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研究带蒂筋膜瓣作为膜材料应用于膜引导性骨再生技术修复骨缺损的过程中血管化进程及成骨效果方法24只5月龄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限,制备双侧尺骨1cm骨缺损模型,自体红骨髓(au-tologous red bone marrow,ARBM)接种于骨诱导活性材料(Osteoinductive absorbing material,OAM)制备组织工程骨。将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复合物植入骨缺损区,右侧单纯可吸收生物膜包裹设为A组,左侧带血运深筋膜瓣包裹设为B组。各组在4、8、12、16周后进行X线检查、光密度比值测量、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检查、交界区血管图像计量分析,将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用以比较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X线片、大体形态和组织学观察显示,植入物内部血管的长入、骨小梁及软骨组织形成的数量和速度、成熟骨结构的形成、骨干结构的重塑、骨髓腔的再通、植入物的吸收降解,筋膜瓣组均明显优于生物膜组。光密度比值测量显示,术后8、12、16周两组间比较及同组内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12、16周,骨修复交界区单位面积内血管再生面积筋膜瓣组明显多于生物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术后12周,筋膜瓣组随着成熟骨结构形成,血管结构减少或消失。结论带血运筋膜瓣具有明显的促组织工程骨血管化作用并通过促血管化而促进成骨并具备膜引导性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技术的骨修复特点,即早期促进外骨痂生长。  相似文献   
2.
李斌  李战鹏  连振刚 《中国骨伤》2023,36(11):1075-1080
目的:探究miR-143对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13)表达的调节作用及其对骨肉瘤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96孔板培养小鼠骨肉瘤细胞系143B细胞,设立空白组、阴性组、阳性组、干预组。空白组不做特殊处理,阳性组加入50 μg miR-143 mimic,阴性组加入等量mimic NC(miR-143 mimic的对照序列),干预组加入50 μg miR-143 mimic及10 μg MMP-13蛋白,继续培养3~6 h,最后吸出血清处理0.5 h。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测定各组miR-143和MMP-13蛋白表达,采用Transwell、划痕实验测定细胞的侵袭与迁移能力。结果:阳性组及干预组MMP-13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空白组,阳性组低于干预组(P<0.05);空白组、阴性组、阳性组及干预组每个视野的侵袭细胞数均值分别为(1 000.01±44.77)、(959.25±46.32)、(245.04±4.33)、(634.06±33.78)个;阳性组及干预组划痕愈合率均明显低于空白组,阳性组低于干预组(P<0.05)。结论:MMP-13是miR-143作用的一个靶点,可以通过抑制MMP-13表达降低骨肉瘤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流行病学特点及相关的治疗方法,为提高对该病的治疗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113例确诊患者采用5种不同药物配伍方法进行不同疗程治疗和对比研究,其中21例伴有较重腰大肌或椎旁脓肿、椎管内脓肿、坏死椎间盘、骨质破坏行微刨介入和手术切开治疗。结果:布鲁杆菌性脊柱炎女性发病率高,平均年龄41岁,坝上发病率高于坝下;主要集中在饲养、放牧牲畜行业;病灶分布多在腰椎,两个椎体受累最多,涉及L4的发病率最高并破坏最为明显;含强力霉素治疗组效果优于未含强力霉素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以强力霉素+庆大霉素+磺胺甲基异嗯唑为首选,如增加疗程,疗效增加不明显;手术21例进行随访,2年以上者12例,1~2年者9例,治愈20例,治愈率(20/21)95.24%,好转1例,有效率100%,愈后元复发。结论:布鲁杆菌性脊柱炎临床流行病学具有特征性;无论是非手术还是手术治疗,长期、足量、联合、多途径敏感抗菌素的应用是治疗和预防本病复发的最主要和最可靠方法,但对具有手术指征者,正确选择微创术和手术病灶清除术可以控制病变部位发展,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体红骨髓组织工程复合物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本组9例,男性8例,女性1例;双侧股骨头坏死2例,右单侧股骨头坏死5例,左单侧股骨头坏死2例;术前均行X线摄片、CT、MRI检查,ARCO分期:Ⅰ期4髋,Ⅱ期7髋;C型臂X线透视下行股骨头坏死区和囊性变区定位、髓芯减压,关节镜监视下,刮除坏死骨送病理;植入由自体红骨髓与含BMP的骨诱导活性材料复合成的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并用空心钛钉支撑股骨头软骨下骨质。结果:术后主要观察患者跛行、疼痛、关节功能和影像学表现较术前改善率,本组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前术后采用12分法评分系统评定:优:6髋;良:4髋;可:1髋;差:0髋,优良率为90.9%。结论:自体红骨髓组织工程复合物植入结合临床应用髓芯减压、空心钛钉支撑,在减轻疼痛、改善股骨头内循环、促进骨修复、防止或延缓股骨头塌陷有极好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成人ARCOⅠ期、Ⅱ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药物治疗方案,对该病的最佳药物选择及提高治疗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2006年1月—2011年7月确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5组,自愿接受采用5种不同药物、5组不同配伍方法进行不同疗程治疗和对比研究。通过各组不同疗程的临床疗效比较、含多西环素组的临床疗效与不含多西环素组的临床疗效比较、5组之间的临床疗效相互比较,评价各组药物治疗效果。200例患者均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其中157例进行针吸活检。结果 前4组第2个疗程治愈率、有效率与第1个疗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1,2,3组第3个疗程与第2个疗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2个疗程的治疗是合适的;含多西环素组与不含多西环素组的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含多西环素治疗组效果优于未含多西环素组;经过2个疗程,不同药物配伍治疗效果组间两两比较,除第2,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第1药物配伍组疗效最明显。本研究仅43例患者布鲁杆菌培养阳性,对多西环素、利福平、SMZ/TMP、左氧氟沙星、链霉素敏感,157例活检镜下符合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病理学表现。结论 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临床药物治疗,应以多西环素+利福平+磺胺甲基异噁唑为首选的抗菌素,且应用2个疗程是治疗和防止该病复发较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