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9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1篇
  2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代谢组学和血清药物化学研究益肾固络合剂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CGN)的效应物质及作用机制。建立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ationic bovine serum albumin, C-BSA)诱导的CGN大鼠模型,益肾固络合剂灌胃给药后,进行肾脏功能相关生化指标(24 h尿蛋白、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测定以及组织病理形态观察等药效评价;采用UPLC-Q-TOF-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筛选益肾固络合剂治疗CGN的血清生物标志物,并进行代谢通路分析;依据质谱离子碎片信息和代谢途径,结合PeakView 1.2和MetabolitePilot 2.0.4软件对益肾固络合剂入血成分(原型及代谢产物)进行鉴定分析;整合代谢组学和血清药物化学数据,构建血清生物标志物和入血成分相关性分析的数理模型,筛选益肾固络合剂治疗CGN的潜在效应物质。益肾固络合剂显著降低CGN大鼠的24 h尿蛋白、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水平,以及改善肾脏组织病理损伤;代谢组学共筛选出花生四烯酸和溶血磷脂酰胆碱类化合物等20个益肾固络合剂治疗CGN的血清生物标志物,涉及花生四烯酸代...  相似文献   
2.
运用HPLC法建立同时测定菟丝子药材中酚酸类成分咖啡酸、对-香豆酸和黄酮类成分金丝桃苷、槲皮素、山奈酚的方法。结果5种成分均达到基线分离,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86%~103.20%。本方法简便、准确,可同时用于菟丝子中两大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3.
《中国药房》2015,(2):260-261
目的:为持续提高药物咨询水平和药学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2-2013年为患者和临床医护人员提供的有价值的药物咨询记录共计7 251份,统计这些记录的咨询人员情况、咨询方式、咨询内容、咨询解答情况,并将咨询内容进行分类分析。结果:咨询人员中83.6%为患者;咨询方式以当面咨询为主,占81.3%;咨询内容以咨询药物的用法、用量、疗程、功效、适应证最多,占51.7%;咨询者提出的问题中74.0%药师能当面直接作出回答。结论:药师为患者和临床医护人员提供的药物咨询服务,可很好地解答其在用药方面的诸多疑问,引导合理用药,同时增进了药师与医护人员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沈健  晏婷婷 《中国药房》2015,(5):708-710
目的:为临床更安全地使用华法林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介绍1例华法林联用多种药物致鼻出血的病例,深入分析能引起凝血功能障碍的药物、常规剂量华法林引起出血的原因、华法林的用药监测及出血后的处理。结果与结论:该病例是华法林联用氟康唑和奥美拉唑引起的鼻出血,而使用华法林时应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发现INR升高应及时减量或停药,有出血时则应采取更积极措施,包括应用维生素K,等。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对注射用七叶皂苷钠临床应用情况进行主动监测与综合评价,为临床合理用药、完善药品说明书提供依据。方法:基于HIS哨点医院药物警戒系统主动监测本院2018年使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的604例住院患者,对患者基本情况、药品使用信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注射用七叶皂苷钠的用药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监测患者中男300例,女304例,平均年龄(53.07±17.90)岁;用药原因主要为骨折、创伤等;均采用ivd,qd给药,日剂量范围5~20 mg;疗程1~28 d,平均(6.05±4.81)d。主要溶媒为0.9%氯化钠注射液,配制浓度范围2%~20%。共发生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0.5%。注射用七叶皂苷钠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超适应证用药、疗程不合理、溶媒选择不适宜、配制浓度过高以及肾功能异常者合并使用肾毒性药物等。结论: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在我院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较为安全。临床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应采取多种措施避免或减少超说明书用药,根据监测实际情况对主要科室进行针对性的用药指导,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采用药物利用评价法(DUR)和药物利用评估法(DUE)相结合,对冠心病120例患者的临床用药情况进行评价与分析.主要治疗用药29种,7种药物DUI<1,18种药物DUI=1,4种药物DUI>1.使用频度占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阿司匹林肠溶片、缬沙坦胶囊、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在DUE评价中,对于用药前心电图、肝肾功能等检查率为100%,但是对于用药后异常指标再监测,各指标各异.以DUI和DUE为评价程序,可以从药物的治疗前、治疗过程监测和治疗效果评价等来综合评价用药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观察不同剂型桂枝葛根汤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差异,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96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饮片组、配方颗粒组和葛根定眩胶囊组各32例,分别采用桂枝葛根汤饮片、配方颗粒和葛根定眩胶囊治疗14 d,比较3组患者的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酶联免疫法测定3组患者治疗前后IL-6及IL 1β的表达。结果: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组患者眩晕和头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饮片组眩晕评分优于胶囊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基底动脉和双侧椎动脉的Vs和Vm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且配方颗粒组和胶囊组椎动脉的Vm低于饮片组(P<0.05或P<0.01)。治疗后,饮片组和配方颗粒组血清IL 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饮片组和胶囊组血清IL-1β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胶囊组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饮片组血清IL 1β水平显著低于配方颗粒组和胶囊组(P<0.05)。结论:桂枝葛根汤三种剂型治疗颈性眩晕的总有效率相当,部分疗效指标饮片相比配方颗粒和胶囊更优。此作用可能与增加脑血流及抑制相关炎症因子IL-6及IL-1β的表达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8.
我院105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我院2012年1-12月上报国家ADR监测中心的1 056例ADR报告为对象,对其一般情况、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056例ADR报告中,年龄≥60岁的患者发生ADR比例最高(355例,占33.62%);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最多(986例,占93.37%);引起ADR最多的药物为抗菌药物(434例,占41.10%),其次为中药注射剂(288例,占27.27%);ADR损害类型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460例,占43.56%)。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的监测与上报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008—2011年我院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2011年我院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及排序比(B/A)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基本稳定,以理血剂为主,清热剂的使用逐年增长。结论: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广泛,应严格辨证施治,并加强用药监测。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临床药学的发展,国内医院药学的工作模式正逐渐从"以物为中心的保障供应型"向"以人为本的技术服务型"转变,医院药师的工作也正逐渐从简单的药品调剂转向技术要求较高的为临床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专业的药学服务。这些转变主要参照的是美国的医院药学模式。美国的医院药学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已建立了成熟的药学服务体系,药师作为临床治疗团队的一员,在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有效、经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5月,我有幸赴美国罗德岛医院参加了为期近一个月的临床药师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