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目的:应用meta分析评价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内固定对股骨头坏死及骨折愈合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医学文献数据库所有关于股骨颈骨折切开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或回顾性对照研究(case-controlled trial,CCT),截止到2014年4月。采用Rev Man 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14篇文献纳入标准,其中RCT 5篇,CCT 9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股骨头坏死率与两种术式有显著差异(OR=0.57,95%CI:0.38~0.86,P=0.008),而骨折愈合率与两种术式没有显著差异(OR=1.17,95%CI:0.79~1.75,P=0.43)。结论 :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率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而骨折愈合率与两种术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非水毛细管电泳作为毛细管电泳法的重要分支已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综述了非水溶剂的特性及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总结了非水毛细管电泳法中调节和增强选择性的方法和常用检测方法,以及近年来非水毛细管电泳法应用于生物样本代谢产物及药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踝关节炎是指踝关节发生的炎症性病变,以关节软骨的退化变性和继发的软骨增生以及骨化为主要病理变化的一种关节炎,可能是由于慢性劳损、外伤、感染、退行性病变、免疫因素等-因导致,主要易发于中老年人,但也发生于青壮年。该疾病发病较为隐匿,且进程较快,如若不及时采取干预手段,很容易形成关节炎后期的骨坏死等表现。目前对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早期治疗干预手段尚不明确,因此需要对该疾病展开进一步的探索,从而找到早期干预治疗该疾病的理想手段。在踝关节炎的研究过程中,实验动物模型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使用动物模型是现代生物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实验方法和手段,有助于更方便、更有效地认识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研究防治措施。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关于踝关节炎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适用范围及优缺点进行综述,能够为踝关节炎的相关研究提供动物模型的基础,从而能够助力在踝关节炎的研究领域实现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系统性的骨骼疾病,具有骨量减少、骨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及随之而来的骨折风险增加等特点,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甚至引起病死率的上升,因而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骨组织中包括了3种影响骨形成及吸收的细胞,分别为破骨细胞、成骨细胞及骨细胞,它们的数量及功能质量将直接影响骨重塑过程,而分子信号通路对于调节细胞数量及功能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对影响上述3种细胞增生分化及功能发挥的重要调控信号通路及针对信号通路中特定靶点进行干预治疗骨质疏松的进展作全面归纳。此外,本文还涉及骨质疏松组学研究及相关应用治疗进展,包括基因组学研究、RNA组学研究、蛋白质组学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未来应更加注重对骨重塑机制的深入了解,特别是对骨形成及吸收的共同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檗胺体外对大鼠骨肉瘤UMR-10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小檗胺(0,2,4,8,16,32mg.L-1)分别处理UMR-106细胞,作用时间分别为24,48,72h,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小檗胺对UMR-10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用不同浓度的小檗胺(0,4,8,16mg.L-1)分别处理UMR-106细胞24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率(Annexin/PI染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内Bcl-2、Bax水平,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的活性。结果:小檗胺对UMR-106细胞的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孵育72h、32mg.L-1的小檗胺对UMR-106细胞的作用最强,抑制率接近90%;24,48,72h的IC50分别为24.69、8.03和3.54mg.L-1。空白对照组和小檗胺处理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64±0.29)%,(3.58±0.31)%,(6.3±0.5)%和(11.3±1.1)%。同时,小檗胺可以诱导细胞坏死;此外,小檗胺剂量依赖性地降低Bcl-2,增高Bax,降低Bcl-2/Bax比值,并增强caspase-3的活性。结论:小檗胺体外能抑制UMR-106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或坏死,其诱导凋亡的机制可能与降低Bcl-2/Bax比值,增强caspase-3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对较常见的膝关节外翻畸形的来源进行分类, 有利于更好地规划膝关节畸形的矫形方法、匹配假体与修复软组织。在分析临床典型病例的基础上, 结合分类标准在实际临床中的可操作性进行甄别, 建立合理的膝关节外翻畸形形态学分类, 对掌握外翻畸形的发病特点和规律有重要意义。按畸形来源和内、外侧副韧带的张力情况分析膝关节外翻畸形分类方法, 可将其分为传统型膝外翻畸形来源分类和新型膝外翻畸形来源分类。两者虽均着重突出了外翻畸形的骨性特点和软组织情况, 但有较大区别。传统分类通过股胫角、外翻角等进行划分;新型分类以机械角、解剖角、股骨远髁角等进行划分。膝外翻畸形来源一般具有复合性, 传统分类不能完全反映外翻畸形的畸形来源和软组织的张力状态, 而新型分类, 尤其是基于解剖角外翻畸形的分类不仅可反映膝关节外翻畸形的形态解剖学细节, 还可反映决定膝关节稳定性的内、外侧副韧带的张力情况及局部软组织应力状态。目前临床常用的针对膝关节外翻畸形的手术方法包括膝关节周围截骨和全膝关节置换术, 前者重在矫正关节外畸形, 无需对韧带进行过度修复, 而后者重在力线修正, 是终末期外翻畸形的最终治疗方式。数字化技术在临床骨科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辛伐他汀间断给药对去卵巢大鼠成骨作用的初步实验观察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了解辛伐他汀间断给药对骨形成的作用。方法7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去卵巢手术组实验组,50只和假手术组对照组,20只,术后30d,两组各处死10只动物,以确立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制备成功。假手术组另10只动物作为正常对照组A组。实验组40只动物重新分为4组,每组各10只动物单纯去卵巢组B组;雌激素组阳性对照组C组,给予尼尔雌醇0.1mg/kg·d;钙制剂组D组,给予碳酸钙10mg 维生素D32IU/kg·d辛伐他汀组E组,服用辛伐他汀5mg/kg·d,连续给药14d,停用28d再给药14d。于术后30d通过胃肠灌注给药,3个月后取材进行骨密度测量和骨计量学测定。结果E组动物服用辛伐他汀后,骨矿含量(46±11.34)mg和骨密度值(41.8±8.38)mg/cm2明显高于B组(34±5.16mg、31.6±7.04)mg/cm2和D组P<0.05但B、D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骨组织计量学结果显示,E组骨体积(52.18%±3.42%)、类骨质表面(44.16%±3.99%)、骨重建时间(9.91±1.09d均高于B组P<0.01;同时骨吸收表面明显增加(30.62%±3.32%,P<0.01)。结论辛伐他汀间断给药具有刺激骨形成作用,但同时也有明显的促进骨质吸收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6):1457-1462
[目的]探讨如何运用计算机对Taylor外固定支架系统所需参数进行精确测量,以便其对胫腓骨骨折畸形进行精确矫正。[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6年5月在本院用Taylor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患者24例。其中,男22例,女2例,年龄14~58岁,平均(37.10±13.90)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计算机辅助组。传统组应用传统的标准测量法采集参数;计算机辅助组应用计算机辅助测量法采集参数。术后拍摄标准的正侧位胫腓骨全长X线片,传统组采用游标卡尺在X线片上直接测量;计算机辅助组在取得DICOM格式文件后导入到Coreldraw X7软件中进行分析。并对计算机辅助组患者的双侧胫腓骨行CT断层扫描,取得DICOM格式文件后导入到Mimics 10.1软件中进行三维重建,最后根据Taylor三维空间外固定支架系统所需参数,在Coreldraw X7和Mimics 10.1软件中进行测量。将测量所得参数输入特定软件,根据电脑软件出具的电子处方开始每日分3次调节Taylor外固定支架上的6根带刻度的螺杆。[结果]全部患者均得到了较好的骨折复位,均达到功能复位标准。传统组患者正位X线片中位移改善度为59.56%,角度改善度为72.76%;侧位X线片中位移改善度为56.31%,角度改善度为57.44%。计算机辅助组患者正位X线片中位移改善度为70.17%,角度改善度为81.02%;侧位X线片中位移改善度为67.41%,角度改善度为70.32%。通过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测量,较精确的得到了各项相关参数,计算机辅助组患者的复位效果优于传统组。[结论]利用计算机辅助测量能精确的定义Taylor外固定支架系统所需各项参数,对骨折畸形进行精确矫正,有利于骨折愈合及患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cAMP与骨代谢     
自1956年 Sutherland 发现 cAMP(环腺甙酸)为多肽激素作用的“第二信使”以来,对其特异的生理功能不断有新的发现。在骨代谢中,cAMP 同样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10.
探讨老年人肌肉与骨骼系统相互调节作用的机制, 揭示肌肉和骨骼质量和力量丧失的关键突破口, 从而抑制其进展是减少老年人由于跌倒导致骨折以后出现致残和致死现象的关键途径。当前针对肌肉和骨骼系统的研究大多是独立存在的, 往往忽视了两者之间的相互调节与联系。本文综述了现今对于肌肉与骨骼系统相互调节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为老年人失用性相关疾病的预防和诊疗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