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并发症及其处理(三)全髋置换术后脱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髋脱位无论对病人还是对医生,都是一个警示信号。为什么出现脱位?是翻修还是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措施?关节脱位是否影响内植物的使用寿命?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包括脱位机制、脱位方向和术后脱位时间。 相似文献
3.
全髋关节置换(THR)手术时采用转子截骨有助于显露髋关节,但是存在不愈合及截骨块移位的风险。临床统计显示,初次全髋置换手术发生转子骨折者1.9%,翻修术为1.8%。转子骨折和截骨对THR术后的结果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初次行THR术后。一旦骨折或截骨后不愈合,患者常常出现跛行。不愈合的处理十分困难,需要进行假体翻修术和固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踝关节骨折33例.按照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Ⅳ度8例;旋前-外展型Ⅲ度(Dupuytren骨折)4例;旋前-外旋型Ⅲ度13例,Ⅳ度8例,其中Maisonneuve骨折4例.结果:随访6个月~4年,平均15个月.根据Baird-Jackson评分标准对其术后疗效进行评定:优16例,良15例,可2例.结论:下胫腓联合是维系踝关节的重要解剖结构,下胫腓联合损伤影响到踝关节的稳定性时应手术治疗,确保下胫腓联合得到解剖性修复. 相似文献
5.
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并发症及其处理(二)术后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0年以前,文献报道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replacement THR)感染率高达10%,近年来初次置换手术的感染率低于1%。Mayo研究报告,手术第一年感染率为0.6%。第二年开始,每年的感染率小于0.2%。经过多年的观察,年感染率为0.13%。总的来说,感染率增加的速度在开始很快,随后渐渐地减少。这一趋势一方面可解释为血源性感染相对较少,另一方面是由于有关的病人死亡率逐渐下降。目前,还没有对翻修术感染的相应概率统计。 相似文献
6.
7.
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并发症及其处理(六)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不等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下肢不等长的情况,需要区别是髋关节邻近部位的问题,还是其他骨骼部位的问题。功能性下肢不等长通常是由软组织挛缩所引起。 相似文献
8.
多发伤中长骨干骨折的早期髓内固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多发伤中长骨干骨折的处理时机和方法。方法 共166例多发伤中长骨干骨折,伤员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平均为21.6分,伴休克者39例(23.5%0,83%的伤员在到院后24小时内(95%在48小时内)施行手术治疗,204处长骨干骨折(包括66处开放骨折)均采用髓内固定。结果 伤口一期愈合率95%,骨折愈合率继93%,未发生脂肪栓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深静脉炎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等并发症。结论 对多发伤中长骨干骨折早期复位和髓内固定有利于稳定伤员病情、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正确测量股骨前倾角的方法。方法 :通过对 80个股骨标本采用二维CT常用法及裸骨投照法测量股骨扭转角 ,摄片法测量颈干角 ,计算出前倾角 ,对测定值进行统计学分析 ,并作左右两侧比较。结果 :二维CT法测量的扭转角为 (11 0 4°± 8 2 4°) (- 6 1°~ 34 0°) ,投照法测量的扭转角为(11 2 7°± 8 0 1°) (- 5 5°~ 34 2°) ,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配对样本t检验 )。颈干角为(12 8 75°± 5 0 5°) (117 8°~ 14 3 3°)。根据扭转角和颈干角计算出前倾角 ,投照法为 (8 74°± 6 2 3°) (-3 85°~ 2 7 2 6°) ;CT法 (8 5 8°± 6 4 1°) (- 4 2 6°~ 2 7 12°) ,左右两侧对比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独立样本t检验 )。结论 :二维CT法不能直接测量前倾角 ,但可以测量扭转角。二维CT测量法是测定股骨扭转角确实可靠的方法 ,临床上健侧的扭转角可作为参考依据。前倾角小于扭转角 ,二者的关系和颈干角有关。 相似文献
10.
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并发症及其处理(一)术后血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开展越来越广泛,各类文献和杂志对该领域的报道也逐年增多。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目前较好疗效的报告很多,而对于THR相关并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