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采用大转子延长截骨钢丝固定加自体骨屑植骨进行全髋关节置换翻修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0年12月至2018年12月,应用大转子延长截骨钢丝固定结合自体骨屑植骨,行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患者18例,其中男8例,女10例;年龄68~82(78.89±3.32)岁;初次置换术后至翻修时间9~22(16.33±2.93)年。术后定期随访记录患者截骨块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活动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纳入研究的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6~38(25.78±6.65)个月。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切口长度16~21(18.89±1.32) cm。手术时间105~128(115.44±6.59) min;出血量240~285(267.44±13.77) ml。截骨块愈合时间12~18(15.61±1.75)周;患者完全负重活动时间14~22(17.78±2.53)周。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47.11±5.04)分,完全负重活动时髋关节Harris评分(76.39±3.85)分,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82.22±2.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患者均未发生患肢短缩、感染、切口愈合不良、假体松动及下沉、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结论: 在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时,应用大转子延长截骨钢丝固定结合自体骨屑植骨,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但需要术者对翻修术前、术中及术后恢复等各个时期做好系统规划。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腰椎定量CT (QCT)在合并脊柱侧弯的骨质疏松性骨折行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的60例合并不同程度脊柱侧弯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中男18例,女42例;年龄65~81(72.63±3.34)岁。60例患者术前均进行腰椎QCT检测,根据QCT检测值分为3个等级:骨量减少组(QCT值>80 g/L,10例,12个椎体);骨质疏松组(QCT值40~80 g/L,35例,48个椎体);严重骨质疏松组(QCT值<40 g/L,15例,22个椎体)。观察不同程度QCT值患者的骨水泥在伤椎内的弥散及渗漏情况,并分析QCT值对脊柱侧弯患者行椎体成形术穿刺点选择、术后侧凸Cobb角矫正及椎体高度恢复的应用价值。结果:60例82个椎体中,共有41例55个椎体采用凹侧单边穿刺,占67.07%。其中骨量减少组采用凹侧单边穿刺的有2例2个椎体,骨质疏松组采用凹侧单边穿刺的有26例35个椎体,严重骨质疏松组采用凹侧单边穿刺的有13例18个椎体;且3组患者间采用单侧或双侧穿刺的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99,P=0.001);3组间发生骨水泥渗漏的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03,P=0.496)。术前与术后随访时脊柱侧凸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随访时伤椎椎体高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脊柱侧弯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行椎体成形术时,根据腰椎QCT检测明确骨质疏松严重程度,选择脊柱侧弯的凹侧进行穿刺,有利于改善脊柱侧弯及恢复脊柱稳定性,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钢板结合髂骨植骨治疗髓内钉术后股骨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2月至2017年12月应用双钢板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髓内钉术后股骨骨不连患者11例,男10例,女1例;年龄35~62岁;骨折至骨不连时间12~20个月。根据Judet分类法分型:萎缩型骨不连8例,增生型骨不连3例。术后定期随访,记录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活动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观察双钢板固定联合髂骨植骨对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修复效果。结果:11例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随访时间12~22个月。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手术时间70~130 min,出血量180~350 ml。术后2例出现膝关节僵硬,经CPM机被动锻炼2周后恢复;1例出现髂骨供骨区疼痛,3个月后缓解。骨折愈合时间24~40周;患者完全负重活动时间14~32周。末次随访时SF-36生活质量评分:躯体疼痛70~82分,活动评分70~82分,社会功能72~83分,总体健康72~82分。随访结束时,患者均未发生患肢短缩、感染、切口愈合不良、内固定物失效(断裂、松动)等并发症。结论:采用双钢板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是治疗髓内钉术后股骨骨不连的有效治疗方法,能获得满意的临床愈合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老年患者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抗凝治疗对骨代谢和骨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髋膝关节置换的60例老年患者纳入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依诺肝素抗凝治疗,观察组患者予利伐沙班口服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骨代谢指标和骨关节功能变化。结果 治疗后14d、35d和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 isomer of 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β–CTX)均显著高于本组术前(P<0.05),治疗后14d、35d,两组患者的骨钙素(osteocalcin,OCN)均显著低于本组术前(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骨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均显著低于本组术前(P<0.05)。治疗14d、35d和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OCN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β–CTX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4d、35d和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AL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5d和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患者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和Ⅹa因子抑制剂进行抗凝治疗可影响患者骨代谢水平,但利伐沙班的影响相对较小。与低分子肝素相比,在关节置换抗凝治疗后期,利伐沙班更有利于老年关节置换术后的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儿童胫骨髁间棘骨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抽出钢丝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髁间棘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10月至2010年12月,手术治疗儿童胫骨髁间棘骨折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7~14岁,平均10岁;手术时间为伤后3~8 d,平均4 d。术前常规摄X线片,行CT扫描或MRI检查了解骨折情况及关节损伤情况;手术全部采用关节镜下抽出钢丝固定治疗;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摄X线片了解术后情况,并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进行临床症状和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骨折愈合,Lysholm膝关节评分由术前的30.2±4.2提高至术后的92.8±9.1;优18例,良3例。结论:关节镜下抽出钢丝治疗儿童胫骨髁间棘骨折的优点是经济,固定牢固,属于稳定性固定,且钢丝直径小而光滑,对骨骺医源性损伤较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