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9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62.
63.
陈洁  冯燕娴  李厚敏 《安徽医学》2018,39(3):363-366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 起始于大中型动脉内膜,内膜的损伤、脂质和复合糖类沉积、纤维细胞及平滑肌细胞增生、炎细胞浸润,逐渐累积到动脉中层,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斑块出血、破裂,最后形成血栓,引发急性心肌梗死.1989年Muller 等[1] 将不稳定斑块及易引起突发心脏事件的斑块描述为"易损斑块".  相似文献   
64.
65.
糖尿病(DM)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10年发布的中国DM患者患病率调查报告显示,20岁以上的成年人中9.7%患糖尿病,更有15.5%处于糖尿病前期[1]。我国已成为全球DM第一大国,DM的防控刻不容缓。糖尿病前期是介于正常糖耐量和DM之间的一种状态,是人体处于糖代谢紊乱的早期阶段,此阶段为可逆阶段,早期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6.
依维莫司是一种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抑制剂,目前已被FDA获批用于肾癌、乳腺癌、胃癌、胰腺癌、神经内分泌癌等的晚期维持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但常伴发不良反应的产生。间质性肺病是依维莫司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具有死亡率高、诊断困难等特点,限制了依维莫司在临床上的应用。因此,正确地诊断和治疗依维莫司相关性肺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于第一产程不同时期使用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足月初产妇144例,未实施分娩镇痛者为对照组,实施分娩镇痛者为观察组,并按照实施分娩镇痛的时机分为观察组1(宫口扩张<3 cm)、观察组2(宫口扩张3~4 cm)和观察组3(宫口扩张>4 cm)。比较各组产程时间、中转剖宫产率、会阴侧切率、助产分娩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1组的第一产程时间均显著长于其他组(P<0.01),各组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分娩中转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1)。各观察组间侧切分娩率、助产分娩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观察组比较观察组3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观察组1组(P<0.01),观察组3组中转剖宫产率显著低于观察组1组(P<0.01)。观察组1、2、3组及对照组新生儿的1 min Apgar评分、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分娩镇痛技术可显著降低分娩中...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急诊阿替普酶(rt-PA)溶栓病人的预后影响因素,探讨溶栓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溶栓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行急诊rt-PA溶栓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187例,收集可能与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跟踪随访并收集不同时间段的NIHSS评分和MRS评分,分别将溶栓前NIHSS评分减去溶栓后2周NIHSS评分,减分值ΔNIHSS<2为预后较差组(65例),ΔNIHSS≥2为预后较好组(122例);将溶栓前MRS评分减去溶栓后3个月MRS评分,减分值ΔMRS差值<3为预后较差组(68例),ΔMRS≥3为预后较好组(119例),并分析溶栓预后效果的影响因素和可能发挥预测作用的指标。结果:ΔNIHSS评分预后差组的高血压和心房颤动人数比例高于ΔNIHSS评分预后较好组(P<0.01和P<0.05),ΔNIHSS评分预后差组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NLR水平高于ΔNIHSS评分预后较好组(P<0.01)。ΔMRS评分预后差组的心房颤动人数比例高于ΔMRS评分预后较好组(P<0.05),ΔMRS评分预后差组的白细胞、中性粒...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眼轮匝肌预缝合缩短术在中老年睑袋整复中的效果。方法将60例做睑袋整复治疗的中老年病人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其中,接受传统经皮入路下睑袋整形术者为对照组,接受眼轮匝肌预缝合缩短术者为观察组。观察组在传统的睑袋整形术的基础上,游离眼轮匝肌,在距离外眦角约0.5 cm处作垂直于眼轮匝肌的设计线,沿垂线离断眼轮匝肌,在断端各缝合牵引丝线,预先将一侧断端缝合至另一断端深面,根据轮匝肌的张力,酌情调整缝合位置,当轮匝肌达到较好外形以及张力时,嘱病人睁眼向额部看,观察睑袋整复效果,切除重叠部分,断端精细缝合。最后对比和分析2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差异。结果术后1年,观察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0.01)。2组病人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眼轮匝肌预缝合缩短术,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及病人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