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列腺增生症证型与体内性激素水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前列腺增生症中医证型与体内性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00例患者,中医辨证分为血瘀下焦、膀胱湿热、肾阴亏虚、肾阳不足、肺热气闭,均在就诊次日上午抽空腹血4 mL,进行血清性激素测定.结果:T值以血瘀下焦、肾阴亏虚证较高,肾阳不足证明显偏低,两者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1);膀胱湿热证和肺热气闭证居中,与血瘀下焦、肾阴亏虚证比较差别也具有显著性(P<0.05).E2值以肾阳不足证明显偏高,血瘀下焦和膀胱湿热证次之,肾阴亏虚和肺热气闭证较低.各组间比较差别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前列腺增生症各证型与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有一定规律可循,同时也为证型客观化、微观化提供了相应证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应用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行肾上腺切除术、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无功能肾切除术、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精索静脉高位结扎及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其中肾上腺切除7例,左侧4例,右侧3例;肾囊肿切除24例,左侧12例,右侧9例,双侧3例;无功能肾切除9例,左侧5例,右侧4例;输尿管切开取石7例,左侧3例,右侧4例;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3例,均为左侧;前列腺根治性切除2例。分别记录各种手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拔引流管时间、术后镇痛药使用情况、是否增加辅助孔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52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15~275min;估计术中出血量20~300ml,均无输血。术后24~48小时均下床活动。术后住院天数3~15d,术后拔引流管时间2~7d。4例术后24小时内应用镇痛药,5例术中增加1~2个5mm辅助孔,3例术后切口发生脂肪液化,5例术后低热,经治疗后均治愈出院。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术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安全有效,且术后脐部几乎无瘢痕,美容效果佳,术后患者恢复快。随着手术实践的增加,经脐单孔腹腔镜术必将在泌尿外科微创手术中得以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一种改良方法构建果蝇草酸钙肾结石模型。方法:配制标准培养基和造模用培养基,空白对照组果蝇仅予标准培养基,而传统模型组和改良模型组分别从成虫期和幼虫期开始摄入含 0.5%乙二醇( EG)的造模用培养基。于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并评估各组果蝇马氏管内成石情况,分别记录模型组成石率达 100%所花时间,并对成石率 100%时模型组间“ ++”和“ +++”所占比率进行比较;用傅立叶变换拉曼光谱仪鉴定模型组果蝇马氏管内结石成分。绘制各组果蝇生存曲线,并比较生存周期差异。结果:改良模型组和传统模型组分别在果蝇成虫日龄 14 d和 22 d,马氏管内成石率达到 100%。当改良模型组和传统模型组成石率均达到 100%时,两组“ ++”与“+++”所占比率分别为(40.5±4.4)%和(39.0±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拉曼位移的主峰主要集中在 1 462 cm-1、1 463 cm-1和 1 473 cm-1,说明模型组果蝇马氏管内结石成分均为草酸钙。空白对照组、传统模型组和改良模型组的最高寿命分别为 76 d、70 d和 68 d,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 35 d、30.5 d和 30 d,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生存周期均显著缩短(P均< 0.01),但传统模型组与改良模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改良型造模方法使果蝇在其幼虫期即摄入 0.5% EG,缩短了模型构建周期且具有可重复性,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对黄色肉芽肿性前列腺炎(xanthogranulomatous prostatitis,XGP)诊断及治疗的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例XGP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56岁,进行性排尿困难半年余,加重10天入院。行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术后病理示"黄色肉芽肿性前列腺炎伴慢性化脓性炎及脓肿形成",术后1周排尿通畅并出院。随访6个月无排尿不适。结论 XGP属临床罕见疾病,治疗前应排除前列腺癌可能,确诊需依赖术后病理。可根据下尿路梗阻症状(low urinary tract symptom,LUTS)程度选择药物或手术治疗,并定期复查前列腺特异抗原(postate secific antigen,PSA)和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5.
当今,泌尿系结石的微创治疗方法基本取代了开放手术取石,但对于某些特殊病例,开放取石仍是必要的手术方式。然而,开放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患者多不愿意接受,而作为微创治疗手段的腹腔镜技术,正逐渐成为其替代选择。腹腔镜取石,相比开放手术取石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本文结合最新临床研究进展,就腹腔镜技术治疗泌尿系结石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推荐一种运用体外磁波治疗妇女尿失禁的新疗法,该仪器提供了应用于尿失禁的“非侵犯性”治疗新技术。方法 应用“体外磁波仪治疗女性尿失禁”针对111例压力性、急迫性尿失禁之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111例患者有47例完成6个月随访,完全治愈13例(28%),症状改善28例(53%)。对急迫性尿失禁患者也有40%的有效率(4/10)。结论 对照过去多种治疗法,其评比成果获得医学界相当的肯定;也带给医学界,对治疗尿失禁痼疾的一个重大机转。尿失禁系属需长期治疗的顽固症,运用简便而安全的“体外磁波治疗法(ExMI)”患者接受治疗的意愿与配合度较高。因此,作者在此回顾文献中,阐述该项新技术的研发和临床之成果以及该项新治疗法,以期能提高女性尿失禁之治愈和改善率。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分析针灸联合盆底生物反馈治疗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SUI)的疗效。方法:将65例轻中度女性SUI患者随机分为针灸加盆底生物反馈治疗组(32例)及生物反馈对照组(33例)治疗,分析两组不同程度SUI治疗前后1 h尿垫试验漏尿量、72 h尿失禁次数、ICI-Q-SF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 h尿垫试验漏尿量与对照组比较:轻度(4.7 vs 3.2)g、中度(10.5 vs 6.4)g、轻度+中度(6.3 vs 3.8)g;72 h尿失禁次数:轻度(4.2±2.0 vs 2.6±1.3)次、中度(6.9±1.7 vs 3.8±1.7)次、轻度+中度(5.3±2.3 vs 3.1±1.6)次;ICI-Q-SF评分:轻度(8.6±1.9 vs 2.4±1.2)、中度(11.4±2.2vs 4.1±1.4)、轻度+中度(9.3±2.4 vs 3.1±1.5),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仅在治疗后72 h尿失禁次数、ICI-Q-SF评分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轻度、中度、轻度+中度)治疗前后上述三项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以中度SUI降低幅度最为显著。结论:针灸联合盆底生物反馈治疗女性轻中度SUI,临床长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肾功能不全是多发性骨髓瘤并发肾脏疾病的主要表现且决定其预后,探讨1例多发性骨髓瘤并发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行肾及造血干细胞联合移植的治疗体会。方法: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于2005-04采用肾及造血干细胞联合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并发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例,男性,46岁,经严格的配型及常规检查,发现其胞兄为适合的亲体供者,经供、受者双方同意,结合病情资料并复习文献,先制订出详细治疗方案,然后行亲体肾及造血干细胞联合移植。结果:①供者术后恢复顺利,术后第7天拆线出院,肾功能正常。②受者肾移植术后第3天,血肌酐降至98.2μmol/L,肌酐清除率为45.7mL/min,肾功能恢复正常;干细胞移植术后第13天,查血红蛋白为54g/L、白细胞为4.0×109L-1、中性粒细胞为1.92×109L-1、血小板为30×109L-1,受者造血功能逐步重建,同时抽血行短片段串联重复的嵌合体监测证实受者造血干细胞基因型为完全供者型,说明受者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重建。结论:肾及造血干细胞联合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并发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供、受者的良好配型是移植进行的必备基本条件;另外,术后初期患者处于完全性免疫缺陷状态,故手术后的消毒、隔离措施和抗感染治疗是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TUBVP)和经尿道钬激光剜除术(HOLEP)治疗大体积BP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大体积(>80ml)BPH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TUBVP组34例,HOLEP组22例,TUBVP组采用英国顺康的双极电切系统(气化功率160W,凝血功率80W)。HOLEP组采用美国LUMNIS大功率钬激光(100W)系统。根据术中和术后随访情况评估两种手术方式的安全性和疗效。结果:HOLEP组的出血量较TUBVP组则明显减少(P<0.01)。在术后保留导尿时间、膀胱持续冲洗时间方面,HOLEP组有明显优势。术后1、3个月时两组患者在IPSS评分、最大尿流率、膀胱残余尿等方面较术前皆有很大改善,且TUBVP与HOLEP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TUBVP和HOLEP是两种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BPH的方法;TUBVP具有更易普及的特性,有可能成为BPH手术治疗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