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4 毫秒
21.
2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后出现脑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2年1月至2014年9月襄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0例急性脑梗死行溶栓治疗后出现脑出血转化者为出血组,另选择30例同期行溶栓治疗后未发生脑出血转化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蛋白尿、吸烟情况、发病至溶栓治疗的时间等一般资料,分析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发生脑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出血组蛋白尿、糖尿病、脑白质疏松及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22分的比例高于对照组[56.7%(17/30)比23.3%(7/30),60.0%(18/30)比30.0%(9/30),63.3%(19/30)比23.3%(7/30),40.0%(12/30)比10.0%(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蛋白尿、脑白质疏松及NIHSS评分>22分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发生脑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尿蛋白、脑白质疏松以及NIHSS评分>22分是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出现脑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临床医师需对存在这些情况的患者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将侧位脑血管数字图像进行反向转动后配准减影的可行性及其价值.方法 (1)实验研究:在笔者用Visual Basic编写的旋转配准减影软件中对试验靶片直接进行减影处理和将靶片旋转角度后再进行减影处理.观察软件的自动旋转角度探测功能是否探测出直线旋转的角度以及减影功能是否正常.(2)患者图像回顾性研究:将15例在侧位脑血管成像过程中靶血管围绕冠状轴发生了转动的图像读入软件.对同一组蒙靶片分别进行传统的配准减影和先反转一定角度后再进行传统配准减影处理.(3)评价:由4名相关专业的高级职称医师一起对这两组图像进行对比读片.结果 (1)软件配备的自动旋转角度探测功能提示靶片应逆时针方向旋转1.3..软件减影结果正确.(2)在回顾性研究中,用传统减影方法获得较清晰图像3例,在经反转配准减影处理后,伪影明显减少,图像更加清晰;经传统配准减影后有明显伪影的图像10例,在经反转配准减影处理后,获得清晰图像,末梢的血管影像也得以显示;经传统配准减影后无法辨认的图像2例,经过反转配准减影后达到诊断要求.(3)评价结果:反转配准减影的噪声控制和血管细节显示能力都优于传统配准方法;图像没有变形失真;图像清晰度稍有下降.结论 反向转动配准减影技术能明显提高侧位脑血管数字减影图像的质量.  相似文献   
24.
目的:分析嵴帽结石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根据位置试验结合眼震视图检查,回顾性分析嵴帽结石患者150例的临床资料,统计各管嵴帽结石的发病率及治疗效果,分析嵴帽结石的基本临床特征。结果:本中心就诊的1030例BPPV患者中,嵴帽结石患者150例(14.56%),其中男63例,女87例;平均发病年龄(60±15)岁,男女发病平均年龄相当;水平半规管嵴帽结石占89.33%,后半规管嵴帽结石占8.00%,前半规管嵴帽结石占2.67%。其中18例水平半规管嵴帽结石患者同时行仰卧Roll试验、Bow and Lean试验、Null plane试验,18例均有零平面;仰卧Roll试验中背地性眼震幅度较弱一侧与零平面侧相同的有14例(77.78%);13例Bow and Lean试验中仰头快相眼震侧均与零平面侧相同(100%)。所有患者通过耳石复位法+药物治疗(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前庭康复训练后1周评估治疗效果,有效率100%,治愈率74.67%。结论:本组嵴帽结石占总BPPV的14.56%;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嵴帽结石好发于水平半规管,其次为后半规管,前半规管少见;零平面在水平半规管嵴帽结石定侧诊断中发挥至关重要作用;综合治疗方案在嵴帽结石患者中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5.
正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是一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典型的病变部位为大脑后部白质。非典型的RPLS极易漏诊和误诊。现报道1例疑似为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脑动脉病(CARASIL)的RPLS,并进行文献分析。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侧脑室注射Nogo-A反义寡核苷酸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蛋白激酶C(PKC)-Rho A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再灌注6 h组(B组)、再灌注24 h组(C组)、再灌注72 h组(D组)、再灌注1周组(E组)、再灌注2周组(F组)、Nogo-A 72 h组(G组)、Nogo-A 1周组(H组),每组5只。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A组不造成缺血,B、C、D、E、F组缺血后分别再灌注6 h、24 h、72 h、1周、2周,G、H组分别在缺血后脑室注射Nogo-A反义寡核苷酸后再灌注72 h、1周。分别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缺血周围区大脑皮质PKCγ、Rho A的m 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A组比较,B组大脑皮质PKCγm 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C组降至正常(P>0.05),D组出现第2次升高(P<0.01),E组最高(P<0.01),H组较E组表达明显下降(P<0.05)。与A组比较,B、D、E组Rho A m 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G、H组较D、E组表达明显下降(P<0.05)。与A组比较,B、D组的PKCγ蛋白表达增加(P<0.05),E组明显增加(P<0.01),G、H组较D、E组表达明显下降(P<0.05)。与A组比较,B、D、E组的Rho A蛋白表达增加,G、H组较D、E组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PKCγ及Rho A基因表达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有两个高峰,后一个高峰与Nogo A的升高相一致。脑室注射Nogo-A反义寡核苷酸能抑制PKCγ及Rho A的表达,表明缺血后Nogo-A的升高参与PKC/Rho A信号通路的激活。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急诊危重患者家属的临床资料(研究组),同期选取80例一般住院患者家属作为对照组,通过应对方式量表对两组患者家属的应对方式进行评估,并分析两组患者家属应对方式选择对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结果:(1)对照组患者家属SCL-90总分、躯体化、抑郁、焦虑以及精神病性等均显著高于研究组(t=2.955,3.435,3.832,2.440,2.820;P0.05);(2)研究组患者家属SCSQ积极应对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5.729,5.613;P0.001);(3)研究组患者家属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等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6.023,4.501,5.345;P0.001);(4)患者家属社会支持的3个维度分与SCL-90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241,-0.384,-0.478;P0.05),积极应对与SCL-90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131,P0.05),消极应对与SCL-90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225,P0.05)。结论: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度为影响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家属消极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度低会对其情绪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患者治疗。  相似文献   
28.
目的评估全局和局部组合配准减影技术对于减少脑血管造影图像中运动伪影的价值。方法收集10例接受脑血管造影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另设置模拟图像。评价模拟图像和病例图像中全局和局部组合配准减影减少运动伪影的能力。结果经全局和局部组合配准减影后,所有图像的伪影明显少于单纯全局配准减影,血管显示更清晰,无变形、重叠和断裂等错位现象。结论全局和局部组合配准减影技术可有效减少脑血管造影图像中的运动伪影,对于脑血管造影图像的后处理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9.
医患关系是指病人与医务人员因疾病的诊疗而形成的关系,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人际关系。医患关系的实质应该是"利益共同体"。"医"和"患"有"战胜病魔、早日康复"的共同目标,因此,"理想的医患关系应该是互相平等、尊重、信任、配合的一种良好完美的人际关系[1]。"但现实的情况是,  相似文献   
30.
目的:分析青年男女脑梗死的病因、危险因素。方法:对121例青年男女脑梗死(男83例、女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青年脑梗死的发病率在36~45岁年龄段明显高于15~35岁年龄段,分别为67.77%、32.23%。②青年男女脑梗死有明确病因的分别为73例(87.95%)、34例(89.47%),其中主要有动脉粥样硬化58例(47.93%),心源性脑梗塞16例(13.22%),脑血管病变15例(12.40%)。③青年男性脑梗死主要病因及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压、饮酒、动脉粥样硬化、吸烟、高血脂、糖尿病,而青年女性脑梗死主要危险因素依次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糖尿病、饮酒、口服避孕药。结论:青年男性脑梗死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为青年男女脑梗死共同的主要的常见病因及危险因素,青年男性脑梗死的其它主要相关高危因素还有饮酒、吸烟等,而围产期及产褥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妇产科手术、口服避孕药等则为青年女性脑梗主要独立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