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29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7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刘春芳  朱生樑 《光明中医》2012,27(8):1711-1713
近年来NCCP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其病因繁多,而GERD成为NCCP的重要原因,关于GERD相关的NCCP的研究越来越多.此文就GERD相关NCCP的病因病机及其诊断治疗等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研究者选择合适的牛磺胆酸钠浓度来制备大鼠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SAP模型提供依据。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5%浓度组、3.5%浓度组和5%浓度组, 造模各组分别用1.5%、3.5%和5%牛磺胆酸钠按逆行胆胰管注射法制备SAP模型。术后统计各组大鼠的死亡率;检测血清淀粉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观测各组大鼠胰腺组织HE染色病理评分。结果 5%浓度组死亡率较1.5%浓度组显著升高, 血淀粉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出血和腺泡组织坏死的病理评分较1.5%浓度组和3.5%浓度组均有显著升高。结论 5%的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法能更好的制备SAP模型, 且更符合SAP的生理、病理表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强肝软坚方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57只,以二甲基亚硝胺诱导肝硬化模型,并设普萘洛尔对照,观察各组大鼠门脉压力、脾指数、门脉血甘胆酸(CGA)、胰高糖素(PG)的变化。[结果]中药组门脉压力、脾指数、CGA及PG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肝软坚方可降低异常升高的门静脉压力、改善内脏高动力循环状态,其可能机制是通过调节门脉血中CGA、PG而达到降低门静脉压力,减少奇静脉血流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临床验案介绍朱生樑教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经验。将口苦症状作为辨证切入点,把本病的病因病机概括为肝胆失于疏泄,胃失和降,胆热上逆;“热”和“逆”是本病主要的病理因素;辨证为胆热犯胃型,以疏利肝胆、通降和胃为治疗原则,诸药调和,达到消除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5.
丁香降气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丁香降气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分为中药组(60例)、西药组(30例),分别给予丁香降气汤和奥关拉唑治疗8周,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和胃镜疗效。结果:中药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西药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3.33%。中药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西药组(P〈0.01)。中药组胃镜复查总有效率84.21%;西药组总有效率81.48%。2组胃镜复查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丁香降气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胃镜疗效。  相似文献   
6.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候的多元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运用多元分析法探讨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30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胃食管反流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肝胃郁热、肝胃不和、胆(肝)热犯胃、气郁痰阻及脾胃气虚等5大证候群。本病以实证居多,以气滞、郁热、湿热、痰阻出现频率高;虚证以气虚为主,或郁热伤阴。结论本病病机为肝胆失于疏泄,脾胃升降失调,胃失和降。  相似文献   
7.
为观察强肝软坚中药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门脉血流及纤维化标志物的影响。将肝炎后肝硬化及血吸虫病性肝硬化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中药组(32例)及对照组(30例),分别采用中药强肝软坚方与西药心得安治疗,疗程3个月。分别观察用药前后肝功能、门静脉主干内径、脾静脉内径的变化。结果:中药强肝软坚方在改善肝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在降低HA、LN、IV-C等肝纤维化指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在缩小门静脉内径(PV),脾静脉内径(SV)方面与西药相仿。提示中药具有良好的保护肝功能、降低门脉压及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人群年龄分层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通过流行病学现场调查,收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年龄≥60岁的老年人群组与年龄60岁的中青年人群组在食管炎症程度、临床症状、中医证型及生活质量方面的差异。结果:老年人群泛酸症状的发生频率低于中青年人群(P0.05);脘痞胀症状的发生频率高于中青年人群(P0.05)。老年人群中虚气逆证的比例高于中青年人群(P0.05)。老年人群在活力、生理功能、疼痛、总体健康4个维度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中青年人群(P0.05)。结论:胃食管反流病老年患者人群具有不同于中青年患者群的特点,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黄文东教授对胃痛的治疗有独到的临床经验,他认为胃痛多涉及脾、肝、胃三脏,初起多属实证,久则往往虚实夹杂,寒热交错,进一步由气滞而致血瘀。临诊需仔细辨证,然后决定治法,治法主要包括温中健脾、和胃止痛、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10.
胃食管反流病与《伤寒杂病论》中部分方证相近,表现出“逆、热、郁”的病机特点。以“逆”为病机的证型有气虚痰逆、阴虚气逆、脾伤饮逆、肝寒浊逆等4型,旋覆代赭汤、麦门冬汤、苓桂术甘汤、吴茱萸汤等方分别治之;以“热”为病机的证型有热郁胸膈、上热下寒等2型,栀子豉汤、黄连汤等方分别治之;以“郁”为病机的证型有邪郁少阳、痰(水)气互阻、痰热互结、阳微阴弦等4型,小柴胡汤、半夏厚朴汤(射干麻黄汤)、小陷胸汤、枳实薤白桂枝汤等方分别治之。应用仲景学说的相关思想可以指导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