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抗菌肽广泛存在于多种生物体内,是生物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以保护机体免受细菌、真菌、寄生虫和病毒等病原体的侵袭,还具有介导催化、凋亡、免疫调节活性、促进伤口愈合和促成骨等作用,是钛金属内植物表面抗菌涂层研究的热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应用于钛金属内植物表面的抗菌肽的抗菌机制、加载方式和应用现状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火器性周围神经损伤并海水浸泡后神经及邻近损伤处的病理学变化,为临床火器伤周围神经损伤的救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180只SPF级SD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5组:大鼠坐骨神经火器伤(非完全断裂损伤)海水浸泡模型组(A1组),大鼠坐骨神经火器伤(完全断裂损伤)海水浸泡模型组(A2组),大鼠坐骨神经火器伤(非完全断裂损伤)模型组(B1组),大鼠坐骨神经火器伤(完全断裂损伤)模型组(B2组),大鼠坐骨神经锐性切断处理组(C组),致伤后对坐骨神经行大体形态学观察和病理学观察.结果 A1组神经纤维断裂,外膜及束膜下毛细血管断裂,可见大片灶状出血;A2组神经内可见大量神经纤维断裂,外膜及束膜下广泛出血,髓鞘断裂.B1组、B2组与A1组、A2组镜下观察所见相似.C组未见明显神经纤维断裂,神经外膜、束膜完整.随着时间的延长,A1组、A2组、B1组、B2组损伤神经束内出现严重水肿,大量白细胞浸润.在各个时间点A1组、A2组水肿程度均较B1组、B2组轻.结论 与B1组、B2组相比,A1组、A2组神经纤维损伤情况相似,炎性细胞浸润较严重,神经外膜及束膜水肿B1组、B2组稍轻.  相似文献   
3.
4.
徐敏  周壮  梁永辉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21,35(2):107-111,封2,封3
目的:应用单纯疱疹病毒(HSV)顺行跨突触示踪技术,明确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大鼠脊髓和脑区内参与疼痛中枢敏化的相关核团,阐明LDH源性疼痛的中枢敏化机制.方法:通过足底注射HSV病毒,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增强的方法,比较LDH组与假手术组(Sham)大鼠HSV标记阳性神经元在背根神经节、脊髓及脑区的分布情况.结果:HS...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应用锁定钢板联合同种异体腓骨植骨与半肩关节置换术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2011年5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Neer分型:3型、4型)共60例,其中锁定钢板联合同种异体腓骨植骨患者28例(A组),半肩关节置换患者32例(B组)。随访期间测量肱骨头高度、颈干角。患肩评价采用Constant肩关节评分标准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记录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及术后并发症。 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3~18个月,A组平均(15.5±1.8)个月,B组平均(15.2±2.2)个月;末次随访A组在Constant肩关节评分、肩关节的活动范围明显高于B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数少;术后肩关节疼痛VAS评分,B组更有优势;术后影像学评估,B组肱骨头高度丢失及颈干角变化与A组无明显差异;根据Paavolainen方法,A组优良率大于B组。 结论同种异体腓骨植骨重建肱骨近端骨折内侧柱,术中联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能有效支撑肱骨头,预防肱骨头塌陷及螺钉穿出,较半肩关节置换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及更低的并发症。在解决疼痛方面,肩关节置换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骨髓脂肪组织是由脂肪细胞在骨髓腔内累积所形成。骨髓脂肪细胞主要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生成,并且认为其优先于成骨细胞生成。研究表明,骨髓脂肪组织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衰老型骨质疏松症、糖尿病导致的骨质丢失等均有密切 联系。骨髓脂肪细胞分化增加会导致成骨细胞分化减少,同时也会通过分泌相关因子调节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分化及其 功能,包括PPARγ、脂联素、内脂素、抵抗素、Omentin-1等。笔者就骨髓脂肪组织调控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生成及其功能研究 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8.
秦春  孔令同  许硕贵 《中国骨伤》2024,37(6):629-634
作为临床常见创伤性疾病之一,周围神经损伤(peripheral nerve injury,PIN)由于损伤后再生速度缓慢,常会引起神经疼痛、异常反射、自主神经紊乱等,甚至出现感觉运动障碍严重影响机体功能。即便作为治疗金标准,自体神经移植也存在供区有限、供体损伤等局限性,极大地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效果。因此,制备适合临床实践的人工神经移植物成为PIN治疗的未来发展趋势,修复损伤缺损和促进神经再生也成为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对人工神经导管(nerve guidance conduits,NGCs)在神经再生修复领域进行了广泛研究,其中支架材料和内填充物作为神经导管的核心要素也成为研究的重点,新材料应用、包埋干细胞/前体细胞、开发负载营养因子及载药缓释系统均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本研究探讨了水凝胶及其相关衍生材料在PIN修复领域中的应用进展,为推动组织工程和临床医学的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破骨细胞是起源于骨髓单核细胞的多核细胞,成熟的破骨细胞位于骨小梁和骨皮质内表面。骨组织稳态受成骨细胞产生的骨形成和破骨细胞引起的骨吸收之间的平衡调节。然而在病理状态下,多种因素,包括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配体和炎性蛋白质等都促进破骨细胞的形成,使骨代谢失去平衡,导致骨组织过度吸收和过度形成。破骨细胞过度活化常见于骨质疏松症,自身免疫性关节炎等骨代谢疾病。破骨细胞功能障碍同样会导致如石骨症等疾病。因此,破骨细胞是骨代谢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重要靶点。随着研究的深入,近年来有关破骨细胞的研究有了新的发现。本文就破骨细胞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