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4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中国医学   6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失眠是临床常见的疾病,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出现失眠的症状,且趋势不断增加,寻求绿色、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迫不及待,而推拿手法治疗失眠有其独特效果,且具有患者易于接受、无不良反应等优势特点。本文通过筛选和分析近年来关于研究推拿手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相关文献,研究发现推拿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手段包括单纯推拿治疗,推拿结合中药汤剂、针刺、艾灸、耳穴贴压及走罐等多种疗法,本文将拟汇总分析,并总结推拿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常用穴位如印堂、心俞、脾俞、太阳、百会5穴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以期为临床中运用推拿手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时相性辨证分期推拿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来自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门诊的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时相性辨证分期推拿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法。以25 d为观察周期,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7天、第15天以及治疗第25天对患者进行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疼痛视觉模拟标尺评估(VAS)观察,并采集入组、出组患者的神经根周围脂肪CT值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100%,愈显率为97.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7.30%,愈显率为72.97%,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VAS、NDI评分,神经根周围脂肪CT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推拿疗法相比较,时相性辨证分期推拿疗法可有效改善气滞血瘀型CSR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神经根水肿程度。  相似文献   
3.
祁赛  谭涛  李华南  王金贵 《中医药导报》2019,25(10):135-137,141
通过介绍虚拟现实(VR)技术的特点:沉浸感、交互性、想象性、多感知性,VR技术在针灸推拿教学中的应用特点:打造全新的教学模式、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降低临床操作的风险,认为为了培育出更多更优秀的针灸推拿临床人才,将VR技术运用于针灸推拿教学训练,是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尝试探讨VR技术在针灸推拿教学训练中的应用。同时指出VR技术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4.
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它集合了神经活动与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技术,为学者们研究人及动物的脑或脊髓提供了巨大的技术支持。同时,也已成为揭示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发挥全身调节作用、研究针灸推拿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大脑中枢机制提供了重要研究手段。文章通过搜集检索近年来国内外发表与fMRI相关的推拿手法文献,分类整理运用fMRI技术开展的相关研究内容,进一步阐释推拿中枢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就fMRI技术在推拿研究领域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津沽推拿流派学术概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发源于天津地区的津沽推拿流派,具有历史悠久、底蕴深厚、风格独特、学术特点突出等特点。作为全国具有代表性的推拿流派,津沽推拿流派已有百余年发展历史,现已形成津沽伤科推拿、津沽脏腑推拿、津沽小儿推拿3大稳定的学术分支。津沽推拿流派注重理论传承,强调道术结合,又具有典型的手法特点。津沽推拿流派对近代推拿的发展贡献突出,目前该流派的传承推广应用工作成绩卓著,引起了推拿学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胃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临床上多采用西医疗法抗菌、保护胃黏膜等措施,但是西药的应用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药物越来越不能有效地控制病症。临床上采取传统的中医药的治疗,可以产生相似、甚至优于西医治疗的疗效,而且能够有效地避免西药产生的耐药性和不良反应,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作用机制据现代研究显示,多与神经保护机制、免疫保护机制、内分泌保护机制以及一些其它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王金贵教授治疗痉挛性斜颈临床经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痉挛性斜颈是临床常见的局灶性肌张力障碍,通过对王金贵教授治疗痉挛性斜颈验案进行整理,从辨证论治、遣方用药及推拿导引等方面进行浅析,体悟王金贵教授中医临床辨证思维。  相似文献   
8.
津沽脏腑推拿流派发展已有百余年历史,清末民初津沽脏腑推拿得以应运而生。第一代传承人安纯如老先生操作古法腹部按摩,手法注重按法、摩法,操作虽简,却衍化至繁。安老手法传袁正道、王庆传、刘希曾、吴熙鹏、胡秀章等,使脏腑推拿得以开枝散叶。第二代传承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第一任主任胡秀章先生将古法腹部按摩引入医院,清晰地梳理出以按腹、运腹、揉腹、推腹等独特手法为主,结合"五层气体、四种导疗"补泻理论的理论体系框架。陈志华教授是津沽脏腑推拿流派的第三代传承人,先后主持出版有《中医学解难》《中华腹部推拿术》《中华推拿奇术》等津沽脏腑推拿专著,他主持科研项目、开展津沽脏腑推拿技法的抢救与传承工作,在津沽脏腑推拿发展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以王金贵教授为代表的第四代传承人团队进行了津沽脏腑推拿流派全面系统整理与溯源,发展、凝练了古法腹部按摩揉运推的核心手法,融入了津沽地区特色捺穴疗法,确立了津沽脏腑推拿"医源于道,调气通脉"等理论方法体系,牵头起草并制定了脏腑推拿技术操作标准等,津沽脏腑推拿相关内容于2016年首次正式写入国家中医药规划教材《推拿手法学》。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医学生的职业素养,国家提出高等学校进行专业课程思政,注重立德树人,明确德医交融的教育宗旨,从而发挥思想政治的教育作用。推拿学作为针灸推拿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其课程内容和教学作用具有鲜明的特点,对学生在技术和职业素质方面的要求更高。因此,在推拿学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将“德医交融”模式贯穿针灸推拿学专业的课程教学活动,充分挖掘和运用学科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并将其传递给学生,培养医学生高尚的医德素养,对塑造学生成为德术双馨的医疗卫生人才具有非常必要的作用。但目前推拿学的课程思政文献报导较少,此文将结合推拿学德医交融方面的课程思政进行创新改革和探索,并为今后此学科关键科学问题研究提出一些新的思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以反复发作的持续疲劳为主症的一组证候群,西医认为其发病机制与心理因素、免疫功能失调、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主要依靠心理及生活方式干预进行治疗。中医认为慢性疲劳综合征属于"虚劳""郁证"范畴,其发病与五脏皆有关系。"左升右降"是在《内经》时期便初步萌芽的理论,其以五行思维总结了脏腑之间气机变化的关系以指导临床。王金贵教授以"左升右降"的气血运行方式为津沽脏腑推拿的指导理念,从整体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