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占蓓蕾  叶舟 《解剖与临床》2008,13(4):250-252,255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手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后颈椎曲度不良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颈椎后路减压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患者85例,其中全椎板减压术26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39例和单开门棘突重建扩大成形术20例,观察手术后颈椎后凸畸形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经6-72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颈椎后凸与否,各组之间神经功能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单开门棘突重建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后颈椎后凸发生率低于全椎板减压术(P〈0.05);颈椎无后凸与轻度后凸(与A、B、C的对应关系)畸形之间的轴性症状发生率无差异,但与明显后凸组相比有差异性(P〈0.05)。结论:颈椎后路减压术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常用的手术方法,具有椎管容积扩大明显等优点。但减少手术对后方肌肉韧带复合体损伤并对此复合体进行有效修复,可以减少颈后凸畸形和轴性症状发生,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占蓓蕾  叶舟 《中国骨伤》2015,28(9):815-819
目的:探讨应用经肌间隙入路颈椎板下扩大成形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方法与效果.方法:自2005年7月至2013年6月,采用经肌间隙入路颈椎板下扩大成形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35~78岁,平均56.5岁.无诱因缓慢发病10例,无诱因突然发病7例,轻度外伤或劳累后发病8例.并通过JOA评分、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及影像学检查评价手术疗效.结果:25例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7年6个月,平均2年9个月.手术后无感染与脑脊液漏,无神经损害加重等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120~150 min,出血量300~500 ml.影像学检查:椎管矢状径增加,椎管横截面面积明显扩大,脊髓膨隆良好,颈椎曲度变直4例中2例恢复正常序列,无新增颈椎后凸、节段不稳加重病例.术后行走能力增强,大部分患者手指活动灵活性改善,握力增加,用筷进食准确性提高,肢体麻木和胸腰部束带感有不同程度减轻,术前大小便功能障碍者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前JOA评分 3~13分,平均(8.86±4.25)分;术后12个月JOA评分7~17分,平均(13.76±3.56)分,改善率为60.19%,手术前后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优14例,良6例,中4例,差1例.结论:应用经肌间隙入路颈椎板下扩大成形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通过肌肉间隙入路,既可以保留颈椎后方肌肉完整,维持颈椎稳定;同时椎管又可以获得有效的减压.  相似文献   
3.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不同手术方法疗效的临床对照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占蓓蕾  叶舟 《中国骨伤》2007,20(10):669-671
目的:比较多节段椎间减压植骨融合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以及保留椎体后侧壁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93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分别采用多节段椎间减压植骨融合术(25例,男18例,女7例;年龄36~75岁,平均52岁);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30例,男24例,女6例;年龄35~72岁,平均48.6岁);保留椎体后侧壁减压植骨融合术(38例,男27例,女11例;年龄33~76岁,平均50.6岁)治疗。术后根据JOA评分及X线表现比较3种方法的治疗结果。结果:本组均获得随访,时间3个月~5年7个月,平均2.5年。3组患者术后3、12个月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改善率,A组比B、C组较术后3个月时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3种手术方法均可获得满意的效果。多节段椎间减压植骨融合术的症状改善维持时间短,且常反复发作。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与保留椎体后侧壁植骨融合术症状反复较少,疗效维持时间长。  相似文献   
4.
颈椎前路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占蓓蕾  叶舟 《中国骨伤》2014,27(2):140-144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手术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自2000年3月至2011年3月,采用手术治疗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患者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48—72岁,平均55.3岁。术后通过JOA评分、影像学检查,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随访,时间1.8~712年,平均3.6年。病变节段减压充分、脊髓膨隆良好,内固定无松动,无颈椎节段不稳发生。术后神经根性痛消失,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术前、术后3d、末次随访JOA评分分别为9.15±3.46,13.96±2.79,13.52±2.91,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对于有脊髓神经症状体征的相邻节段退变应尽早手术治疗,以解除脊髓压迫,重建脊柱稳定,根据受压部位不同,采用合理的手术方法大多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选择性颈椎板开窗黄韧带切除治疗黄韧带肥厚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占蓓蕾  叶舟 《中国骨伤》2009,22(10):741-743
目的:探讨应用选择性颈椎板开窗黄韧带切除治疗黄韧带肥厚症的手术方法与效果。方法:自1998年3月至2007年5月,采用颈椎板开窗黄韧带切除治疗21例黄韧带肥厚症患者,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37~76岁,平均52.2岁。发病时间:5h~25年,平均3年10个月。发病原因:无诱因突然发病4例,缓慢发病10例,外伤后发病7例。术后通过JOA评分与影像学检查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3个月~7年6个月,平均2年6个月。影像学检查:椎管矢状径增加,椎管横截面面积明显扩大,脊髓膨隆良好。术后行走能力增强,大部分患者手指活动灵活性改善,握力增加,用筷进食准确性提高,肢体麻木和胸腰部束带感有不同程度减轻,术前大小便功能障碍者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前JOA评分5~16分,平均(11.48±2.94)分;术后JOA评分7~17分,平均(13.81±2.98)分,改善率平均45.86%,手术前后JOA评分有统计学差异(t=3.51,P〈0.05)。其中优13例,良5例,中2例,差1例。结论:选择性颈椎板开窗黄韧带切除术,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只要适应证选择合理,可以使椎管获得有效的减压。  相似文献   
6.
可吸收螺钉治疗距骨骨折脱位16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叶舟  占蓓蕾  占允中 《中国骨伤》2009,22(4):307-308
近年来,可吸收螺钉临床应用越来越多,其中绝大部分用于松质骨部位的固定,取得了公认的效果,自2000年8月至2007年10月,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距骨骨折脱位1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