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膝骨关节炎周围血供变化的影像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劲松  李智尧 《中国骨伤》2017,30(8):701-706
目的:对比观察膝骨关节炎患者和正常人群膝关节周围血供变化。方法: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纳入诊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30例,健康成年人30例。膝骨关节炎组男9例,女21例,年龄53~82岁,平均(65.967±7.132)岁,平均动脉压(93.462±7.633)mm Hg;对照组男9例,女21例,年龄50~75岁,平均(62.867±6.356)岁,平均动脉压(92.122±9.675)mm Hg。检查方法包括彩超和下肢CTA;观察指标包括侧支循环,动脉迂曲,动脉畸形,管腔狭窄和动脉壁斑块形成情况。根据动脉的狭窄程度不同分为5级:1级为无狭窄,2级为轻度狭窄(1%~49%),3级为中度狭窄(50%~70%),4级为重度狭窄(70%~99%),5级为完全闭塞。测量两组的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内径的大小以及血流动力情况,并将膝骨关节炎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无剔除或脱落病例。膝骨关节炎组3例形成侧支循环,对照组4例;膝骨关节炎组0例动脉迂曲,对照组2例;两组均无动脉畸形。膝骨关节炎组动脉无狭窄0例,轻度14例,中度7例,重度9例,闭塞0例;对照组动脉无狭窄9例,轻度10例,中度6例,重度4例,闭塞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膝骨关节炎组动脉狭窄比对照组严重。膝骨关节炎组30例动脉形成斑块,对照组20例形成斑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膝骨关节炎组动脉斑块形成比例高于对照组。膝骨关节炎组斑块钙化率100%,对照组63%。胫前动脉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膝骨关节炎组胫前动脉直径较大。两组腘动脉流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膝骨关节炎组流速更快。胫后动脉流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膝骨关节炎组流速更快。动脉流量方面,3条动脉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膝骨关节炎局部血管主要病理改变为狭窄和斑块形成,而局部动脉血流总量大致不变。临床治疗中改善局部血管病变的方法可能优于加速血流速度的方法,进一步针对局部血管异常改变的介入治疗也将为骨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肩关节镜围手术期成功的镇痛可以让患者早日出院,提高患者围手术期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术后初步的康复。综合的围手术期镇痛方法应包括术前、术中及术后3个阶段。术前良好的医患沟通是成功镇痛的第1步,在术前即应使用镇痛措施;术中镇痛包括局部伤口浸润、关节内麻醉药物的管理;术后镇痛应包括口服镇痛药物、恒速输注设备、患者自控镇痛、镇静催眠药的使用、持续低温疗法以及补充替代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 10 年随访,探讨经胫骨隧道(transtibial,TT)技术和经内侧入路(transportal,TP)技术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 2006 年 3 月—2009 年 3 月采用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 ACL 的 103 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 TT 技术重建 57 例(TT 组)、TP 技术重建 46 例(TP 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及术前轴移试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Lysholm 评分、KT-2000 双下肢胫骨前移距离差值(side-to-side difference,SSD)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0 年使用 Lachman 试验评价关节前向稳定性,轴移试验评价膝关节旋转稳定性;采用 KT-2000 测量 SSD 。采用 IKDC 评分和 Lysholm 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MRI 观察移植物愈合情况,测量胫骨及股骨隧道冠状位倾角。观察患者术后重返伤前运动水平的比例。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10~13 年,平均 11.5 年。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均未发现供区不适或移植物失效。MRI 检查可见移植物愈合良好。术后 10 年两组患者 IKDC 评分、Lysholm 评分、KT-2000 SSD 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股骨和胫骨隧道冠状位倾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 Lachman 试验、轴移试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重返伤前运动水平的比例 TT 组为 61.40%(35/57)、TP 组为 63.04%(29/4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9,P=0.87)。 结论采用 TT 及 TP 技术重建 ACL 均能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