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06篇 |
免费 | 38篇 |
国内免费 | 39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6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56篇 |
口腔科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59篇 |
内科学 | 13篇 |
皮肤病学 | 5篇 |
神经病学 | 7篇 |
特种医学 | 33篇 |
外科学 | 345篇 |
综合类 | 102篇 |
预防医学 | 10篇 |
药学 | 12篇 |
6篇 | |
中国医学 | 4篇 |
肿瘤学 | 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33篇 |
2022年 | 30篇 |
2021年 | 43篇 |
2020年 | 36篇 |
2019年 | 36篇 |
2018年 | 24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24篇 |
2015年 | 25篇 |
2014年 | 33篇 |
2013年 | 33篇 |
2012年 | 17篇 |
2011年 | 29篇 |
2010年 | 23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26篇 |
2007年 | 27篇 |
2006年 | 23篇 |
2005年 | 27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14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3篇 |
1977年 | 3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化生长因子-β对骨膜成骨作用的研究进展宋守礼,朱盛修一、前言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一族具有多种功能蛋白多肽。目前已鉴定出5个密切相关的成员,即TGF-β_1~TGF-β_5。TGF-β_(1、2、3)由哺乳动物的细胞表达,亦存在于骨组织中... 相似文献
2.
王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21,(11):967-975
【摘要】 目的:介绍脊柱后路经椎间隙截骨术(trans-intervertebral space osteotomy,TIO)的技术理念、临床分型和应用策略。方法:根据TIO技术特点、手术操作过程中截骨切除范围所涉及的解剖结构,将其分为3大类型及2种扩大(+)型:围绕椎间盘及关节突关节为Ⅰ型,扩大至楔形切除椎间隙一侧终板为Ⅱ型(头尾双侧终板则为Ⅱ+型)。扩大至楔形切除椎间隙一侧椎弓根为Ⅲ型(双侧椎弓根则为Ⅲ+型);收集2003年1月~2012年12月接受后路经椎间隙截骨术治疗的30例胸腰椎侧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29~69岁(51.4±10.4岁)。由5位脊柱外科医师先后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独立评估与分型(间隔2周),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以分析其可信度及可重复性。结果:30例患者中行Ⅰ型TIO 15例,Ⅱ型TIO 6例,Ⅱ+型TIO 3例,Ⅲ型TIO 4例,Ⅲ+型TIO 2例。观察者间一致性的Kappa系数0.806~0.953;观察者内一致性的Kappa系数为0.837~0.953,可信度及可重复性满意。结论:经椎间隙截骨临床分型实用可靠,可作为理论基础用于比较不同研究中经椎间隙截骨技术的手术效果,有利于指导脊柱侧后凸畸形的截骨矫形治疗。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利用复合松质骨基质(Cancellous bone matrix ,CBM)的中空多孔钛假体(Hollow porous titanium prostheses, HPTP)观察兔体内假体周围及内部骨生成情况,探讨人工假体与骨质整合的改进方法。方法设计中空多孔(孔径2 mm)和无孔两种假体,表面行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 ,HA)喷涂。实验组分为无孔假体组(A组)、HPTP组(B组)和HPTP+CBM组(C组),每组16例。将假体分别植入48只4~6个月龄新西兰大白兔右侧股骨外侧髁,饲养至第3、8、12周时取材,以X线、显微镜、电镜及形态计量软件观察复合假体表面及内部骨生成情况。采用SPSS13.0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三组植入物外表面HA涂层的组织生长情况类似;A组无孔,未见骨长入,B组和C组中骨组织最终可长入假体2 mm大的圆孔;各时间点C组中空腔内骨生长率均明显高于B组(P<0.01)。结论骨质可经HPTP假体孔洞长入腔内,达到交锁固定,较无孔假体更稳定;中空腔复合CBM后可明显加快骨长入并诱导骨生成,使假体与骨质更好整合。 相似文献
5.
火器性外周神经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总结显微外科技术治疗火器性外周神经伤的效果。方法 采用5种显微外科技术治疗火器性外周神经伤314例。结果 所治疗的战伤伤员,经2年以上的随访,疗效良好。上肢神经移植优良率为79.4%;下肢神经移植的优良率为62.6%。结论 显微外科技术是治疗战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膝关节血供三维可视化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膝关节血管分布和血供模式,为微创化全膝关节置换术入路的选择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1例新鲜成人下肢标本动脉血管改良显影剂灌注后,薄层CT扫描,Mimics10.0软件重建下肢骨与血管;对标本解剖观测。分析膝关节局部血管走行及分布特点,了解各知名血管与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入路的关系。结果血管显影清晰,伪影少。重建了膝关节的骨性结构和血管的三维(3D)模型。股动脉、胭动脉、胫前动脉和股深动脉等血管的分支在膝部交通、吻合,形成可分为髌网、股骨外侧髁和内侧髁网、髌下网等的膝关节血管网。膝关节置换术,经股肌下/经股肌入路时肌肉关节支是防止神经、股动脉损伤的安全标志,应尽可能保留;膝下外侧动脉应注意保护。结论结合CT/MRI、计算机图像处理、3D重建技术,可以直观立体再现膝关节结构及其血供特点,为临床手术入路选择提供直观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髋臼骨折后功能的恢复取决于骨折是否能得到解剖复位[1],对移位的髋臼骨折进行手术治疗已成为共识,其结果也明显优于保守治疗.因此,术前准确判断骨折的类型从而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尤为重要.CT能为临床提供全面、准确而可靠的诊断依据,指导制定手术方案.选取2002年1月~2005年6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且有完整X线片和CT的髋臼骨折共36例,术后随访疗效较为满意.现就本手术组36例患者的术前X线片和CT诊断、手术入路、内固定方法、术后并发症的防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8):700-703
[目的]评价锚钉技术治疗髌骨下极撕脱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髌骨下极撕脱粉碎性骨折患者26例(男19例,女7例),平均年龄(39±11)岁(26~54岁),均采用锚钉技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采用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和Bostman评分系统评价膝关节功能康复情况。[结果]26例中23例获得随访,术后平均随访(29±7)个月(19~46个月)。末次随访时,患侧膝关节ROM为(129.35±7.19)°,健侧膝关节ROM为(132.69±6.1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ostman评分平均(28.41±2.13)分,优15例,良7例,差1例,优良率95.65%。[结论]锚钉技术结合张力带技术治疗髌骨下极撕脱粉碎性骨折操作简便,疗效确切,膝关节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照回顾性分析带锁髓内钉和钢板内固定两种方法治疗胫骨干骨折的效果。方法:髓内钉组32例(35处骨折),根据AO分型,42A型11处,42B型18处,42C型6处;钢板组42例(45处骨折),42A型10处,42B型22处,42C型13处。平均伤后手术时间在髓内钉和钢板组分别为3d和3.5d。随访评估患者手术时间,活动度,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差别。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3个月(8~26个月)。髓内钉组平均手术时间为84min,钢板螺钉组平均为93min。髓内钉组踝关节平均背屈度为13°(0°~20°),钢板组为11°(0°~20°);跖屈分别为41°(30°~50°),47°(30°~50°)。愈合时间髓内钉组平均为3.3个月,钢板螺钉平均为3.5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髓内钉固定有1例出现旋转畸形,钢板组有3例出现成角畸形,均为胫骨远端1/3骨折。结论:在治疗胫骨骨折方面,带锁髓内钉和钢板内固定两种方法都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方法,对手术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随访资料完整的187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106例,女81例;年龄13~63岁。按照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131例,旋前外旋型33例,旋后内收型16例,旋前外展型7例。所有病例均行开放复位内固定。结果:随访时间为6~36个月,平均2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4周。疗效按Leeds临床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优159例,良22例,差6例。下胫腓关节固定58例,发生螺钉断裂5例,术后脱位再次手术1例。内、外踝切口表浅感染或坏死14例,无畸形愈合发生。结论:内固定治疗的关键是恢复踝关节解剖关系,腓骨及下胫腓韧带对踝关节的稳定起重要作用,重视皮肤软组织的处理是提高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