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0篇
  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42.
刘冰蕊 《大家健康》2016,(3):295-296
目的:调查了解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状,分析手卫生的重要性以及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探讨手卫生依从性的改进措,降低医院患者的微生物感染率.方法:第四军医大学某附属医院对2015年上半年152例次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结果:调查发现合格者95人次,平均合格率76%,其中医生卫生洗手合格率为69.4%,护士卫生洗手合格率89.4%.结论:手卫生依从性现状不容乐观,因此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强化手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手卫生氛围,加强手卫生的规范和监督管理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43.
于方方  付菊芳 《护理研究》2013,(18):1798-1800
介绍了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背景、定义及临床意义,总结了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表现及护理措施,建议医生、护士及病人三方面要共同努力,加强协作,尽最大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4.
食管或胃术后,因不能经口进食,在接往手术室前给予患者经鼻双胃管(其中一根为营养管),手术中,医生将营养管放置于十二指肠下10~20 cm,为了保证患者机体营养的需要,除了给予静脉高营养外,肠内营养已成为消化外科医生的首选,经文献报道和研究以及临床中的应用,肠内营养的输入能够使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比未使用肠内营养患者肠道恢复早1~2d。而在输入肠内营养过程中,我们发现使用输液恒温器(河北助邦生产)给予肠内营养液进行加热,患者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现象明显低于未使用输液恒温器的患者。而由于患者术后肠内营养输注时间长,为了使进入患者体内的肠内营养液保持在恒温的状态,减少由于输入肠内营养液而引起的不良反应,临床中护理人员往往将输液恒温器夹至于经鼻插入营养管外25~30 cm,用别针固定于靠近患者肩部衣服上或者放置于患者头部与肩部空档处。术后患者身体虚弱,家属长时间的疲倦,再加上担心患者会压到输液恒温器而导致的压伤和烫伤不能好好的休息,担心在固定输液恒温器时别针给患者带来威胁,对于患者以及家属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现将设计的输液恒温器保护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对小儿静脉输液时针头脱落及漏药的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这段期间内,来我院接受静脉输液的15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这150例患儿分为研究和对照两组,其中研究组和对照组各有75例患儿。这些患儿在门诊输液期间,研究组采用优质护理,对照组才有常规护理。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的针头脱落、漏药以及停药的发生几率。结果:对照组针头脱落患儿共5例,发生率为6.7%;漏药患儿共9例,发生率为12.0%;停药患儿共9例,发生率为12.0%。研究组患儿中针头脱落1例,发生率为1.3%;漏药患儿共2例,发生率为2.70%;停药1例,发生率为1.3%。通过对比研究,发现患儿中针头脱落、漏药和停药发生率研究组要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其差异比较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静脉输液的患儿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其发生针头脱落、漏药以及停药的发生几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非癫(癎)患者监测到发作间期(癎)样放电(Interietal epileptiform discharge,IED)的临床意义.方法:对随访的3例脑电图监测到IED的非癫(癎)患者病例进行分析.结果:3例患者分别随访半年至1年零8个月,无癫(癎)发作,认知功能及行为均同正常同龄儿童.结论:对非癫(癎)患者监测到IED的处理,要考虑到患者的年龄、是否是癫(癎)的易感人群、IED的出现与诱发实验的关系、IED出现的频率等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47.
正几乎在所有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疾病中,均可观察到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T)活化的现象,包括脑感染、脊髓损伤、脑卒中、癫痫等,AST活化在以上疾病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1])。在CNS病变中,AST经历增生、活化等过程,最终转变成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reactive astrocytes,RAS)~([2,3])。传统观念认为RAS阻碍神经修复,但新近研究表明RAS具有极大的异质性,可划分为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究Bcl-2、NF-κB、c-Myc蛋白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10月于本院确诊的35例DLBCL患者的淋巴瘤组织纳入试验组,另选取本院同期35例健康志愿者的淋巴组织纳入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DLBCL患者淋巴组织中Bcl-2、NF-κB、c-Myc蛋白表达情况,统计分析其与DLBC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试验组患者淋巴组织中Bcl-2、NF-κB、c-Myc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3%、60.0%、65.7%,对照组分别为42.8%、34.2%、37.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Bcl-2、NF-κB、c-Myc在不同性别、不同临床分期的DLBCL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无显著差异(P>0.05)。在国际标准化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评分3~4分、结外受侵、肿瘤完全缓解的DLBCL患者中Bcl-2、NF-κB、c-Myc蛋白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IPI评分0~2分、非结外受侵、肿瘤未完全缓解的患者(P<0.05)。结论 DLBCL患者淋巴组织中Bcl-2、NF-κB、c-Myc蛋白的表达水平较高,且常见于结外受侵、肿瘤未完全缓解及IPI评分较高的患者。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脑循环联合经颅磁刺激疗法治疗颈本体感觉紊乱性眩晕疗效及对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颈本体感觉紊乱性眩晕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10~25 m L与长春西汀注射液20 mg静脉滴注,均每日1次,持续治疗20 d;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经颅磁刺激(每次30 min)与脑循环疗法(每次30~40 min)治疗,均每日1次,持续治疗20 d。观察2组治疗前后外周面积、轨迹长度、单位面积轨迹长度、矩形面积、左右偏移以及稳定性系数与体质量分布系数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外周面积、轨迹长度、矩形面积、左右偏移、体质量分布系数均相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单位面积轨迹长度相比治疗前相比均明显升高(P均0.05),对照组治疗后稳定性系数相比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脑循环联合经颅磁刺激疗法治疗颈本体感觉紊乱性眩晕疗效较好,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平衡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究人脑胶质瘤微小核糖核苷酸-218(mi R-218)和Robo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Ⅰ和Ⅱ级胶质瘤患者的脑组织10例,行颅内减压的正常脑组织10例、Ⅲ级胶质瘤脑组织10例、Ⅳ级肿瘤脑组织10例,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检测微小RNA218的表达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B的方法检测组织中Slit2蛋白和Robo1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mi R-218与Slit2-Robo1通路的关系。结果从正常组织、低级别胶质瘤到高级别胶质瘤,其微小RNA218、Slit2联合Robo1的表达量依次降低,Robo1的表达逐渐升高。结论当肿瘤组织中微小RNA218的表达减少时,Slit2蛋白的表达也同时降低,而Robo1蛋白的表达则异常增高,3种物质的水平与肿瘤的良恶程度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