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陈晞 《江苏中医药》2015,47(6):19-21
结节性痒疹是临床常见的顽固性皮肤病,以剧烈瘙痒和结节性皮肤损害为特征,上海中医药大学东贵荣教授认为本病乃风、湿、热、瘀杂合而发,辨证以阴阳为纲,气血为目。善用头针透刺,镇静安神以止痒;重五脏固本以调阴阳平衡;针药并举,调气活血以化结消疹。验之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加减大秦艽汤治疗恢复期贝尔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6例、对照组64例。治疗组采用内服加减大秦艽汤加电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相同针刺方法而不服用中药,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在H-B分级变化、效愈率及后遗症发病率上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结合复方大秦艽汤治疗恢复期贝尔面瘫的临床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陈唏 《新中医》2018,50(1):115-118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黄连阿胶汤治疗肾虚肝郁型围绝经期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肾虚肝郁型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40例。针药组采用揿针联合黄连阿胶汤治疗,中药组采用黄连阿胶汤治疗,西药组予艾司唑仑片治疗。评估3组治疗效果,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评分的变化,记录中医症状的发生率。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90.0%,中药组总有效率67.5%,西药组总有效率82.5%。针药组的总有效率高于中药组(P0.05);针药组的总有效率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早醒指数评分及ISI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针药组ISI总分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P0.01),西药组ISI总分治疗前后差值与中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困难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西药组和中药组(P0.01),西药组2项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中药组(P0.05);针药组早醒指数评分治疗前后差值高于中药组(P0.05),西药组早醒指数评分治疗前后差值与针刺组和中药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药组及中药组情绪抑郁、善太息、潮热汗出、急躁易怒、五心烦热发生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均低于西药组(P0.05);针药组情绪抑郁、急躁易怒发生率低于中药组(P0.05)。结论:揿针联合黄连阿胶汤治疗肾虚肝郁型围绝经期失眠症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