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效果 ,并与消心痛比较。方法 将 10 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5 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 10粒 3次 /d ;对照组 5 1例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消心痛 10mg 3次 /d ,疗程均为 4周 ,于治疗前后分别做心电图、血液流变学、B超检查 ,密切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无论在心绞痛治疗、心电图、血液流变学、心功能指标改善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肺大泡是因肺泡内压力升高,肺泡壁破裂互相融合最后形成的巨大的囊泡状改变,与气胸在X线胸片上的表现有相似之处,易误诊。本文就两者相互误诊各1例分别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颅内皮样囊肿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规律,探讨颅内皮样囊肿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机制.方法 将2003年1月~2006年6月手术治疗的颅内皮样囊肿8例患者设为A组;将同期手术治疗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与A组相当的其他性质肿瘤患者132例设为B组.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持续时间,同时观察两组中出现脑血管痉挛患者的术后CT或MRI及腰椎穿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率和脑脊液中红细胞含量.比较两组患者的观察结果 .结果 A、B两组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分别为87.5%和36.4%(P=0.012),发生时间分别为术后(0.9±0.2)d和(2.8±0.6)d(P=0.001),持续时间分别为(16.3±2.6)d和(9.6±2.0)d,P=0.006.两组患者中发生脑血管痉挛患者术后CT或MRI检查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4.3%和62.5%,腰椎穿刺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2.9%和89.6%(P=0.010),脑脊液中红细胞平均数分别为(9.6±6.7)×106/L和(35.0±4.3)×106/L(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颅内皮样囊肿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较高、发生时间较早、持续时间较长.手术造成肿瘤有害物质的释放可能是颅内皮样囊肿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颅内皮样囊肿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规律,探讨颅内皮样囊肿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机制。方法将2003年1月~2006年6月手术治疗的颅内皮样囊肿8例患者设为A组;将同期手术治疗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与A组相当的其他性质肿瘤患者132例设为B组。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持续时间,同时观察两组中出现脑血管痉挛患者的术后CT或MRI及腰椎穿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率和脑脊液中红细胞含量。比较两组患者的观察结果。结果A、B两组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分别为87.5%和36.4%(P=0.012),发生时间分别为术后(0.9±0.2)d和(2.8±0.6)d(P=0.001),持续时间分别为(16.3±2.6)d和(9.6±2.0)d,P=0.006。两组患者中发生脑血管痉挛患者术后CT或MRI检查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4.3%和62.5%,腰椎穿刺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2.9%和89.6%(P=0.010),脑脊液中红细胞平均数分别为(9.6±6.7)×10^6/L和(35.0±4.3)×10^6/L(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颅内皮样囊肿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较高、发生时间较早、持续时间较长。手术造成肿瘤有害物质的释放可能是颅内皮样囊肿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6.
远端蒂足内侧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前足皮下组织较少 ,外伤易致皮肤缺损、肌腱及骨关节外露等 ,单纯游离植皮不易愈合 ,而游离皮瓣移植修复 ,因技术设备要求高而影响成活率。我们应用远端蒂足内侧皮瓣修复 口止母趾及前足软组织缺损 6例 ,创面均一期愈合 ,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本组 6例 ,男性 ,年龄 17~ 4 9岁。 口止母趾离断残端皮肤缺损5例 ,跖趾关节背侧皮肤缺损 1例 ,均切取远端蒂足内侧皮瓣修复。切取皮瓣面积为 3cm× 5 cm~ 5 cm× 7cm,1例因缝合过紧皮瓣有浅表水泡形成 ,予以及时处理。术后皮瓣全部成活 ,创面均 期愈合。随访 6~ 2 4个月 ,皮瓣色泽正常 ,无溃破 …  相似文献   
7.
阑尾内残留钡剂的临床意义探讨(附3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阑尾内残留钡剂是消化道造影 ,特别是钡灌肠常见的 X线征象。阑尾内残留钡剂有何临床意义 ,文献报道甚少。本文将我院多年来在消化道造影中出现阑尾内残留钡剂 15 2例中资料完整的 34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4例 ,男 2 6例 ,女 8例 ,年龄最小 16岁 ,最大 70岁 ,平均 37岁 ,其中 2 0~ 4 0岁占半数以上。临床表现 :患者主要症状为下腹部疼痛 ,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 ,少数患者有脓血便史。 31例患者实验室检查白细胞不同程度增高。其中右下腹痛占 14例 ,脐周、上腹、左下腹或范围不定疼痛者占 2 0例。检查方法 :岛津 80 0 MA摇篮床机…  相似文献   
8.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保留肛门手术五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为一少见病 ,病变常累及全部结肠 ,几乎 10 0 %的病人最终会出现癌变 ,因此其传统的治疗手段为早期切除有病变的全部结肠 ,行永久性回肠人工肛门。但该术式由于生活上的不便及心理上的损害 ,使许多患者特别是直肠息肉无恶变的患者难以接受。因此国内外早已开始对治疗该疾病保留肛门手术的研究 ,Heimann等人于 1975年以后介绍了全结肠切除 ,直肠粘膜剔除 ,保留直肠肌鞘 ,回肠拉出术治疗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及重症溃疡性结肠炎 ,能使全部结肠及直肠粘膜病变得易切除 ,并保留了肛门括约肌的功能。我院自 1977年以来先后为同一家…  相似文献   
9.
目前微型计算机用于医院现代化的管理已很普遍 ,合理的选择 ,配置及应用其配套装置UPS电源 ,是保证医疗仪器设备及医院微机管理系统是否可靠运行的重要环节。UPS电源可以有效地防止在微机运行过程中 ,供电系统的突然中断而造成随机存储器中数据的丢失和程序的破坏 ,它的基本结构是一套将交流市电变为直流电的整流 /充电装置和一套把直流电再度转变为交流电的RWM逆变器。蓄电池在交流电正常的充电电压上 ,一旦市电供电中断时 ,蓄电池立即对逆变器供电以保证UPS电源交流输出电压供电的连续性。利用UPS电源内蓄电池所能允许的放…  相似文献   
10.
我院1999年12月~2002年6月,应用聚丙烯网片修复成人腹部切口疝22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