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采用改良双Endobutton技术对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进行治疗,并研究其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采用改良双Endobutton技术治疗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42例患者,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21~56岁,中位年龄32.5岁。所有患者行切开复位,肩锁韧带采用Ethibond线缝合修复或带线锚钉重建,喙锁韧带采用双Endobutton技术重建进行治疗。临床疗效采用Karlsson标准进行评价,喙锁间隙距离以2块Endobutton钢板的中心连线距离来代替,通过影像学上测量喙锁间隙距离来评估复位丢失情况。结果:42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0~3.2年,平均2.4年。术后3个月按照Karlsson疗效标准评定,A级32例,B级10例;末次随访时A级26例,B级16例,6例从A级降为B级。术后3个月喙锁间隙距离(26.91±0.91) mm,末次随访(27.41±1.10)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术中过度复位和术后从事体力劳动的患者其间隙距离增加更明显。另外,所有患者在锁骨侧Endobutton周围都存在一定的骨质吸收,但范围不大。结论:改良双Endobutton技术可以有效重建肩锁韧带及喙锁韧带,从而获得良好的早期临床效果,但随时间的延长会逐渐出现复位的部分丢失及钢板周围的骨质吸收,部分患者临床疗效也会有所下降,但患者对临床结果仍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股前外侧皮瓣高位皮动脉及皮瓣的血供类型。方法:在50例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防腐标本上对股前外侧部皮动脉进行解剖观察,记录高位皮动脉的出现率、来源动脉、位置及其走行,分析股前外侧部皮动脉的分布规律。结果:高位皮动脉出现率为58%(29侧,34支),其中发自旋股外侧动脉升支的占10%(5侧)、横支的占44%(22侧)和降支根部的占4%(2侧)。无高位皮动脉出现时,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发出皮动脉营养皮瓣,降支皮动脉浅出点在髂髌连线附近,可定为正常型(21侧,42%)。出现高位皮动脉时,降支发出的皮动脉位置偏低,管径较细,皮瓣的血供可分为降支皮动脉主要型(18侧,36%)、均匀分布型(6侧,12%)和高位皮动脉支主要型(5侧,10%)。结论:高位皮动脉出现率高,分布具有规律性,可作为股前外侧部皮瓣血管蒂的补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给予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膝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中药热敷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68例KOA患者随机分为2组,参照组(n=34)给予膝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研究组(n=34)给予膝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中药热敷治疗,观察患者疼痛缓解、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等。结果:经治疗后2、4周及3、6个月,与参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明显更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评分则明显更高(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相比参照组的76.47%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SF-36总评分为(70.45±7.82)分,明显高于参照组的(52.76±7.63)分(P<0.05)。结论:给予OA患者膝关节镜下清理术+中药热敷治疗,可使患者减轻疼痛,提高膝关节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下胫腓联合螺钉治疗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的手术方法。方法:对2005年9月至2007年12月用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治疗的20例(21踝)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11例(12踝),女9例(9踝);年龄27~52岁,平均36岁。所有患者结合病史、查体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按照Lauge-Hansen分型进行手术治疗。X线测量:①胫骨前结节与腓骨的重叠阴影;②下胫腓联合间隙;③内踝关节面与距骨关节面的间隙。临床疗效采用改良Baird-Jackson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20例(21踝)均获得随访,时间1~2.2年,平均1.3年。术前正侧位下胫腓联合重叠影为(0.46±3.56)mm,下胫腓联合间隙为(5.69±0.88)mm,胫距关节内间隙为(5.67±1.23)mm,踝穴位下胫腓联合重叠影为(-0.87±0.96)mm;术后下胫腓联合重叠影为(7.14±0.62)mm,下胫腓联合间隙为(3.28±0.39)mm,胫距关节内间隙为(3.12±0.33)mm,踝穴位下胫腓联合重叠影为(2.91±0.30)m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CT复查显示:下胫腓联合仍存在一定程度分离的有4例,均为轻度。术后Baird-Jackson评分为(86.24±13.26)分(62~98分),在各项评定内容中,13踝(61.90%)获得无痛踝关节,16踝(76.19%)无踝关节不稳征象,11踝(52.38%)恢复正常行走能力,8踝(38.10%)恢复正常奔跑能力,11踝(52.38%)恢复正常的工作能力。踝关节背伸活动度(21.05±5.00)°,跖屈活动度(33.57±5.76)°,内翻活动度(19.48±4.57)°,外翻活动度(24.05±4.86)°。踝关节发生创伤性骨性关节炎表现的患者3例,无一例发生断钉;临床疗效优12踝,良2踝,可4踝,差3踝。结论:下胫腓联合3层皮质螺钉固定是治疗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精细的手术操作技术和下胫腓联合解剖关系的恢复是患者获得良好踝关节功能的重要因素,术后常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