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4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通过股骨内置入聚乙烯颗粒及钛钉,建立大鼠假体周围骨溶解模型,为防治假体周围骨溶解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取3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模型组、假手术组及空白对照组3组.模型组取膝关节直切口,经髌旁内侧入路充分暴露膝关节,经股骨髁间窝钻孔(直径1.5 mm、深度1.5 cm),置入含10 mg/mL聚乙烯颗粒的混合物200 μL,然后置入钛棒(直径1.2 mm、长1.5 cm),骨蜡封闭后逐层缝合.假手术组的前处理同模型组,钻孔后即骨蜡封闭逐层缝合,无颗粒及钛棒置入.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常规饲养7周后处死大鼠,取血清及右侧股骨新鲜标本,检测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钙、磷、碱性磷酸酶,血清水平、钼靶摄片、骨组织病理切片及HE染色,观察造模情况.结果 模型组血清Trap-5b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而碱性磷酸酶水平则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股骨在钛钉周围有衬性骨溶解征象.组织病理学示:模型组钛棒周围骨小梁稀疏明显,骨小梁排列紊乱,局部断裂缺损,出现明显骨溶解征象.假手术组及空白对照组则为正常影像学及病理学表象.结论 假体周围骨溶解模型具有可行性,可为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伤椎单侧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的9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6例,女32例;年龄19~65岁,平均44.9岁.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经伤椎单侧椎弓根固定组(经伤椎组,50例)和短节段椎弓根固定组(短节段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前、术后cobb角、伤椎前、后缘高度、内固定失败率.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6~53个月(平均34个月)随访.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cobb 角、伤椎前缘高度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经伤椎组改善优于短节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伤椎后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随访两组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均丢失,两组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伤椎后缘高度丢失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伤椎组1例内固定装置松动,未出现内固定装置断裂,短节段组3例内固定装置松动,3例内固定装置断裂. 结论 经伤椎单侧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能提供较单纯短节段椎弓根固定更好的复位效果和更为坚固的内固定强度.  相似文献   
3.
防己黄芪汤加味治疗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对急性脊髓半切损伤的治疗疗效及对脊髓组织病理改变及星型胶质细胞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5只大鼠随机取5只作为空白组,余60只大鼠脊髓损伤造模后随机分为损伤、中药和甲基强的松龙三组,各20只。损伤组造模后不用药,中药组造模后予中药治疗,甲基强的松龙组造模后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于术后24小时、1、2、3、4周观察三组大鼠脊髓运动功能恢复、光密度测定及脊髓组织学改变。结果:中药组及甲基强的松龙组脊髓运动功能及光密度评分与损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病变与损伤组相比,病损缩小、空泡面积减少。中药组与甲基强的松龙组后期脊髓运动功能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药组在改善脊髓微环境、保护神经组织免受损害、促进间质细胞生长上发挥其有益作用,抑制胶质细胞的过度增生,从功能和形态学上证实了中药治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伴腰椎退变性后凸畸形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时如何更合理地安放髋臼假体的前倾角。方法:纳入2017年12月至2019年10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22例,均伴腰椎退变性后凸畸形,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1例。试验组男25例,女36例;年龄中位数67.0岁;病程中位数46.0个月;术中根据骨盆前平面支架,按不同类型,设置安装髋臼前倾角的功能性骨盆平面。对照组男27例,女34例;年龄中位数67.0岁;病程中位数42.0个月;对照组以传统的方法设定前倾角。术后随访3个月,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统计3个月内感染脱位发生,记录手术前和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测量术后3个月患者站立位功能性前倾角。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8,0.381);术后3个月内两组均无感染;对照组1例髋关节脱位,试验组无脱位。手术前后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复查骨盆站立位X线片示:髋臼假体功能性前倾角在安全区外的患者数量试验组比对照组少(P=0.048);并且试验组在15°~20°范围内更集中(P<...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联合皮质外骨桥技术治疗萎缩性骨折不愈合的疗效及对患者肩肘关节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浙江省浦江县中医院和浙江省中医院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00例萎缩性骨折不愈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皮质外骨桥技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PR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关节恢复优良率,采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Neer shoulder function score,NSFS)、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的肩肘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关节恢复优良率达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NSFS、MEPS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RP联合皮质外骨桥技术治疗萎缩性骨折不愈合患者的效果较佳,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肩肘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中转子部骨折固定的理想方式及选择依据。方法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8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骨折按照Evans-Jenson分型,Ⅱ型2例,Ⅲ型22例,Ⅳ型45例,Ⅴ型17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5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36例。转子部骨折块采用金属线缆双交叉法捆绑固定46例,采用连接钛缆GTR接骨板固定技术28例,其他方法 12例。结果手术成功78例,术后发生转子部骨折移位5例(合并假体柄松动下沉2例),关节脱位1例,假体深部感染1例,中毒性肠麻痹死亡1例。住院期间发生坠积性肺炎2例,无坐骨神经损伤和严重的血栓栓塞并发症发生。2例出院后失访,76例均获随访,时间3~79个月。1例于术后2年死于急性心肌梗死,1例术后5个月死于脑溢血。末次随访时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判定标准,优52例,良13例,中9例,优良率为87.8%。转子部骨折愈合时间3~8个月。结论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中,转子部骨折块的可靠固定对于术后开始进行康复训练的时间、行走步态和假体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使用止血带是否会导致缺血再灌注损伤,进而加重各项不良并发症。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52例拟行初次TKA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学表法分为2组:使用止血带组(A组)和未使用止血带组(B组),每组26例。A组:男11例,女15例;年龄69 ~ 76岁,平均72.5岁。B组:男12例,女14例;年龄67 ~ 77岁,平均72.9岁。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股四头肌活检观测股四头肌肌肉的病理改变,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肿胀程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关节活动度及肌力。结果 A组病理切片示股四头肌溶解,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B组为正常肌肉组织。A组术后1、3、7及14d小腿肿胀程度、膝关节周径及股四头肌肿胀程度的增加率均显著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6h、1d、3d、5d、7 dVAS疼痛评分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4d两组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3d、7d、14d及1个月膝关节自主活动度均高于A组,术后1、3、7、14d直腿抬高度数也明显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KA中使用止血带可引起缺血再灌注损伤,进而加重各项不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正>2006年2月~2012年8月,我科在治疗4例肩关节前脱位合并大块型大结节撕脱骨折中,由于未使用麻醉,急诊施行手法整复时发生了医源性的肱骨近端骨折,使原先属于简单的Neer二部分骨折合并脱位变成了复杂的三部分骨折合并脱位,后经切开复位、内固定和半肩置换手术方得以解决,笔者总结教训,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本组4例,均为女性,年龄52~78岁。均为跌倒时手掌或肘部撑地导致肩关节前脱位合并大块型大  相似文献   
9.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创伤性关节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的手术策略,报告早期随访结果.方法 2002年5月至2009年12月对18例髋臼骨折内固定手术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患者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为45~66岁,平均53岁.手术前出现疼痛、跛行的时间为6.0~24.0个月,平均11.2个月.髋臼骨折内固定手术至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时间为8~72个月,平均35个月.术前Harris评分为26~70分,平均50分.结果 本组18例手术全部成功.手术1周后扶拐下地,一般完全负莺时间延至术后2~3个月.无人工关节脱位,无坐骨神经损伤和严重的血栓栓塞并发症发生.18例患者随访时间12~86个月,平均40个月,所有患者髋关节功能均获得明显改善.术后Harris评分为80~92分,平均86分.结论 髋臼骨折内固定手术后遗问题给全髋关节置换术造成诸多困难,术中需注重恢复髋臼的正常生物力学,尽可能采用生物固定型假体.  相似文献   
10.
关节镜术治疗膝外侧盘状软骨损伤24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膝外侧盘状软骨损伤临床常见,开放切除手术不仅损伤大,恢复慢,且常有关节不稳,退变快的缺点.作者自1991年以来,采用关节镜术治疗膝外侧盘状软骨损伤24例,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