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目的观察"通督启神"法脉冲电针与音乐电针对APP/PS1模型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内炎症介质表达的影响。方法 APP/PS1双转基因雄性小鼠32只随机分为模型组(n=8)、药物组(n=8)、脉冲电针组(n=8)和音乐电针组(n=8),相同月龄C57BL/6雄性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n=8)。脉冲电针组与音乐电针组以各自电针仪电针百会、印堂,留针20 min,取针后点刺人中。药物组予盐酸多奈哌齐0.92 mg/kg灌胃。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与药物组以相同方法抓取束缚20 min。治疗15 d后,行Morris水迷宫测试,免疫组化观察海马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与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海马HMGB1与IL-10的表达。结果两个电针组从训练第4天起,逃避潜伏较模型组缩短(P0.05),音乐电针组最短;目标象限游泳比例升高(P0.05),两个电针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海马HMGB1的表达降低(P0.05),IL-10蛋白表达增加(P0.05),免疫组化法音乐电针组HMGB1的表达低于脉冲电针组(P0.05),IL-10表达高于脉冲电针组(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通督启神"法脉冲电针与音乐电针均能改善APP/PS1小鼠学习记忆功能,音乐电针在抑制炎性因子表达、促进抗炎因子表达方面可能优于脉冲电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目的导向性针刺方案对脑卒中吞咽障碍口腔期患者的干预作用。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口腔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常规吞咽障碍基础康复训练联合目的导向性针刺方案(头针、项针、舌部及面部取穴针刺)治疗,对照组予常规吞咽障碍基础康复训练联合常规针刺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功能性经口摄食评估(FOIS)评分、口腔期吞咽功能评分、口腔功能评分及标准吞咽功能(SSA)评分改变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FOIS评分、口腔期吞咽功能评分、口腔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SS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上述评分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目的导向性针刺方案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口腔期患者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针刺方案对卒中后抑郁(PSD)大鼠行为学、神经递质及炎性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对照组、头针组、腹针组和联合针刺组,每组12只。模型组和各干预组采用Longa线栓法和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UMS)法复合制备PSD模型。药物对照组予氟西汀灌胃,头针组针刺百会、印堂穴,腹针组针刺中脘、关元穴,联合针刺组针刺百会、印堂、中脘、关元穴,连续治疗21 d。分别于实验0 d (造模前)、7 d (CUMS前)、14 d (治疗前)、35 d (治疗后)进行Longa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体质量、旷场试验、糖水偏好实验。实验35 d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干扰素-γ (INF-γ)、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浓度。结果 实验35 d时,药物对照组和联合针刺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 <0.01),药物对照组、腹针组、联合针刺组体质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 <0.01),药物对照组、头针组、腹针组、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督脉电针对脊髓损伤(SCI)大鼠不同时间窗下神经元细胞凋亡及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c-Jun)表达的影响,探讨督脉电针在脊髓损伤与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3个时间窗组(术后1、3、7d组),每个时间窗组再随机分3个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督脉电针组。采用改良式的Allens打击法复制脊髓损伤模型。督脉电针组选取"大椎""命门"进行电针干预,每日1次,每次20min,连续治疗至相应天数。采用BBB评分法评估大鼠后肢运动神经功能的变化,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受损脊髓神经元细胞凋亡数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脊髓损伤组织中p-c-Ju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BBB评分结果显示,模型组评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术后3、7d督脉电针组BBB分值均高于模型组(P0.05,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在3个时间窗下,模型组大鼠受损脊髓组织内凋亡阳性细胞数目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在3个时间窗下,督脉电针组较模型组凋亡细胞显著减少(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在3个时间窗下,模型组大鼠受损脊髓组织内p-c-Jun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术后3、7d督脉电针组大鼠受损脊髓组织中p-c-Jun表达显著降低(P0.01,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受损脊髓组织中p-c-Ju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督脉电针可以改善脊髓损伤大鼠运动神经功能,其对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受损脊髓组织中p-c-Jun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