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重大慢性疾病,目前化疗仍是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但化疗在治疗肿瘤的同时会对机体产生一系列不同程度的损伤。随着分离技术和药效机制评价方法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新型中药的活性成分被发现具有抗肿瘤作用。该文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针对中药活性成分发挥抗肿瘤作用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并对目前中药有效成分单用及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为中药进一步抗肿瘤及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和指纹图谱,分析预测经典名方羌活胜湿汤(QSD)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QSD指纹图谱,对共有峰进行归属和指认,并基于可测性和可溯源性筛选活性成分;运用网络药理学筛选靶点和通路,构建QSD的成分-靶点-通路相互作用网络,预测QSD的Q-marker。结果 共标定了20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指认出升麻素苷、洋川芎内酯Ⅰ、蛇床子素、紫花前胡苷、甘草酸铵、藁本内酯、阿魏酸、异欧前胡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二氢欧山芹醇当归酸酯10个色谱峰,相似度均大于0.862;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6个活性成分进行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构建与分析,富集的通路包括癌症中的蛋白聚糖、癌症的途径、化学致癌作用-受体激活、内分泌抵抗等。根据成分、靶点及通路之间的连接度初步预测二氢欧山芹醇当归酸酯、升麻素苷、甘草酸铵、异欧前胡素、蛇床子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6个活性成分可能通过调节这些信号通路达到祛风、胜湿和止痛的作用。结论 通过建立QSD指纹图谱,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预测QSD中的Q-marker,进一步明确QSD质量控制标准,有利于提高其质量控制水平,也为后期深入研究QSD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胰岛素-羧甲基壳聚糖-聚乙二醇纳米粒。方法:利用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羧甲基壳聚糖-聚乙二醇的结构进行表征,用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粒的粒径分布及电位,采用动态透析法考察纳米粒的释药性能,用CCK-8试剂盒检测纳米粒细胞毒性,以糖尿病小鼠为模型,研究纳米粒的降血糖作用。结果:聚乙二醇成功接枝到羧甲基壳聚糖上,包埋胰岛素的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257.5±12.1)nm,Zeta电位为(-15.2±0.3)mV,负载胰岛素的羧甲基壳聚糖-聚乙二醇纳米粒在中性释放介质中,5 h内胰岛素的释放速度较快,之后8 h趋于平稳,胰岛素的累计释放量可达到80%,CCK-8试剂盒显示纳米粒对L929细胞基本无细胞毒性,50 U·kg-1的纳米粒溶液经灌胃给药后,血糖浓度明显降低。结论:胰岛素-羧甲基壳聚糖-聚乙二醇纳米粒基本无毒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糖尿病小鼠有效发挥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对复方通滞苏润江片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研究,阐明其所含部分化合物可能的裂解途径。方法: 色谱柱为YMC-Triart C18(2.1 mm×100 mm,1.9 μm),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4 mL·min-1,柱温35℃。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扫描,扫描范围m/z 50~1 200,对通滞苏润江片复方及其单味药材进行扫描。根据精确质荷比和二级碎片离子信息,结合对照品和文献数据鉴定通滞苏润江片中的化学成分。结果: 共指认出通滞苏润江片中60个化学成分,包括生物碱类、黄酮类、鞣质类、酚酸类、蒽酮类等。结论: 该化学成分研究为通滞苏润江片的有效物质基础研究及质量控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健脾生血颗粒对骨髓抑制性贫血模型小鼠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Co60照射及腹腔注射环磷酰胺的方法,制备小鼠骨髓抑制性贫血模型。造模成功后,每组小鼠分别灌胃健脾生血颗粒、健脾生血浸膏、硫酸亚铁、生理盐水。3周后,考察外周血象(白细胞、红细胞)及白细胞介素-2水平。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小鼠WBC、RBC均高于对照组,同时健脾生血颗粒组小鼠白细胞介素-2水平明显高于其余各组。结论:健脾生血颗粒、健脾生血浸膏、硫酸亚铁均可改善小鼠骨髓抑制性贫血状况,健脾生血颗粒效果明显优于其余各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离和鉴定大黄炒炭后新产生的化学成分,并研究其生成变化规律。方法:大黄炭提取液先用大孔树脂富集,用制备色谱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NMR和MS光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结构;大黄粉末分别在180,200,220℃烘烤6,8,10,12,14,16,18,20,25,30,35min后,通过HPLC方法测定新生成分的含量。结果:新产生的化学成分为5-羟甲基糠醛,大黄粉末在200℃烘烤炮制12min时,5-羟甲基糠醛含量达到峰值。结论:5-羟甲基糠醛首次从大黄炭中分离得到,可能是大黄炮制的关键指标成分,可以用来控制大黄炭饮片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药用植物遗传资源是中药发展的源头,是关乎中医药行业前景及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长久以来,人们保护意识缺乏导致大量药用植物遗传资源丢失,如何充分保护及合理应用药用植物遗传资源迫在眉睫。本文论述了药用植物遗传资源的概念和保存意义,探讨了不同类型的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策略及措施,包括以植株和种子为主体的种质资源,保护形式以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为主的种质资源库(植株库和离体种质库);药材及DNA实体资源以实体库形式保存,分为药材实体库和DNA实体库;基因数据资源包括基因、DNA条形码和基因组,以数据库形式保存。在药用植物遗传资源保护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新品种选育、分子育种及生物合成方面的应用。最后,展望了通过完善相关保护措施和政策体系充分保护药用植物遗传资源,并通过推进千种药用植物基因组计划,进行充分发掘和利用,让药用植物遗传资源为人类健康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蒲公英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渗漉法提取蒲公英有效成分,硅胶柱层析、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提取物进行分离和纯化,依据单体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核磁共振谱图确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蒲公英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是棕榈酸(Ⅰ)、咖啡酸(Ⅱ)、咖啡酸乙酯(Ⅲ)、对羟基苯乙酸乙酯(Ⅳ)、阿魏酸(Ⅴ)和blumenol A (Ⅵ)。结论:化合物Ⅵ为首次从蒲公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黄连是我国常用传统中药材,来源于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 Y. Cheng et Hsiao或云连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临床应用广泛。但在黄连种植过程中滥用化肥、农药和生长调节剂及重金属超标等问题,严重威胁到用药者的生命安全,亟需进行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本文从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信息系统(简称GMPGIS)指导选地、结合土壤综合改良措施整地、良种繁育、合理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概述黄连无公害栽培技术,为生产高质量黄连中药材提供指导,促进黄连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