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9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100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9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41篇
内科学   46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19篇
综合类   563篇
预防医学   29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29篇
  5篇
中国医学   543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50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264篇
  2011年   232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The study aimed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exogenous factors such as surgeon posture, surgical instrument length, fatigue after a night shift, exercise and caffeine consumption on the spatial accuracy of neurosurgical manipulations. For the evaluation and simulation of neurosurgical manipulations, a testing device developed by the authors was us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ere compared using nonparametric analysis (Wilcoxon test) and multivariate analysis, which was performed using mixed models. The results were consider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t p < 0.05. The study included 11 first-year neurosurgery residents who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Hand support in the sitting position (Wilcoxon test p value = 0.0033), caffeine consumption (p = 0.0058) and the length of the microsurgical instrument (p = 0.0032)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fluences on the spatial accuracy of surgical manipulations (univariate analysis). The spatial accuracy did not significantly depend on the type of standing position (Wilcoxon test p value = 0.2860), whether the surgeon was standing/sitting (p = 0.1029), fatigue following a night shift (p = 0.3281), or physical exertion prior to surgery (p = 0.2845).When conducting the multivariate analysis, the spatial accuracy significantly depended on the test subject (p < 0.0001), the use of support during the test (p = 0.0001), and the length of the microsurgical instrument (p = 0.0397). To increase the spatial accuracy of microsurgical manipulations, hand support and shorter tools should be used. Caffeine consumption in high doses should also be avoided prior to surgery.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目标教学在手术室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6月期间,医院手术室的48名实习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行传统护理带教方法,试验组行目标教学带教。对比带教后两组考核成绩及带教满意度。结果带教后,试验组职业防护意识、风险意识、无菌观念、常见小中手术配合熟练度、常见小中手术护理要点掌握、基本工作职责及流程掌握等评分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专科操作、操作测评及理论测评成绩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手术室护理带教中应用目标教学,具有理想效果,有助于提升考核成绩及专业技能。  相似文献   
4.
623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性功能状况调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了解慢性前列腺炎对早泄(PE)和勃起功能障碍(ED)的影响,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表(NIH-CPSI)、中国早泄患者性功能评分表(C ISFPE)、国际勃起功能问卷评分表(IIEF-5);采用和患者面对面交谈、询问,并分别记录623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NIH-CPSI评分、C ISFPE评分、IIEF-5评分。结果:623例18~57岁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PE发生率为39.0%,其中轻度占26.2%、中度占12.0%、重度占0.8%;ED发生率为16.9%,其中轻度占14.9%、中度占1.0%、重度占1.0%。慢性前列腺炎患者PE的发生率以年轻者为多,18~29岁组为42.9%(103/240)、30~39岁为37.0%(95/257)、40~57岁组为35.7%(45/126);ED发生率以年龄高者为多,18~29岁组为13.8%(33/240)、30~39岁为11.3%(29/257)、40~57岁组为34.1%(43/126)。统计学分析发现,NIH-CPSI评分与早泄评分以及与IIEF-5评分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慢性前列腺炎的症状轻重与PE和ED的轻重程度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针刺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的降压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针刺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的降压作用及其神经 -内分泌调节机制。方法 采用二肾一夹法制备高血压大鼠模型 ,测定实验各组大鼠血浆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含量和心率变异性 (HRV)的动态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 ,针刺组血压 (BL 2 3:19.1± 1.1k Pa,ST36:18.1± 2 .5 k Pa)及 ET水平明显下降 (P<0 .0 1) ,其中针刺肾俞组血浆 ET水平 (91.3± 9.45 pg/ ml)较足三里组 (10 8.48± 13.0 6pg/ ml)下降更明显 (P<0 .0 5 ) ;针刺治疗组血浆 NO水平 (BL 2 3:5 0 .3±12 .7μmol/ ml,ST 36:49.71± 8.49μm ol/ m l)显著升高 (P<0 .0 5 )。足三里组针刺后 L F/ HF比值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异 ,而肾俞组 L F/ HF值 (0 .5 7± 0 .13)明显低于模型组及足三里组 (0 .86± 0 .2 5 )。结论 针刺能降低肾血管性高血压模型大鼠动脉血压 ,肾俞与足三里两穴无明显差异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自主神经系统、NO及 ET参与的神经内分泌调节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6.
陈砺  朱春燕  王小平  徐敏 《循证医学》2004,4(3):141-144
目的 了解目前国内中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研究的现状。方法 对检索到的50篇有关中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按照牛津循证医学中心证据水平标准和临床试验的没计原则,从诊断标准、纳入和排除标准、组间基线可比性、随机、对照、双盲、统计学方法、疗效判断、疗程及药物的不良反应、随访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50篇相关文献中,按照牛津循证医学中心证据水平标准评价,推荐级别为B级的占44.0%,C级的占56.0%;证据水平为2b级的占40.0%,3b级的占4.0%,4级的占56.0%;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占44.0%;临床对照试验文献占4.0%;采用随机双盲者占9.1%,随机单盲者占18.2%,说明组间基线可比的占31.8%,有诊断标准的占90.9%,有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占86.4%,说明统计方法的占52.4%,有客观疗效评价指标的占90.9%,说明药物不良反应的占9.1%。结论 有关中医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日益增多,但随机对照试验比例偏低,研究设计及论文撰写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适应性反应是近年医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利用适应性反应已作为疾病防治的新战略,其核心和精髓是充分调动和激发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增加机体适应性和抗损伤能力,维持机体自稳态.适应性反应的研究表明了机体自身存在着很强的内源性保护机制,其本质是适应性反应诱导了内源性保护物质(保护性蛋白等)的产生,而用药物等途径则可模拟或增强适应性保护作用.适应性反应与中医学的天人相应、正气学说、扶正固本、藏象学说、治未病思想、适应原中药、针灸经络等理论有诸多联系,对中医药研究有一定的启示,对于揭示中医学的科学内涵和实质、发展和弘扬中医理论及促进中西医结合均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女性伴侣在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中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女性伴侣的性体验受到ED的严重不良影响,而她们对ED这个问题所采取的态度会直接影响男性患者寻求和坚持治疗的行为。因此在ED治疗的临床实践中,应同时考虑女性伴侣的作用。研究表明,伐地那非不仅可有效提高男性患者的勃起功能,还能显著改善女性伴侣的性生活质量,是ED伴侣双方的理想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坏死股骨头关节软骨的MRI表现,以期用MRI表现反映关节软骨的受损程度。方法收集12例股骨头坏死(14髋)的股骨头直视观和对应的MRI表现及相应的X线片表现资料,比较三者在关节软骨的受累情况、软骨下分离及软骨下骨与骨分离的表现。结果相片中所有软骨均有受累,对应MRI中有11髋X线片没有表现。相片中有7髋表现为软骨下分离,对应MRI中有6髋、X线片为4髋。相片中有8髋表现为软骨下骨与骨分离,对应MRI中有8髋、X线片为3髋。结论虽然在软骨下骨与骨分离上有假阳性表现,MRI明显优于X线片,能更好反映关节软骨情况。但是对MRI的表现如何指导临床治疗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慢性胃炎脾气虚证与脾胃湿热证的差异表达基因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比较慢性胃炎脾气虚证与脾胃湿热证患者差异表达基因。方法:分别提取慢性胃炎脾气虚和脾胃湿热患者胃黏膜组织RNA各4例,逆转录荧光探针标记后杂交制作BiostarH-140 s基因芯片。采用荧光值ratio、生物信息学、t检验等方法分析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部分相关基因。结果:获得差异表达基因245条,主要为营养物质消化吸收运输、物质能量合成代谢、细胞周期增殖分化、免疫反应等相关基因;有显著意义的差异表达基因77条;实时定量PCR检测10条基因,6条与芯片结果一致。结论:慢性胃炎脾气虚和脾胃湿热2个证型基因表达存在明显差异,提示中医的临床辨证分型与基因差异表达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