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9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7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5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冠心病痰瘀证候与临床四诊信息的相互关系,为其分类及规范化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匹配矩阵、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200例冠心病患者痰证、瘀证、痰瘀互阻证及非痰非瘀证46项临床症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不同痰瘀证候舌、脉象与非痰非瘀证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中医病机脏腑定位于心和肾,以心气虚为主,兼肾气虚,痰证患者尚多伴脾气虚;在46项临床症状中,仅15项症状在痰证、瘀证和痰瘀互阻证中相伴出现频率较高。除共有的本虚证外,痰证的主要临床症状为白腻苔和滑脉,尚见胸脘痞满和腹胀等;瘀证则以紫舌、舌生瘀斑为主,尚见痛有定处;痰瘀互阻证则兼上述两种证候的主要症状。结论综合应用匹配矩阵、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可以获得有关冠心病不同痰瘀证候主要临床特征及脏腑定位的信息,对冠心病不同痰瘀证候辨证及其分类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霍艳明 《家庭医药》2004,(10):58-58
高血压病是一种严重影响健康的常见疾病,据2003年的流行病学统计数据表明,在我国高血压的平均发病率为13%左右,而6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则更高达20%以上,其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高居全球各类死亡率之首!我国高血压病的“三高三低”——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的特点,更是严重威胁着高血压患的健康。  相似文献   
3.
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多年来对女性,尤其是对女性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和预防工作一直受到忽视.这使得在对女性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评估、诊断、预后和治疗方面,女性糖尿病患者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女性老龄化、肥胖人群的增加、代谢综合征以及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让女性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越来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痰瘀证与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目的:探讨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不同痰瘀证候与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 ApoE)基因第4外显子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CHD痰证、瘀证、痰瘀互阻证和非痰非瘀证(其他证型)患者200例,另选10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常规检测所有样品的血脂水平.提取全血DNA,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PCR-RFLP)技术检测ApoE基因型.采用SAS软件对基因多态性和痰瘀证候的辨证类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冠心病患者中ε4等位基因频率(19.5%)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9.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尤以E 3/4基因型更为多见(P<0.01).(2)携带ε4等位基因者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总甘油三酯(total triglycerides, 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水平明显高于非携带者(P<0.01).(3)痰证特别是E3/4基因型患者中E3/4型和ε4等位基因的频率明显高于血瘀证患者(P<0.05).结论:ApoE ε4等位基因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携带此基因的患者与痰证关系较为密切,推测其可能是CHD痰证的主要易感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真实世界方法研究, 运用数据挖掘探索痛风达标治疗人群的治疗特点和规律, 并评价其安全性。为临床痛风的达标、安全治疗及管理提供指导依据。方法本研究基于医院信息系统(HIS)中临床真实世界数据, 收集多家医院风湿免疫科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以痛风为诊断的门诊治疗患者, 将其在门诊治疗中产生的临床数据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及Excel软件, 采取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 总结经治疗后达标的痛风患者的治疗措施特点及规律。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AE)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痛风患者3 287例, 随访诊次9 861个。其中治疗后血清尿酸(SUA)达标诊次占比为7.01%(691/9 861), 关节疼痛表现视觉模拟评分(VAS)达标占比为59.81%(5 898/9 861)。治疗后SUA控制达标诊次691个, 降尿酸药物中使用频次最高的是非布司他, 其次为苯溴马隆。高频治疗措施中, 使用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进行挖掘分析, 发现6组治疗方案:①中药饮片-中医技术-生活干预措施-中成药, ②阿魏酸哌嗪片-NSAIDs, ③别嘌醇-碳酸氢钠, ④苯溴马隆, ⑤激素-秋水仙碱,...  相似文献   
6.
“悸”是一种跳动不能自主的自觉症状。《伤寒论》、《金匮要略》有“心悸”“心动悸”“心下悸”“心中悸”“脐下悸”等多种描述。考其病机,《伤寒明理论》云:“不外二种,一者气虚也,二者停饮也。”因此其治法有二,一者扶正,如桂枝甘草汤;一者祛饮,如小半夏加茯苓汤、苓桂术甘汤等。  相似文献   
7.
郭维琴(1940~),女,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高脂血症、冠心病及并发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先后获部、市级科技进步奖二项,北京中医药大学科技成果四项.主编与参编著作七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0余篇.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相似文献   
8.
敲响关注女性心血管健康的警钟 美国著名糖尿病杂志《糖尿病护理》(Diabetes Care)最新报道,女性糖尿病患者因心房颤动而导致严重心律失常甚至引发心梗的危险性比一般人群高26%。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联合丹参酮对心力衰竭(CHF)模型大鼠心肌核因子-κB(NF-κB)通路过度激活的影响。方法以大鼠左冠状动脉结扎术造成心肌梗死后心衰模型。超声心动图观察心功能变化情况,将成模后大鼠分为6组:模型组、黄芪多糖组、丹参酮组、黄芪多糖加丹参酮组、洛伐他汀组、假手术组。光镜下观察心肌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查心肌NF-κB的激活,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NF-κB、抑制蛋白IKB及IKB激酶(IKK)蛋白的表达。结果心肌NF-κB被激活,NF-κB的表达明显升高,而IKB及IKK的表达明显降低,应用药物干预后,NF-κB的表达降低,而IKB及IKK的表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益气活血中药对CHF大鼠心肌的心功能损害有一定防治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转导通路过度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0.
苏敬泽  林谦  农一兵 《北京中医药》2007,26(11):742-744
目的 在原代培养的心肌细胞上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及黄芪组分对心肌细胞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活力的影响,旨在探讨黄芪组分(包括黄芪皂苷和黄芪多糖)对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干预作用,为中药防治心衰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利用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根据活细胞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在能量代谢过程中可使四氮唑盐(MTT)还原产生蓝紫色结晶产物formazan这一原理,应用比色法测定Ang Ⅱ对培养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和黄芪组分的干预作用.结果 Ang Ⅱ在作用24 h后使formazan产物的吸光度A值(OD)显著增加,此后开始下降,至48 h低于正常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P<O.05);48 h黄芪干预组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黄芪皂苷和黄芪多糖可显著地拮抗Ang Ⅱ引起的心肌细胞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活力下降,从而改善心肌细胞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