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520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71篇
中国医学   1050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来酸罗格列酮胃漂浮型缓释片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根据流体动力学平衡控释原理(HBS)研制了马来酸罗列酮胃漂浮型缓释片。方法;以体外释放度和漂浮情况为筛选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设计相结合, 对胃漂浮缓释片的处方、制备工艺及体外释放条件进行优化筛选;采用γ闪烁照相技术对优化处方的内漂浮情况进行胃内动态观察。结果:马来酸罗格列酮胃漂浮缓释片在释放介质中迅速起漂,持漂时间超过12h,12h达最大累积释放;初步确定在胃内滞留时间达3h以上。结论:优化处方的释放过程符合Higuchi方程,释放机制为异常扩散;胃漂浮片在胃滞时间明显长于普通片。  相似文献   
2.
以雷公藤甲素为主要活性成分的多种雷公藤提取物在临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疗效确切,已得到广泛认可。为了有利于临床的合理应用和进一步开发,本复习了近十年来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资料,从如下几方面对雷公藤甲素抗PLA作用的分子机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3.
大黄十种不同煎煮法的部分药效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告大黄十种不同制备方法的煎液对小鼠致泻作用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抑制作用比较。分别煎沸10、30、60min,结果表明时间越长,致塘作用愈强,抑菌作用也有类似趋势;但煎沸120min则致溏和抑菌作用反而减弱。抑菌作用以煎沸30min的最强;致溏作用以煎沸60min的最强。综合考虑,以煎沸30~60min最理想。直接将大黄加入沸水中(后下)的其致稀便倾向在全部十种煎法的煎液中最强。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WHO关于精神保健报告,特别提出了西太平洋地区的精神保健战略计划,并阐述了日本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药典所载之中成药的现状分析,阐述了现代科学化的三个主要标志,认为现代中医临床研究是现代科学化的基础,重要途径和归宿,而进行现代科学的多学科研究。必须以中医药学理论为指导,最终使中成药的生产,研究和应用实行全面的现代科学化。  相似文献   
6.
<正> 解放前,在北京众多的中药店铺中,有一家同济堂药店,全称“北平同济堂参茸药材庄”,由刘一峰与兴隆木厂经理马辉堂合资,创建于1919年,刘文英具体经营。店址位于北京前门外大栅栏路北,现大栅栏新华书店所在  相似文献   
7.
8.
为探讨药效法估测的效应消除半衰期和效量法估测的表观半衰期对合理制订给药方案的意义和作用,以桂枝汤解热和抗炎的药物动力学实验中所得的相应参数值设计了给药方案,观察了它们在提高药效上的作用。结果表明在给药总剂量相等、首次给药同时开始的情况下,以半衰期设计的给药方案组的药效均明显高于习惯的一次给药组;而以效应消除半衰期设计给药方案组药效增强率又高于以表观半衰期设计的方案组。提示效应消除半衰期比表观半衰期似更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应美国生药学会的邀请,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作者参加了1996年7月27日~31日在加州大学,著名的红树林所在地——圣克鲁斯(Santa Cruz)召开的美国生药学会(ASP)第37届年会。来自30多个国家的400多名代表参加了此次大会。大会由加州大学化学系教授 Roy Okuda 担任主席。会议主题是生物技术与天然产物,共分6个专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中药材“地区习惯用药”的由来与含义,近现代和历史上的“地区习惯用药”的实例以及产生“地区习惯用药”的原因,随品种性质判明而渐趋分化等。最后提出应该积极研究,促其分化,按其本质分类处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