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眼科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多聚酶链反应及酶切鉴定,拟构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重组腺病毒载体,以便利用局部基因治疗方法进一步在体内获得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 方法:实验于2004-05/2005-10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胸心外科研究所完成。含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基因全长cDNA质粒pUC118.BMP-7由第一作者构建并保存。将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基因克隆至pcDNA3.1/CT-GFP质粒中。酶切回收的BMP-7/GFP基因片段,克隆人pAxCAwt腺病毒载体后,共转染大肠杆菌LE393,获得腺病毒重组质粒,大量扩增后转入293细胞包装,获得重组腺病毒。用病毒上清液感染293细胞及Hela细胞,293细胞受病毒感染而Hela细胞无明显病毒感染现象的克隆初步判定为重组腺病毒株。 结果:①骨形态发生蛋白7基因的获得:KpnI及XbaI双酶切、琼脂凝胶电泳检测可见2条带,略小于500bp的条带是长度为430bp的骨形态发生蛋白7基因,略大于2500bp的条带是长度约为2600bp的pUC118。②重组质粒pcDNA3.1BMP-7/GFP的构建:所挑选的5个转化子均可见略大于1000bp的条带,全部为阳性克隆。③重组粘粒pAxCAwT.BMP-7.GFP的构建:所挑选的5个转化子中2个可见大于1000bp的条带,为正向插入的阳性克隆。 结论:多聚酶链反应及酶切鉴定证明骨形态发生蛋白7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成功构建,并包装出重组腺病毒,为骨损伤疾病进行原位组织工程修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浅谈脊柱手术相关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明  陈誉 《中国骨伤》2013,26(3):179-181
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以及相关学科,如麻醉科、影像科及材料学、神经电生理学的不断完善,脊柱手术的疗效和长期预后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尽管如此,临床治疗中仍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与手术相关的问题和并发症.2012年3月刊登于《The Spine Journal》上的1篇针对大宗病例的前瞻性队列研究[1]显示,脊柱外科手术各种并发症的累积发生率达52.58%,多变量危险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及手术侵害程度是主要的危险因素,其中循环和呼吸系统并发症往往是造成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但由于脊柱外科手术与神经系统的密切关系,因此,术后脊髓、马尾神经以及神经根的刺激或损害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大转子后半截骨术在累及臼顶的髋臼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大转子截骨方法,并评估后外侧入路联合该方法治疗累及髋臼顶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2008年3月至2010年11月,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大转子后半截骨治疗累及臼顶的髋臼骨折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18—70岁,平均35.2岁。按照Letournel—Judet分型:后壁骨折10例,后柱骨折7例,横形骨折5例,T形骨折2例,横形伴后壁骨折1例,后柱伴后壁骨折3例,双柱骨折2例。根据Matta标准评估复位结果,改良的Merled'Aubigne—Postel评分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及美国医学研究委员会标准评定标准评估外展肌力。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8—40个月,平均25个月。所有截骨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8.4周(6-12周)。无骨不连、截骨块近端移位、内固定松动、断裂及深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根据Matta标准:解剖复位17例,满意复位12例,不满意1例。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结果优11例,良15例,可3例,差1例。外展肌力4级3例,5级27例。结论:大转子后半截骨术可以增加臼顶部手术视野,有效提高股骨头与髋臼的解剖对应率,降低复位和固定难度,并发症少,为累及髋臼顸的骨折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空心加压螺钉治疗青少年胫骨结节OgdenⅢ型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12年10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青少年胫骨结节撕脱性骨折11例,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12.4~17岁,平均15.2岁;按照Ogden分型均为Ⅲ型,其中Ⅲa 9例,Ⅲb 2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同时定期随访,并按Mosier等评定标准对膝关节功能恢复进行评估。结果:11例均获随访,时间7~69个月,平均25.5个月。所有骨折获得Ⅰ期愈合。根据Mosier等评定标准对患儿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均为优。1例出现髌下感觉减退,1例出现胫骨结节明显凸出但无任何症状。结论:应用空心加压螺钉治疗青少年胫骨结节OgdenⅢ型撕脱性骨折,可获得满意疗效,患儿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5.
颈前路钩椎关节减压联合改良植骨术治疗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钩椎关节减压改良植骨术和常规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自体髂骨移植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09年6月收治的137例连续两个节段受压的颈椎病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A组61例采用颈前路单椎体次全切除钩椎关节减压+填充自体碎骨的异体腓骨支撑植骨+椎间隙四角局部自体骨移植+颈前路钢板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B组76例,采用传统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自体髂骨移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住院天数、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临床疗效(NDI、VAS评分)及影像学结果(手术节段高度、弧度及融合率)。结果:A组手术切除节段1例在C3,15例在C4,26例在C5,19例在C6;B组手术切除节段1例在C3,23例在C4,32例在C5,20例在C6。A组手术时间(103.6±21.7min)和术后住院天数(3.0±0.8d)及围手术区并发症发生率(9.8%)明显低于B组(分别为147.4±28.3min、5.2±1.1d和25.0%)(P<0.05);A组术中出血量(182.7±46.4ml)小于B组(227.7±42.2ml),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NDI及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单纯分析混合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A组疗效优于B组;两组手术节段弧度及高度无明显差异;A组58/61例(95.1%)融合,B组76/76例(100%)融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术后10例出现供骨区血肿,1例感染。结论:颈椎前路钩椎关节减压改良植骨术与传统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自体髂骨植骨术在临床疗效及术后融合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但前者更适用于伴有神经根管狭窄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或者混合型颈椎病,且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并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和探讨复杂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中后踝固定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疗效,阐明后踝骨折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的重要性。方法: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19~68岁,平均36岁。按照Lauge-Hansen分型,旋前外旋型Ⅳ型13例,旋后外旋型Ⅲ型7例,旋后外旋型Ⅳ型12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同时定期随访,对踝关节功能恢复进行评定。结果:32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7~20个月,平均14.5个月,所有骨折获得骨性愈合。疗效评定按照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推荐的足踝评分系统评分如下:优(90~100分)23例,良(80~89分)7例,可(70~79分)2例,差(<69分)0例。结论:后踝骨折良好的复位、坚强的固定及早期功能锻炼对踝关节功能恢复、降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镍钛-聚髌器结合Herbert螺钉及钢缆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8年3月至2010年6月,采用镍钛-聚髌器结合Herbert螺钉及钢缆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22~75岁,平均38.6岁。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同时定期随访,并对膝关节功能恢复进行评定。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7~20个月,平均13.5个月,所有骨折获得解剖复位。疗效评定按照Bstman等临床评分系统评分如下:总分28.43±2.34,其中优(28~30分)21例,良(20~27分)13例,差(<20分)0例。结论:镍钛-聚髌器结合Herbert螺钉及钢缆是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中隐匿后踝骨折相关漏诊病例的原因及治疗。方法:自2002年3月至2010年6月,收治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103例,其中9例后踝骨折漏诊,男6例,女3例;年龄18~55岁,平均35.2岁;根据Lauge-Hansen分型均为旋前-外旋型损伤。术中经C形臂X线透视发现4例,术后住院期间发现2例,余3例为外院术后于门诊随访时发现。手术入路采用踝关节后外侧入路,直视下复位后采用空心螺钉或锁定钢板固定。手术后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进行功能评定。结果:9例术后均获随访,时间14~30个月,平均17个月。无切口感染,切口均I期愈合。末次随访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83.0±4.4,其中术中发现并处理4例平均分85.0±2.9,二次手术处理5例平均分81.0±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平均2.2个月经X线片证实全部病例骨性愈合,未发现内固定松动、退钉、断裂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可能合并隐匿性后踝骨折,临床医师需充分了解其暴力传导机制,仔细阅读X线侧位片,对可疑后踝损伤者可行CT或MRI检查;同时,术中内外踝固定满意后附加侧位透视有助于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传统细胞因子诱导液诱导的方法相比,将基因通过慢病毒转染入宿主细胞,可以得到长期高效的持续表达,采取双/多基因共修饰治疗的策略,较采用单一的因子来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类髓核细胞方向转化可获得更好的效果。目的:构建sox9基因慢病毒载体以及LMP1基因慢病毒载体,并共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SOX9和LMP1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双酶切从Gene Art提供的含sox9基因序列的质粒13ABIV6C_1366933并克隆到p Lenti6.3_MCS_IRES2-EGFP载体,获得含sox9基因的质粒p LMIG-13GS0345-1。通过单链oligo设计及合成LMP1基因序列,并克隆到p Lenti6.3_MCS_IRES2-Ds Red-Monomer载体,获得含LMP1基因的质粒13GS0318-1。再通过293T细胞包装后获得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sox9基因慢病毒载体(Lenti-SOX9-GFP),以及红色荧光蛋白的LMP1基因慢病毒载体(Lenti-LMP1-RFP)。将Lenti-SOX9-GFP和Lenti-LMP1-RFP共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sox9基因及LMP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测序结果显示质粒p LMIG-13GS0345-1和13GS0318-1中的插入序列与基因库中sox9(NM_000346)及LMP1(AF345904.1)基因序列完全一致,成功构建Lenti-SOX9-GFP和Lenti-LMP1-RFP慢病毒载体。Lenti-SOX9-GFP和Lenti-LMP1-RFP共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同一视野下可观察到绿色和红色荧光蛋白的共表达,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证明Lenti-SOX9-GFP和Lenti-LMP1-RFP可成功高效共转染目的细胞并可在m RNA及蛋白水平同时表达SOX9及LMP1。结果说明实验成功构建了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携带sox9基因的Lenti-SOX9-GFP慢病毒载体,以及红色荧光蛋白的携带LMP1基因的Lenti-LMP1-RFP慢病毒载体,为sox9和LMP1基因共修饰组织工程髓核的研究提供前期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