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4篇
耳鼻咽喉   35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81篇
基础医学   111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239篇
内科学   96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166篇
外科学   78篇
综合类   237篇
预防医学   227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126篇
中国医学   83篇
肿瘤学   4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淫羊藿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淫羊藿制剂中淫羊藿苷(Ica)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分布、排泄、生物利用度及蛋白结合率等药动学特性。方法:淫羊藿苷在生物样品的浓度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淫羊藿注射液含Ica10,15和22mg.kg-1iv给药,其药-时过程符合二室开放模型特征t1/2β分别为(170±75.1)、(168±41.7)和(209±40.1)min。按含Ica10,15mg.kg-1iv后,其药-时过程符合线性动力学,按含Ica22mg·kg-1iv后为非线性动力学。大鼠灌胃及肝门静脉给药后,其药 时过程符合单室开放一级吸收模型特征。体内绝对生物利用度为12.0%,肝门静脉注射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45.17%。按含Ica22mg.kg-1iv后,结果表明服药2h后药物可广泛分布于各组织中,主要集中在肺、血浆中,心、肝、肾次之,脾和脑较少。尿、胆汁和粪的排泄实验表明:尿、胆汁和粪24h排泄量分别占给药量的1.99%,0.066%和12.83%。Ica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为80.05%。结论:该研究可为淫羊藿制剂内在质量评价和剂型改革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2.
对43 例髌骨下端粉碎性骨折的病人采取开放复位,完整端横行钻空,粉碎端肌腱下穿绕的粗丝线进行内固定治疗。随访1 年以上,总优良率达95 .4 % 。体会:为维持有效的伸膝功能和膝关节的稳定,要尽可能少地摘除骨块,特别是关节面部分至少要保留髌骨的3/4 。当前对此类骨折的处理方法很多,但常受骨块碎、固定困难所限。采用丝线次环形内固定,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多种物理疗法(针灸,按摩加超短波)结合心理疗法治疗更年期妇女失眠症的疗效。方法将95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对照组31例,用地西泮口服治疗。治疗1组32例,应用多种物理疗法(针灸,按摩加超短波)并结合心理疗法综合治疗;治疗2组32例,口服地西泮,同时应用多种物理疗法(针灸,按摩加超短波)并结合心理疗法综合治疗;三组治疗总疗程均为4周,对比观察疗效。结果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对照组64.5%(20/31);治疗1组65.6%(21/32);治疗2组90.6%(29/32)。三组疗效比较:治疗1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种物理疗法(针灸,按摩加超短波)结合心理疗法对治疗更年期妇女失眠症有明显的疗效,且安全,无毒副作用。若再与口服地西泮治疗联合应用,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4.
癌性恶病质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癌性恶病质(cancer cachexia,CC)在癌症晚期病人发生率较高,是导致癌症死亡的常见原因,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参与发病的主要有TNF-α、IL-6、IL-I及IFN-γ等多种细胞因子,另外,白血病掏因子和脂肪动员因子等肿瘤细胞代谢产物及其他因子在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治疗上目前尚无特效药,但有些物质,如EPA、IL-12及5′-脱氧氟尿嘧啶等将有可能成为防治恶病  相似文献   
85.
86.
87.
用血清抗 - HBs阳性来评价慢性乙型肝炎 ,会使人产生无传染性的误解。为此我们用高度敏感和特异性的 PCR技术检测抗 - HBs和同期诊断为“三阳”的乙肝患者的 HBV- DNA各 54例 ,以评价其传染性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标本来源 均为本院传染科住院患者。测定组  相似文献   
88.
近年来对老年高血压病的研究日益增多.许多调查证明,不同的高血压类型与年龄及脑血管病有密切的关系。现将我院心内科3年内住院的老年高血压病患的某些临床特点及与心、脑并发症的关系作一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89.
非特异性检查1.血象:细菌性肺炎白细胞大多数增高,一般可达15000~30000,偶尔可达50000。粒性白细胞  相似文献   
90.
患儿男,7岁,病案号97412。因双侧视力障碍半年于1969年6月入院。无明显诱因视力减退,常走路摔跤、碰壁。查体:双眼球运动不灵活、不协调、视力差,听力轻微障碍,发音含糊,吐字不清,步态不稳。住院后视力渐渐消失,性格改变,痴呆、痴笑,有幻觉,自言自语,住院3月余出现失语、吞咽困难、流涎、咬牙、多汗,不能坐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