药组,选取同周龄雄性Wistar大鼠作为正常组。针刺组和西药组分别给予针刺人迎穴和厄贝沙坦灌胃给药。观察大鼠血压变化情况,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ROCK1的表达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内皮素-1(ET-1)和人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AA(PDGF-AA)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颈动脉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RhoA的定位及表达水平。[结果] 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和针刺组在治疗3周,治疗6周时的平均动脉压有降低(P<0.05)。2)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和针刺组在治疗6周时ET-1和PDGF-AA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降低(P<0.05)。3)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和针刺组在治疗6周时RhoA、AngⅡ和ROCK1的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针刺组在治疗6周时MMP2的蛋白表达降低(P<0.05)。4)与西药组比较,针刺组在治疗6周时AngⅡ和ROCK1的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针刺人迎穴可能通过下调颈动脉RhoA/ROCK1通路来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及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不同经穴红外热像图改变,研究病理状态下,不同腧穴的功能态属性,探讨腧穴的特异性。方法:采用高性能非致冷焦平面红外热像仪M7800 Thermal Imager(LumaSense美国)检测了54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与54例正常人中极穴、巨阙穴、足三里、劳宫穴、曲泉穴红外热像图,并用分析软件得到相关温度值,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极穴、左右曲泉穴温度值较正常人相应腧穴显著升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巨阙穴温度值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双侧足三里、劳宫穴温度值与正常人相应同侧腧穴比较,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巨阙穴、足三里、劳宫穴温度值与正常人相比未见明显改变,而与其病症相关腧穴—中极穴、曲泉穴温度值较正常人显著升高,提示相同经络不同腧穴及不同经络上的腧穴对脏腑疾病的反映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