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160篇 |
免费 | 1362篇 |
国内免费 | 55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25篇 |
儿科学 | 28篇 |
妇产科学 | 51篇 |
基础医学 | 393篇 |
口腔科学 | 55篇 |
临床医学 | 3763篇 |
内科学 | 2195篇 |
皮肤病学 | 125篇 |
神经病学 | 1694篇 |
特种医学 | 608篇 |
外科学 | 1170篇 |
综合类 | 3628篇 |
预防医学 | 1044篇 |
眼科学 | 145篇 |
药学 | 1205篇 |
98篇 | |
中国医学 | 507篇 |
肿瘤学 | 24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8篇 |
2023年 | 461篇 |
2022年 | 437篇 |
2021年 | 463篇 |
2020年 | 427篇 |
2019年 | 477篇 |
2018年 | 534篇 |
2017年 | 427篇 |
2016年 | 408篇 |
2015年 | 404篇 |
2014年 | 681篇 |
2013年 | 822篇 |
2012年 | 971篇 |
2011年 | 1149篇 |
2010年 | 1231篇 |
2009年 | 1120篇 |
2008年 | 1010篇 |
2007年 | 1028篇 |
2006年 | 1043篇 |
2005年 | 899篇 |
2004年 | 687篇 |
2003年 | 505篇 |
2002年 | 346篇 |
2001年 | 331篇 |
2000年 | 296篇 |
1999年 | 231篇 |
1998年 | 176篇 |
1997年 | 153篇 |
1996年 | 135篇 |
1995年 | 72篇 |
1994年 | 1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
4.
脑梗塞患者血清脂蛋白(a)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为了阐明脂蛋白(a)水平增高是否为脑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及其与不同部位梗塞的关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了87例脑梗塞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的含量,与对照组112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脑梗塞患者血清中Lp(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Lp(a)增高的发生率在脑梗塞组(33.3%)、深穿支动脉闭塞(PAO)亚组(32.3%)及皮层支动脉闭塞(CAO)亚组(36.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4%)。血清Lp(a)水平增高的相对危险度比数比(OR)为8.83。此外,9例有糖尿病病史患者的血清Lp(a)水平较78例无糖尿病患者明显增高,血清Lp(a)水平与血糖呈正相关。结果表明,血清Lp(a)水平增高是脑梗塞及PAO和CAO亚组脑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血糖或糖尿病史可能是影响血清Lp(a)水平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对大脑半球切除术前运动功能评估的意义(附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motor evoked potential TMS-MEP)对一侧大脑半球萎缩患者的两侧大脑半球运动功能进行评定,以了解双侧肢体运动功能的半球支配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T细胞亚群的变化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HCP5200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及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对70例急性脑血管患者及38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淋巴细胞、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 急性脑血管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百分比均比对照组降低,有应激反应者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更明显。并非所有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均有T细胞免疫功能失衡,只有在应激状态下,CD4^ 和CD4^ /CD8^ 降低,CD8^ 升高。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后机体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其严重程度与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7.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舌咽神经痛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舌咽神经痛 (glossopharyngealneuralgia,GPN)手术治疗的最佳术式 ,评估微血管减压手术(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 ,MVD)的效果、并发症和随访结果 ,探讨可能的治疗机制。方法 2 0 0 0年 12月到2 0 0 3年 10月间 ,16例GPN患者接受了MVD ,无一例行神经根切断术。患者全部进行了电话或信件随访。结果 15例患者术后疼痛消失 ,1例患者为不典型GPN ,术后疼痛减轻。 1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度声音嘶哑和吞咽困难 ,1例患者出现偶发干咳。本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 14 .1± 6 .3月 ,随访期间无一例复发。结论 MVD是治疗舌咽神经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尤其适用于典型的GPN患者。 相似文献
8.
板股韧带的MRI研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明确板股韧带正常MRI表现 ,建立由它所致假撕裂与外侧半月板后角真撕裂的鉴别方法。资料与方法 采用 6 0侧正常膝进行矢状和冠状位MR扫描 ,观察板股韧带的MRI表现。结果 板股韧带显示率为88.3% (5 3侧 ) ,其中板股前韧带为 2 6 .7% (16侧 )、板股后韧带为 86 .7% (5 2侧 )和两条韧带同时存在为 2 3.3% (14侧 )。板股韧带在矢状像上表现为位于后交叉韧带前或后方的类圆形或短棒状低信号结构 ,而在冠状像上表现为自外侧半月板后角至股骨内侧髁外侧面的条带样低信号结构。在矢状像上 ,5 2 .8% (2 8/5 3)板股韧带与外侧半月板后角之间显示出一线样高信号 ,被称为假撕裂 ,易与外侧半月板后角撕裂混淆。但假撕裂仅有两种走行方向即后下斜行 (2 1/2 8)或垂直方向 (7/2 8)。结论 根据假撕裂位置、方向以及冠状像和连续矢状面的观察 ,可正确区分外侧半月板后角真假撕裂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单纯后路复位,同时行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的方法,既不需要颅骨牵引,也不需经口腔齿状突切除.方法 2004年5月至2007年12月,收治自发性寰枢椎脱位病人20例,手术前后利用CT及MRI进行影像学测量,评价脱位及脊髓延髓受压程度.根据是否合并寰枕融合分别采用C1侧块~C2椎弓根螺钉技术3例及C2椎弓根~枕骨螺钉技术17例.手术中向前推压C2棘突或通过C2椎弓根及枕骨螺钉间撑开将齿状突向前、下牵拉以恢复齿状突与C1前弓的解剖关系.结果 20例病人随访6-48个月,1例术后1周因基底动脉内血栓形成死亡,其余19例均明显改善.手术后影像学检查见脊髓延髓均获彻底减压,合并脊髓空洞的5例病人,空洞均明显缩小;各项影像学测量指标均明显好转(P<0.01).1例于术后3个月时CT提示复位部分丢失,但螺钉位置良好,脊髓延髓减压良好,脊髓空洞继续缩小,6个月时骨性融合.结论 首先选择后路复位及固定,而不是前路经口腔齿状突切除减压,是治疗寰枢椎脱位简单有效,相对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我在70年代初到农村巡回医疗期间,发现农村一般性感染,如皮肤感染、急性扁桃体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多发病、常见病,当时用西医西药治疗农民经济担太大,而且西药有明显的毒副作用。记得有一个病人服了磺胺后发生过敏性反应,引起剥脱性皮炎,经过抢救,花了不少钱,才脱离了危险。还有一个病人,因一般性感染,打青霉素、链霉素一周,引起神经耳聋,经多方治疗,听力仅恢复了一半,此患者才32岁。这些事例深深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