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外科学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腰椎椎弓根延长术对关节突关节生物力学的影响,分析关节突关节发生异常应力变化前椎弓根的最大延长长度。方法 取1名腰椎健康志愿者的CT图像,建立L3~L5正常腰椎的有限元模型,在其基础上构建L4椎弓根延长术后模型,L3椎体上表面均施加垂直于水平面400 N的压力,模拟正常人腰椎所承载重力,固定支撑L5椎体下表面。通过建立不同椎弓根延长长度的术后模型,分析在力矩为5 Nm时L3/4的应力分布云图及相应的应力-应变曲线,得出相同力矩下L3/4关节突关节应力极值随椎弓根延长长度变化的曲线图。结果 施加5 Nm力矩下,L3/4小关节左旋工况下应力先随延长长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椎弓根延长3.8 mm时达到最大,为9.133 MPa;随后,L3/4小关节的应力骤然减小,曲线发生不可逆变化。结论 力矩加载为5 Nm时腰椎弓根延长术的最大延长距离为3.8 mm,临床应结合腰椎管狭窄的严重程度,选择减压所需的延长长度,取得更好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2.
刘莹  林旋  张珏  姚南珍  赵一涵 《新中医》2024,56(8):30-40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芍药甘草汤合桃红四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变(DPN) 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 数据库筛选芍药甘草汤合桃 红四物汤的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信息;从DrugBank、PharmGKB、GeneCards、OMIM和TTD数据库中获取DPN 的靶点基因。运用Cytoscape软件、STRING数据库构建芍药甘草汤合桃红四物汤活性成分-DPN共同靶点基因 关系网络及共同靶点基因的蛋白质相互作用(PPI) 网络。利用R语言软件进行基因本体论(GO) 功能富集分 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 通路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获 得161个芍药甘草汤合桃红四物汤活性成分,184个芍药甘草汤合桃红四物汤活性成分-DPN共同靶点基因。核 心活性成分为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柚皮素、7-甲氧基-2-甲基异黄酮,核心靶点基因为信号传导及转 录激活蛋白3(STAT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APK3)、热休克蛋白90AA1 (HSP90AA1)、丝裂原活化蛋 白激酶1(MAPK1)、转录因子p65(RELA)。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2 940条GO条目,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 到182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木犀草素与HSP90AA1的结合活性最好。结论:芍药甘草汤合桃红 四物汤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效应特点,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柚皮素、 7-甲氧基-2-甲基异黄酮等活性成分作用于STAT3、MAPK3、HSP90AA1、MAPK1、RELA等靶点基因,调控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 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TNF)、缺氧诱导因子1(HIF-1) 等多条信号通路,通过抗氧化应 激、抑制炎症反应、保护神经细胞、改善胰岛素抵抗发挥治疗DPN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Q热是由伯氏考克斯氏体引起的一种世界范围内高致病性的人畜共患疾病。Q热临床表现不典型,常规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且可自愈。Q热不是我国法定传染病,国内缺乏相关的诊治指南,是一种长期以来被忽视和诊断不足的疾病。本文报告1例病例,通过血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诊断为急性Q热,经14 d多西环素治疗发热不退,后经米诺环素治疗3 d病情好转,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急性Q热的认识,缩短疾病诊治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新型活血贴膏与原散剂在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方面的疗效差异,为医院制剂研发及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按照给药不同,分别设立空白组、基质组、阳性对照组(扶他林组)、原散剂生品组、原散剂制品组、新型贴膏剂组,通过小鼠扭体试验、甲醛致痛试验、电刺激试验和热板试验测定扭体抑制率、舔足时间、镇痛率及痛阈值比较镇痛作用的药效差异;通过小鼠耳肿胀试验和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测定肿胀度、肿胀抑制率和渗出抑制率比较抗炎作用的药效差异;建立大鼠慢性软组织损伤模型,通过大鼠小腿周长变化、软组织损伤外观评分、血液流变学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和炎性因子含量变化比较处方及剂型改革前后的药效差异。结果 新型活血贴膏对醋酸和甲醛导致的小鼠炎性疼痛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与原散剂相比无明显差异;对电刺激引起的小鼠疼痛有明显镇痛作用,其中给药后60 min的镇痛效果优于给药后90 min和120 min的效果,与原散剂相比无明显差异;新型活血贴膏与原散剂对热板痛阈值均无明显作用。新型活血贴膏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可以减轻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程度,减少醋酸致毛细血管的炎性渗出,且与原散剂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型活血贴膏能显著减...  相似文献   
5.
刘伟伟  黄东辉 《新中医》2024,56(12):187-190
从三焦气化论治小儿鼾症,认为肺脾肾三脏亏虚、三焦气化失常、痰瘀内生是小儿鼾症的基本病 机。治疗时应明确病因病位,表证尚在者,病位在上焦,宜散邪、通窍、宣肺;脾胃不和、痰瘀内生者,病位 在中焦,宜健脾、化痰、散瘀;肾虚兼有肝郁者,病位在下焦,宜疏肝、益肾、温阳。  相似文献   
6.
周镇海  陈锦锋  姚红 《新中医》2024,56(5):76-80
目的:观察疏肝理气活血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 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肝胃不和型CAG 患者8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 例。对照组给予枸橼酸 莫沙必利片和瑞巴派特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肝理气活血汤治疗。评价2 组临床疗效,比较 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病理检查评分,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00%,高于 对照组70.00%(P<0.05)。治疗后,2 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 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 组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疏肝理气活血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CAG 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于缓解或逆转胃黏膜萎缩、 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7.
叶艳芳  陈杨  林富祥  徐战平 《新中医》2024,56(8):152-159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丹皮酚对膀胱癌5637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对环氧化酶-2 (COX-2)、前列腺素E2 (PGE2)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观察不同浓度丹皮酚作用于膀胱癌5637细胞24 h、48 h、72 h后的细胞存活率,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探讨不同浓度丹皮酚对膀胱癌5637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观察不同浓度丹皮酚对膀胱癌5637细胞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不同浓度丹皮酚的含药培养基处理膀胱癌5637细胞24 h后对环氧化酶-2(COX-2)、前列腺素E2 (PGE2)含量及COX-2活性的影响。结果:膀胱癌5637细胞的存活率随丹皮酚浓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在72 h、200μg/mL条件下,丹皮酚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处理24 h、48 h、72 h,25μg/mL组、50μg/mL组、100μg/mL组、200μg/mL组的膀胱癌5637细胞存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24h,50μg/mL组、100μg/mL组、200μg/mL组的细胞存活...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茵陈五苓散加减治疗脾虚痰湿型2型糖尿病(T2DM) 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7例 T2DM患者,按照完全随机的方法分为二甲双胍组(A组)、茵陈五苓散加减组(B组) 及二甲双胍联合茵陈五 苓散加减组(C组) 各9例。治疗28 d后,比较3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 水平、胃肠道不良反应评分,并 分别采集其治疗前后的粪便样本,利用PacBio测序平台对粪便标本进行高通量测序,比较3组菌群丰度。结 果:治疗后,3组FBG水平均降低(P<0.05),且3组间FB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后,A组胃肠道不良反应评分升高(P<0.05),B组、C组胃肠道不良反应评分降低(P>0.05),且A组高于B 组、C组(P<0.05)。治疗后,A组瘤胃球菌(科水平)、梭菌目(目水平)、梭菌纲(纲水平)、普氏栖粪杆 菌(种水平) 丰度均降低(P>0.05),B组及C组上述菌群丰度均升高(P>0.05),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陈五苓散加减能降低FBG,调节肠道菌群失调,增加有益菌的菌群丰度并保护 胃肠道。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自拟类风湿二方 (由黄芪桂枝五物汤加鸡血藤、宽筋藤、广东海风藤、木瓜等中药组成) 联合巴瑞替尼和 甲氨蝶呤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 (RA) 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寒湿痹阻型R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巴瑞替尼+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自拟类风湿二方治疗,疗程为8周。观察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疼痛程度视觉模拟量表 (VAS) 评分以及红细胞沉降率 (ESR) 和血清C反应蛋白 (CRP) 、类风 湿因子 (RF)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anti-CCP) 等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1) 疗效方 面: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 (28/30) ,对照组为70.00% (21/30) ,组间比较 (χ²检验) ,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 于对照组 (P<0.05) 。 (2) 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5或P<0.01) ,且 观察组的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 。 (3) 疼痛程度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 低 (P<0.01) ,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 。 (4) 相关实验室指标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ESR和血清 CRP、RF、anti-CC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5) ,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自拟类 风湿二方内服联合巴瑞替尼和甲氨蝶呤治疗寒湿痹阻型RA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患者的相关 实验室指标,其疗效优于单纯西药巴瑞替尼和甲氨蝶呤治疗。  相似文献   
10.
孙洁纯  潘以丰 《新中医》2024,56(1):200-203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 是炎-癌转化的重要环节,中医药在中医理论的基础上对本病进行辨证论 治。笔者通过浅析“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肾为胃之关”的中医理论来探讨CAG 的病因病机,总结得出其病 机为本虚标实,可从脾肾亏虚角度进行论治,兼顾瘀、毒、湿等标实之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