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7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2篇
中国医学   11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复方白虎加桂枝汤防治大鼠痛风模型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中药对大鼠痛风模型的防治作用。方法 用尿酸盐注入大鼠后肢的内踝关节,制备大鼠痛风模型.观察中药对大鼠痛风模型内踝关节炎症的防治作用。结果 中药组体征好转,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K^+浓度降低,病理显示关节炎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中药对大鼠痛风模型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丹酚酸B(SAB)对血小板生长因子(PDGF)和丙二醛(MDA)刺激的大鼠原代肝星状细胞(HSC)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位灌注法消化大鼠肝脏,108g/L 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分离HSC,以MTT法观察细胞的增殖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血小板生长因子受体(PDGFR)含量。结果:MDA组与正常组相比可明显增加MTT吸光度(P〈0.05),PDGF组亦较正常组明显增加MTT吸光度(P〈0.01);1μmol/LSAB和10μmol/L SAB不仅可显著抑制MDA刺激的HSC吸光度增加(P均〈0.01),也可抑制PDGF—BB刺激的HSC吸光度增加(P均〈0.01)。PDGF及MDA作用后细胞PDGFR的表达均明显增加,而10μmol/L SAB则可抑制PDGFR的表达。结论:SAB可通过抑制PDGFR的表达而抑制体外培养HSC的增殖.这种抑制作用与SAB的抗氧化作用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理论实验或理论实践结合类课程的教学效果,尝试性构建了"理论-实验-实践"一体化综合教学模式,并在《天然化妆品入门》教学中进行了实践。结果表明,这种教学模式有益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一致认可,值得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中医古籍数据库中与耳聋有关的记载进行阅读、整理和分析,探讨老年性聋的中医病名源流、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以及方药治疗,为中医药防治老年性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茵陈蒿汤护肝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茵陈蒿汤是临床上治疗肝病的有效方剂。茵陈蒿汤及其有效成分包括乙醇提取物、6,7-二甲氧基香豆素、茵陈二炔酮、茵陈炔、葸醌类化合物和京尼平,能抑制核因子κB激活,减少炎症细胞因子产生和氧化应激,减轻肝细胞损伤和凋亡,抑制肝星状细胞激活和增殖,促进肝星状细胞凋亡,减少肝组织细胞外基质沉积,因而具有较显著的抗肝损伤和抗肝纤维化作用,为其临床应用和试验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泻心汤的抗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药泻心汤的抗菌效应.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绿脓杆菌为受试菌,采用倍比稀释法,观察泻心汤的最低抑菌浓度;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观察大鼠灌服泻心汤12g/kg后15 min、4 h血清的抑菌效应.结果:泻心汤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6.25、6.25和100mg/ml;而大鼠给药后含药血清仅具有较弱的抑菌作用.结论:泻心汤在体外具有一定抑菌效应,其含药血清抑菌作用较弱,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30例耳穴刺激对治疗消化道肿瘤病人化疗中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将63例消化道肿瘤化疗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耳穴(神门、胃、皮质下)刺激组;B组为对照组。结果显示A组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结论耳穴刺激可以明显降低消化道肿瘤化疗病人的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丹酚酸B干预ET-1诱导大鼠门脉高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活血化瘀药有效成分丹酚酸B对内皮素-1(ET-1)诱导大鼠门脉高压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门静脉穿刺灌流的方法,将20只大鼠灌注缓冲液5min后分组:预防对照组灌注含ET-1的缓冲液,预防组灌注含丹酚酸B和ET-1的混合缓冲液各5min;治疗对照组灌注含ET-1的缓冲液5min后再灌注缓冲液5min,治疗组灌注含ET-1的缓冲液5min后再灌注含丹酚酸B的缓冲液5min,分别观察4组大鼠各时段门脉灌流压的变化。结果:与灌注缓冲液比较,预防对照组大鼠在灌注含ET-1的缓冲液后门脉压升高明显(P〈0.01),预防组在灌注含丹酚酸B和ET-1的缓冲液后,大鼠门脉压无明显升高(P〉0.05);治疗对照组经灌注含ET-1的缓冲液后再灌注缓冲液,门静脉灌流压无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灌注含ET-1的缓冲液后再灌注含丹酚酸B的缓冲液,门静脉灌流压降低明显(P〈0.05)。结论:丹酚酸B具有降低ET-1诱导的大鼠门脉高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蒋海洋  可燕 《中医教育》2010,29(4):22-24
<正>随着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推进和国家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的建设,传统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一方面实验项目和课程、教学资源、设备仪器、学生人数增加等,使实验室管理工作变得越来越繁重、复杂,实验教学、资产管理、人员管理等都给实验室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工作强度;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从神经生理学角度,探讨中医"肾生髓"的本质 ,为"肾生髓"理论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5月龄 SD雄性大鼠,以单纯随机方法分成正常对照组、去势组和虚劳组.用听觉脑干诱发电位( ABR)、体感诱发电位( SEP)以及氨基酸类和单胺类中枢递质含量为指标,观察虚劳肾虚和去势肾虚模型大鼠的中枢神经系统( CNS)功能状况. 结果肾虚模型大鼠睾酮( T)水平下降时,虚劳组 [(271± 20) mg]胸腺质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565± 81) mg](P< 0.01).与对照组比较,肾虚模型大鼠神经系统功能下降,表现为造模后 ABR峰潜伏期延长( F=6.713,P< 0.001) , 阈值提高( F=9.555, P< 0.001); SEP的峰潜伏期延长( F=4.161, P=0.002),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中枢递质含量下降. 结论肾虚时血 T水平低下影响 CNS的兴奋性,这一作用可能是"肾"(性腺激素)通过调制某些中枢递质的合成与释放而产生效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