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77篇
内科学   2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8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80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44篇
  1篇
中国医学   38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微循环功能障碍是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之一。本文对93例老年性冠心病、脑血管病患者及88例健康老年人的球结膜微循环进行了观察,旨在探讨老年人冠心病、脑血管病与微循环障碍因素的关系。 对象与方法  相似文献   
22.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老年群体由于生理机能日趋老化,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心理调节功能下降,容易出现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直接影响这一群体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军队退休干部作为特殊的老年群体,同样面临这些心理问题的困扰,笔者通过对老干部退休后生活环境、身体状况、心理情况等因素的调查,分析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及时疏导,以保持老干部心理平衡,改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军队跳伞运动员心理健康状况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16项人格因素(16PF)对57名军队跳伞运动员进行集体测量。结果军队跳伞运动员SCL-90因子分≥3分的至少占7.02%;与常模比较,军队跳伞运动员躯体化[(1.36±0.32)分,(1.55±0.57)分]、人际关系敏感[(1.64±0.52)分,(1.78±0.61)分]、焦虑因子[(1.42±0.38)分,(1.52±0.52)分]均显著低于中国军人常模,而阳性项目[(31.12±16.15)分,(24.92±18.14)分]、强迫症状[(1.78±0.49)分,(1.62±0.65)分]、偏执[(1.57±0.49)分,(1.43±0.57)分]和精神病性因子[(1.42±0.38)分,(1.52±0.52)分]却显著高于中国正常人常模;不同年龄运动员在躯体化[(1.25±0.31)分,(1.35±0.23)分,(1.59±0.35)分]和恐怖情绪[(1.39±0.32)分,(1.30±0.52)分,(1.04±0.10)分]上存在差异,不同跳伞次数运动员在恐怖情绪[(1.49±0.32)分,(1.30±0.32)分,(1.07±0.40)分]上存在差异,男女运动员在恐怖情绪上差异存在显著性;SCL-90的各因子与16PF的各分量表普遍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跳伞运动员存在心理问题,影响因素主要有年龄、性别、训练和性格特征等。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冠心病(CHD)的临床相关性。方法:将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892例患者根据其结果分为CHD组和非CHD组,按病变范围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按狭窄程度分为正常组、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比较各组间HBsAg阳性率。结果:892例CHD患者中,HBsAg阳性者51例,占5.72%。其中CHD患者635例,HBsAg阳性者38例,占5.98%;非CHD患者257例,血HBsAg阳性者13例,占5.06%。两组HBsAg阳性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HBsAg阳性率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病变支数和CHD临床类型之间均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结论:HBV感染与CHD之间无临床相关性。  相似文献   
25.
92例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两组,以双盲法动态观察。服药前后比较,微量阿司匹林(M-ASA)治疗组除血液粘度值外,其余各项指标变化显著(P<0.001)。安慰剂对照组各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提示,M-ASA抗栓解聚作用显著。本文系列检测方法对血栓性疾病的诊断、预防、治疗具有一定的监测作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了解军队干休所高血压用药情况,探讨其合理性和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抽查了18家军队干休所的高血压发病情况及药物降压治疗情况。结果:18家军队干休所不合理使用抗高血压药占4.7%,干休所老干部高血压控制率达89.9%,老干部对高血压用药满意率达95.3%。结论:干休所老干部药物降压效果尚可,军队和地方老干部在高血压用药上仍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方法:通过对正常参考人群和CRF患者的生化免疫指标和铁代谢指标测定结果的分析,揭示CRF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结果:CRF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转铁蛋白(TRF)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RF组转铁蛋白受体(sTfR)(0.99~2.81)和CRF血透组sTfR(1.00~2.95)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sTfR(0.81~3.39),而CRF组血清铁蛋白(SF)(67.1~286.3)和CRF血透组SF(63.3~301.5)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SF(22.1~203.9);CRF组和CRF血透组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tHcy)和hsCRP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在CRF组和CRF血透组中,有动脉粥样硬化的SF(97.6~302.5)明显高于无动脉粥样硬化的SF(51.9~229.3);前者sTfR(0.87~2.95)则低于后者(1.02~2.03);两组tHc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由于CRF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饮食的控制和相关药物的应用,血脂指标一般处于较为稳定的水平,CRF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与铁代谢状况有关。tHcy对于判断CRF患者是否会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没有诊断价值,而hsCRP无助于预测CRF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飞行员家庭现状及子女对婚姻(CAM)质量的影响,为开展飞行员婚姻家庭方面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深入飞行员家庭对夫妻同时进行Olson婚姻质量问卷的子女和婚姻分量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紧张性生活事件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卡特尔16种人格问卷测评。结果相关性研究显示飞行员的CAM与自身16项个性因子中的9项(-0.141-0.297,P〈0.05-0.01)及妻子的2项(-0.136--0.190,P〈0.05-0.01);与自身心理健康水平9个因子(-0.321--0.417,P〈0.01)及妻子6个因子(-0.132--0.167,P〈0.05-0.01);与自身8项生活事件的6个项(-0.143--0.260,P〈0.05-0.01),及妻子的3项(-0.129--0.256,P〈0.05-0.01);与自身社会支持3个因子中的2个因子(0.182-0.260,P〈0.01),及妻子的1个因子有显著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揭示飞行员的CAM带有明显的情绪化;而妻子的CAM既受情绪因素也受生活事件的影响。结论要提高飞行员夫妻CAM的满意度,就应把心理健康水平、个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以及年龄因素纳入咨询和治疗体系。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新型中枢兴奋性药物莫达非尼对睡眠剥夺(SD)应激条件下主观嗜睡程度和生命体征的影响,为此药在我军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对象为某军队院校18名健康男性学员,在2次睡眠剥夺实验中交叉服用莫达非尼和安慰剂,睡眠剥夺时间从第1天的07:00到第3天的07:00,并于第2天的0:00、12:00和第3天的0:00分别服用莫达非尼100mg或安慰剂。采用随机双盲设计给药。SD期间进行斯坦福嗜睡量表测试。另外,在SD前后观测基本生命体征和血常规进行用药安全性的评估。结果与安慰剂相比,服用莫达非尼对基本生命体征和血常规等指标均无明显影响(P>0.05),但莫达非尼组的斯坦福嗜睡量表分值在睡眠剥夺期间较安慰剂组差异显著[(3.16±0.05)分vs(4.01±0.06)分,F=104.902,P<0.01],也存在时间主效应(F=20.699,P<0.01)和交互作用(F=3.438,P=0.565)。结论莫达非尼能明显降低睡眠剥夺应激条件下主观嗜睡感,同时对身体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新型中枢兴奋性药物莫达非尼对睡眠剥夺(SD)应激条件下主观嗜睡程度和生命体征的影响,为此药在我军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实验对象为某军队院校18名健康男性学员,在2次睡眠剥夺实验中交叉服用莫达非尼和安慰剂,睡眠剥夺时间从第1天的07:00到第3天的07:00,并于第2天的0:00、12:00和第3天的0:00分别服用莫达非尼100mg或安慰剂.采用随机双盲设计给药.SD期间进行斯坦福嗜睡量表测试.另外,在SD前后观测基本生命体征和血常规进行用药安全性的评估.结果 与安慰剂相比,服用莫达非尼对基本生命体征和血常规等指标均无明显影响(P >0.05),但莫达非尼组的斯坦福嗜睡量表分值在睡眠剥夺期间较安慰剂组差异显著[(3.16±0.05)分 vs (4.01±0.06)分,F =104.902,P <0.01],也存在时间主效应(F =20.699,P <0.01)和交互作用(F =3.438,P =0.565). 结论莫达非尼能明显降低睡眠剥夺应激条件下主观嗜睡感,同时对身体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