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9篇
儿科学   76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同一种疾病,用同样的药物、同等的剂量,对某些个体有效、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对另一些个体却无效,甚至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在临床研究中,一方面,药物反应的个体化差异,使药物的总有效率捉摸不定,另一方面,药物不可预见的严重不良反应,同样给患者和医师造成巨大的精神和经济损失。个体差异的存在,引发了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肾病综合征治疗的循证医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 ,循证医学 (evidence -basedmedicine,EBM )在国际临床医学领域得到迅速发展 ,是一种新趋势[1] 。其核心思想是 :任何医疗决策都应建立在新近最佳临床科学研究证据的基础上 ,即应遵循循证医学来决定[2 ] ,同时也重视结合个人临床经验。在传统的临床医学实践中 ,医生多根  相似文献   
4.
儿童泌尿系感染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泌尿系感染是指病原体直接侵入尿路 ,在尿液中生长繁殖 ,并侵犯尿路黏膜或组织而引起损伤。感染可累及上、下泌尿道 ,因其定位困难 ,故统称为泌尿系感染。据报道3%~ 5 %女性儿童及男性儿童得过 1次泌尿系感染。 1999年国际质量控制委员会及泌尿系感染分会报道 :小于 1岁女性儿童泌尿系感染发生率为 6 5 % ,男性儿童为 3 3% ;1~ 2岁女性儿童为 8 1% ,男性儿童为 1 9% [1] 。发热原因不明的婴儿和小于 2岁儿童中 ,泌尿系感染占 5 % ,其中女性儿童高于男性儿童 2倍以上。泌尿系感染的重要性在于它与泌尿系统畸形特别是膀胱输尿管反流 (VUR…  相似文献   
5.
肥胖相关性肾病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及成人肥胖症发病率逐年上升,肥胖相关性肾病(ORG)日趋增多。ORG诊断首先要具备肥胖体征,但应注意国际、国内诊断成人肥胖的体质量指数(BMI)标准不同,儿童青少年更应根据不同年龄、性别的BMI分类标准作出判断。其次肾脏病理为肥胖相关的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伴肾小球肥大;或单纯肥胖相关肾小球肥大。结合出现蛋白尿伴或不伴镜下血尿等肾脏受累表现,除外糖尿病肾病、高血压性肾病、先天性肾发育不良等疾病可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6.
人体正常的免疫系统由于各种原因而出现免疫功能紊乱,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川崎病等。近年来新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断被阐明,新的检查手段应用于临床,使免疫性疾病诊断标准不断完善,而新型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的发现及许多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的前瞻性研究的临床验证,使其治疗手段不断更新,治疗效果及疾病的预后不断提高。作者就常见的免疫性疾病的最新诊断标准和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曹艳  易著文 《中国医刊》2005,40(3):11-14
血尿(Hematuria)是指尿液中红细胞排泄超过正常。仅在显微镜下发现红细胞增多者称为镜下血尿;肉眼即能见尿呈“洗肉水”色或血样甚至有血凝块者称为“肉眼血尿”。肉眼血尿的颜色与尿液的酸碱度有关,中性或弱碱性尿颜色鲜红或呈洗肉水样,酸性尿呈浓茶样或烟灰水样。血尿可能是泌尿系统疾病的重要线索,所以要详细地进行病因检查,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儿茶素对阿霉素肾病鼠血浆及肾皮质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 36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肾病组、激素组、儿茶素预防组、儿茶素治疗组、儿茶素 +激素联合治疗组共 6组。应用生化法测定 2 4h各组尿蛋白排泄量、尿、血浆及肾局部中NO的浓度 ;应用放免法测定血浆及肾局部中ET的浓度 ;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肾组织中固有细胞细胞增生核抗原 (PCNA)的表达 ;并应用半定量评分法对各组大鼠病理改变进行计量分析。结果  (1)实验末 ,大鼠血浆及肾皮质中NO浓度以肾病组为最低 (13 5± 3 7,2 7 8± 12 4 ) ,其他从低到高依次是儿茶素治疗组 (2 5 3± 5 3,4 2 5± 1 9)、儿茶素预防组 (36 8± 5 3,5 5 5± 15 4 )、激素组 (43 3± 4 0 ,73 6±15 8)、儿茶素 +激素联合治疗组 (5 4 3± 7 1,96 4± 17 2 ) (F =6 2 3,79 4 ,P <0 0 1) ;血浆及肾皮质中ET浓度则以肾病组最高 (5 72± 91,14 93± 2 99) ,其他组从高到低顺序与NO浓度从低到高的顺序相同(F =5 4 8,14 6 8,P <0 0 1) ,以儿茶素 +激素联合治疗组为最低 ;各组与肾病组相比 ,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2 )各组肾小球系膜细胞、上皮细胞、内皮细胞 ,肾小管上皮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中PCNA阳性表达率均低于肾病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肾病综合征 (NS)患儿肾脏局部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激素耐药、肾脏病理损害程度之间的关系 ,阐述激素耐药的部分机制。方法  85例原发性NS患儿按激素敏感型NS(SSNS)、激素依赖型NS(SDNS)、激素耐药型NS(SRNS)分成 3组 ,选 6例行肾切除的肾肿瘤患儿的正常肾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 4组患儿肾脏原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mRNA的表达水平 ;评分法半定量评估肾脏的病理损害程度。分析NS患儿肾组织ACEmRNA表达水平、激素反应性、肾脏的病理损害程度间的关系。结果 ①在肾小球和小管间质区域的ACEmRNA表达水平均为SRNS组 >SSNS组 >对照组 (P <0 0 1)。②SRNS、SDNS、SSNS肾小球病理损害的评分分别为 :6 6 7± 2 4 3,4 6 8± 2 30 ,4 4 2± 2 87(P <0 0 1) ;小管间质病理损害评分分别为 :10 4 8± 3 77,7 2 0± 2 79,4 2 5± 1 4 8(P <0 0 1)。③肾组织ACEmRNA的表达与肾小球和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程度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4 82 ,0 85。结论 SRNS型NS患儿肾组织ACEmRNA表达增强 ,并且与肾脏的病理损害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揭示核转录因子(PAX2)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38例病例组肾组织按间质病变程度分为轻、中、重3组,其中轻度病变15例,中度病变11例,重度病变12例;对照组为5例外伤后肾切除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评定肾组织PAX2的表达率和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率。对肾间质病变轻、中、重3组组内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率、PAX2表达率作方差分析,对PAX2表达量与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率作相关分析。结果 正常对照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只表达角蛋白(CK),不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PAX2。病例组肾间质病变轻、中、重3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均不同程度表达α-SMA及PAX2;不同肾间质病变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率及PAX2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表明,PAX2表达量和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率呈正相关(r=0.886,P〈0.05)。结论 PAX2回归表达可能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