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陈莉  陈海林  李青山  马晓军 《临床荟萃》2012,27(21):1911-1912
患者,女,28岁,主因腹痛8小时于2012年5月18日21:00急诊入我院.既往体健.患者入院8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伴呕吐,呕吐后无缓解,呈阵发性加剧,急诊来我院.查体:体温36.9℃,脉搏106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88mmHg(1 mmHg=0.133 kPa),精神差,痛苦面容,全身皮肤黏膜无出血点、瘀斑等,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骨无压痛,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心率106次/min,律齐,腹软,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入院后急查腹部超声示:腹腔积液,脾稍大,余未见异常.急查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正常,血淀粉酶、肝肾功能、尿常规无明显异常,凝血5项示D-二聚体314.9 μg/L,轻度增高,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均正常.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对裸鼠皮下人结肠癌移植瘤的局部抑制作用。方法雌性Balb/c裸鼠20只,以人Colo205型结肠癌细胞建立裸鼠皮下人结肠癌实体肿瘤模型,待肿瘤体积长至理想大小,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治疗组给予移植瘤以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每周测量2次肿瘤体积,治疗27d后,处死裸鼠,观察移植瘤的相对肿瘤体积(RTV)、相对肿瘤增殖率(T/C)、ABC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肿瘤增殖率[Brdu标记指数(LI)]。结果治疗27d后,裸鼠均存活。治疗组(125I粒子组)移植瘤的RTV为(251.59±72.24),明显小于对照组的RTV(1087.94±510.72),相对肿瘤增殖率为23.13%,明显减少,治疗组的LI为(15.00±5.00),明显小于对照组的LI(38.75±6.29)。结论①人Colo205型结肠癌模型是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大肠癌基础研究的良好模型之一;②125I放射性粒子对人结肠癌细胞增殖有明显的局部抑制作用;③125I放射性粒子在肿瘤体内累积一定剂量才会逐渐显现治疗效应。  相似文献   
33.
34.
目的探讨上调miRNA-145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凋亡及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收集人正常肺上皮细胞株BEAS-2B和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两种细胞中miRNA-145的相对表达量。以Lipofectamine^TM 2000转染试剂将miRNA-145模拟物和阴性对照质粒转染至A549细胞中,分别作为miRNA-145组和NC组,以只加入转染试剂的A549细胞作为对照组,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miRNA-145的相对表达量。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和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上调miRNA-145表达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给予不同放射剂量X线照射后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放射敏感性。结果A549细胞中miRNA-145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肺上皮BEAS-2B细胞(P<0.01);转染后,miRNA-145组细胞中miRNA-145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转染后,NC组与对照组细胞中miRNA-145的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NA-145组细胞转染24、48、72 h的光密度(OD)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转染48 h后,miRNA-145组细胞的凋亡率高于对照组(P<0.05);2、4、6、8 Gy剂量的X线照射后miRNA-145组细胞的存活分数(SF)均低于对照组,放射增敏比(SER)为1.491。结论与正常肺上皮BEAS-2B细胞比较,A549细胞中miRNA-145的相对表达量较低,上调其表达能够抑制A549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增强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术前平均血小板体积(MPV)预测老年食管鳞癌患者术后生存情况的价值。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59例老年食管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绘制术前MPV预测老年食管鳞癌患者术后生存情况的ROC曲线,获得术前MPV的最佳诊断截点,根据术前MPV的最佳诊断截点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Logistic模型估计每个患者的倾向性评分,运用1∶1最近邻居倾向性匹配评分(PSM)法将两组中的倾向性评分最为相近的两个患者进行配对,比较匹配前后两组间各临床病理指标的均衡性,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匹配后两组患者术后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Cox回归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验证匹配后术前MPV对老年食管鳞癌术后生存情况的预测价值。结果:259例老年食管鳞癌患者术后1年、3年、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60.3%、41.9%、25.1%和86.1%、62.6%、43.2%,ROC分析结果显示,术前MVP预测老年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生存情况的AUC 为 0.835(95%CI:0.776~0.897),最佳诊断截点为12.7 fL,相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6%和85.4%,根据术前MPV的最佳诊断截点,将所有患者分别分为MPV≥12.7 fL组112例(43.2%)和MPV<12.7 fL组147例(56.8%),采用1∶1最近邻居 PSM法,结果两组共65对匹配成功,匹配后两组肿瘤直径、胸膜粘连、TNM/T分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数目、脉管癌栓6个指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两组间各指标分布的均衡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匹配后MPV≥12.7 fL组患者术后1年、3年、5年无病生存率明显低于MPV<12.7 fL组(51.6%、23.8%、18.5% vs 66.5%、48.8%、32.7%,χ2/P=5.789/0.024),MPV≥12.7 fL组患者术后1年、3年、5年总生存率明显低于MPV<12.7 fL组(85.6%、51.8%、32.5% vs 92.5%、72.8%、51.7%,χ2/P=5.674/0.026),Cox回归分析显示,老年食管鳞癌患者术前MVP每增加1 fL,患者术后5年内肿瘤复发转移的风险增加0.895倍,患者术后5年内死亡的风险增加1.016倍。结论:MPV作为活化血小板的评价指标可用于评估老年食管鳞癌患者术后的生存情况,并且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析食管癌患者的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im-3)、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组氨酸/天冬氨酸残基双联体结构域包涵蛋白1(SAMHD1)水平表达及在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预后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02例食管癌患者(观察组)、同期8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Tim-3、CYFRA21-1、SAMHD1的表达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3项指标联合检测在食管癌诊断及病理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析Tim-3、CYFRA21-1、SAMHD1与食管癌预后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的Tim-3、CYFRA21-1检测值均高于对照组,SAMHD1检测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的Tim-3、CYFRA21-1检测值低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SAMHD1检测值高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