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9篇
外科学   155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频激光碎石治疗腔镜外科难取性胆管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2002年1月~2004年6月,对23例难取性胆管结石进行双频激光碎石治疗.其中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中应用14例,术后胆道镜取石中应用9例. 结果 19例取净胆管中结石,结石取净率为82.6%(19/23),无胆管损伤、窦道损伤等并发症. 结论双频激光碎石具有创伤小、效率高、并发症少的优点,对腔镜外科难取性胆管结石是一种可选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内镜鼻胆管引流术在腹腔镜和开腹胆总管探查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目的 评价内镜鼻胆管引流术 (Endoscopicnasobiliarydrainage ,ENBD)配合腹腔镜和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 1997年 1月~ 2 0 0 1年 7月应用ENBD配合完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I期缝合术 4 4例及开腹胆总管探查、I期缝合术 34例。 结果  78例均手术成功 ,术后无胆漏、胆道出血、胆管炎等并发症。术中结石取净率 10 0 % (78 78)。术后住院时间 :腹腔镜组为 (6 2±1 3)d ,开腹组为 (7 4± 2 1)d。随访 5 7例 ,时间 (1~ 4 5 )年 ,平均 2 6年 ,腹部彩色B超检查无胆管狭窄及结石复发。 结论 ENBD配合腹腔镜和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胆总管I期缝合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胆肠、胃肠内引流术联合125I粒子置入术治疗晚期胰腺癌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 方法2002年2月~2004年8月,我院行手助腹腔镜胆肠、胃肠内引流术联合125I粒子置入术治疗晚期胰腺癌12例(胰头癌10例,胰体癌2例). 结果 12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04~181 min,(122±29) min.术中出血量45~152 ml,(60±18) ml.住院时间6~17 d,(8.5±1.3) d.术后病人黄疸逐渐减退,术后7~10 d肝功能恢复正常.腹痛消失3例,明显缓解7例.2例出现胃肠功能障碍,治疗后缓解.10例术后随访6个月复查CT肿瘤明显缩小(PR)4例,无变化(NC)4例,肿瘤进展(PD) 2例. 结论手助腹腔镜内引流术联合癌组织间125I粒子置入术是治疗晚期胰腺癌,使其缓解症状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能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段急诊内镜及联合中药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Acute cholangitis of severe type,ACST)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224例不同时间段内ACST患者行急诊内镜治疗,其中119例给予清热解毒、消炎利胆中药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发病12小时内急诊内镜治疗及联合中药治疗ACST患者与超过12小时及单纯内镜治疗比较生理指标恢复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内镜联合清中药治疗ACST安全有效,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5.
刘洪义  邢金  所剑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6):3464-3466
目的探讨Twist基因沉默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本课题组稳定转染pGenesil-Twist质粒的人胃癌SGC7901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实验分为三组:对照组、空载体组、Twist基因沉默组。通过倒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Twist基因沉默对SGC7901细胞形态的影响;通过Rhodamine123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的变化;采用DAPI染色和TUNEL法观察Twist基因沉默对SGC7901细胞凋亡情况的影响。结果与对照和空载体组相比,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显示基因沉默组细胞生长缓慢,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有较多细胞呈圆形,细胞异型性小;透射电镜观察显示Twist基因沉默组细胞体积变小,微绒毛减少,细胞突触变短且增多,空泡增多,核质比例降低,异染色质团块状分布,核周间隙更大;Rhodamine123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Twist基因沉默组阴性细胞数增高;DAPI染色结果显示细胞核边缘不规则,染色质凝集,着色较重,核固缩,核小体碎片增加;TUNEL法检测显示Twist基因沉默组可见明显细胞核棕黄色染色的阳性细胞。结论 Twist基因沉默促进SGC7901细胞凋亡,提示Twist在胃癌恶性进展中起重要作用,Twist可能成为肿瘤基因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14年12月10年间收治58例IPMNs病人的临床资料、病理分型、治疗方式。男性36例,女性22例,男女比例为1.6:1,年龄39~82岁,中位年龄67岁。58例IPMNs病人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1例(53.45%),胰头部局部切除术9例(15.52%),胰体尾切除术7例(12.07%),胰体部局部切除术4例(6.90%),胰尾切除术4例(6.90%),胰尾联合脾切除1例(1.72%),全胰腺切除2例(3.44%)。结果58例IPMNs病人中主胰管型26例;分支胰管型9例;混合型23例;术后病理:腺瘤26例,交界瘤13例,非浸润癌10例,浸润性癌9例;全组的中位生存期为42.6个月;1、2和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4.5%、79.3%和65.5%。其中病理类型为浸润性癌的病人1、2、5年生存率分别为62.5%、47.5%、12.5%。结论IPMN是一种比较罕见的肿瘤,手术治疗是目前比较好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粘连性肠梗阻的超声评分系统,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肠管缺血性损害、肠管出现绞窄性改变、合并腹内疝、肠扭转和肠套叠等并发症、腹腔血性积液、肠管扩张程度、肠壁增厚伴肠腔缩窄,这6 项指标纳入超声评分系统,对124 例粘连性肠梗阻病例进行评分,并将评分结果与CT 及手术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124 例粘连性肠梗阻病例得分结果如下:最高分16 分,最低分4 分,平均(10±2.7)分,与手术结果对照,超声评分分值越高,严重程度越重,危险度越高。124 例粘连性肠梗阻中,超声与CT 对肠管缺血性损害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0% 和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超声与CT 对肠管出现绞窄性改变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1% 和86.4%,对腹内疝、肠扭转或肠套叠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46.7% 和8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超声与CT 对腹腔血性积液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46.7% 和60%,对肠管扩张程度的诊断符合率均为100%,对肠壁增厚伴肠腔缩窄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2.1% 和69.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粘连性肠梗阻的超声评分系统可以帮助临床对粘连性肠梗阻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可为临床医师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影像依据,从而有利于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腺及胰周坏死的危险因素,探讨防治措施,为临床工作提供帮助。方法:对1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取治疗后观察患者发生感染的情况,进而对并发胰腺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并发胰腺感染者51例,感染率为42.50%,其发生率与患者低氧血症、血淀粉酶、血钙、机械通气、APACHEⅡ评分、糖尿病史等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胰腺坏死组织和腹水经病原菌培养得到85株病原菌,构成比前3位的病原菌分别为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低氧血症、机械通气、APACHEⅡ评分、糖尿病史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胰腺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或继发性的原因致使血甘油三酯(TG)增高是高脂血症性胰腺炎(HLP)的主要致病因素。TG分解的游离脂肪酸诱发胰腺微循环障碍及对胰腺导管和腺泡的直接损伤是该病的主要发病机制。发病特点以显著的血TG值升高,代谢紊乱和多脏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急性胰腺炎,部分患者可发展为急性重型胰腺炎。早期降血脂是该病治疗的核心,血液滤过和血浆置换效果显著,是目前常用治疗方法。预防主要在于坚持合理饮食以及特殊人群的血脂控制,避免TG的增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清胰颗粒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肠黏膜上皮紧密连接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P组和清胰颗粒组。采用3.5%牛磺胆酸钠胆胰管逆行注射制备SAP大鼠模型,清胰颗粒组于造模前2 h、造模后6 h和18 h分别给予清胰颗粒灌胃,SAP组以同样的方法给予安慰剂。各组分别于造模后24 h取末端回肠,HE染色,光镜下观察病理组织学改变,采用Chiu’小肠组织损伤评价标准对肠黏膜损伤进行评价,应用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回肠黏膜上皮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SAP组大鼠Chiu’小肠组织损伤评分(4.6±0.6) vs (0.0±0.0)明显升高,与SAP组相比,清胰颗粒组Chiu’小肠组织损伤评分(2.0±0.4)vs(4.6±0.6)明显降低;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SAP组大鼠Occludin蛋白表达(1.2±0.4)vs(3.2±0.4)和mRNA表达(1.3±0.3)vs(2.9±0.5)明显降低(P<0.05);与SAP组相比,清胰颗粒组 Occludin蛋白表达(4.1±0.4)vs(1.2±0.4)和mRNA表达(4.2±0.3)vs(1.3±0.3)明显升高(P<0.05)。结论:清胰颗粒能减轻SAP大鼠肠黏膜损伤程度,这一作用可能与增强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