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2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12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8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8 毫秒
61.
目的:研究阿德福韦酯自乳化制剂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以随机分组组间对照实验设计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6只SD大鼠(两组)体内单剂量灌胃服用阿德福韦酯自乳化制剂和片剂100mg/kg后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并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自乳化制剂组大鼠的Cmax为2.5094μg/mL,AUC为277.2911μg·min/mL);片剂组大鼠的Cmax为1.7258μg/mL,AUC为215.9196μg·min/mL)。结论:阿德福韦酯自乳化制剂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优于片剂。  相似文献   
62.
梅毒螺旋体特异抗原P15、P47的克隆表达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克隆表达梅毒螺旋体特异抗原P15、P47,用于临床检测梅毒感染。方法:化学合成P15、P47基因并插入GST融合蛋白表达载体,以亲和层析进行纯化。将重组P15,P47抗原包板制备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对国家标准品,正常人群,梅毒患等的血清进行检测。结果:化学合成的P15、P47基因,测序结果与GenBank数据符合,将重组P15、P47抗原包板制备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对国家标准品的检测全部符合,对正常人群,梅毒患和其他一些疾病患的检测显示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论:用重组梅毒P15和P47抗原制备的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符合临床特异性诊断的要求。  相似文献   
63.
蛋白多肽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蓉  张纯  高申 《药学实践杂志》2006,24(3):135-138
目的:介绍国内外蛋白多肽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概况。方法:主要查阅了近年来CBM、Medline和Pubmed收录的蛋白多肽类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有关文献。结果:蛋白多肽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具有生物半衰期短、表观分布容积小、首关效应、生物利用度低等特性;其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分析方法主要为免疫学分析法(RIA、IRMA、ELISA、FPIA)、同位素标记示踪法、理化分析技术(HPLC、HPCE、LC/MS、LC/MS/MS)和生物检定法。结论:蛋白多肽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具有特殊性,寻求灵敏度高、专属性强的分析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免疫学分析法是目前较为实用的蛋白多肽类药物药代动力学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4.
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Ⅲ型胶原烧伤贴膜的研制(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胶原蛋白的性质及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poly(HEMA)]-Ⅲ型胶原烧伤贴膜的制备方法。方法:从小牛皮中提取Ⅲ型胶原蛋白,与poly(HEMA)、乙二醇混合,用过硫酸铵和偏亚硫酸钠引发交联反应,制成烧伤用贴膜;在膜中加入药物吲哚美辛,并做体外溶出实验。结果:poly(HEMA)-Ⅲ型胶原贴膜具有良好的弹性、柔软性、吸湿性和粘附性;吲哚美辛的体外累积释放百分量-时间曲线表明,其多孔的海绵状结构是良好的药物释放系统。结论:poly(HEMA)-Ⅲ型胶原的复合物是制备烧伤用创面敷料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65.
全反式维甲酸聚丙交酯乙交酯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反式维甲酸(al-trans-retinoicacid,ATRA)对白血病细胞具有诱导分化、成熟作用,已被广泛使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但是ATRA给药次数多(每日口服3~4次),峰浓度高,不良反应大。本研究以聚丙交酯乙交酯[pol...  相似文献   
66.
 目的 介绍蛋白质药物(PLGA)缓释微球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微球制备工艺及其体内外释放过程中稳定化策略。方法根据国内外文献,较全面地综述了目前蛋白质药物PLGA微球在制备工艺和体内外释放过程中蛋白质稳定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一些解决的办法。结果与结论 由于蛋白质稳定性较差,开发蛋白类药物缓释微球非常具有挑战性。重组人生长激素微球的上市为蛋白质药物缓释微球的开发提供了范例,也表明这是一项很有前景的技术。  相似文献   
67.
法莫替丁口溶片的研制及体外释放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用于治疗的法莫替丁 (Fm)剂型中 ,国内上市的有片剂、针剂、胶囊剂等 ,尚无速释制剂的产品问世。国外默克公司采用谢勒公司的 Zydis速溶剂型制备技术上市了法莫替丁口腔速溶片 ,商品名为 Pepcidin Rapitab。国内已研究法莫替丁的剂型有缓释片、脉冲控释胶囊、胃漂浮缓释胶囊和颗粒剂等 ,但尚无口溶片。研究制备法莫替丁口溶片 ,是为了适用于吞咽有困难、卧床病人和老幼病人用药 ,同时本品在口腔内迅速溶出 ,并且部分吸收 ,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和仪器 法莫替丁原料药 (上海第六制药厂 ,批号980 5 0 4) :法…  相似文献   
68.
多肽类药物的口服吸收及其剂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洁  张纯  高申 《药学进展》2004,28(10):437-441
根据国外有关文献,分析了多肽类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的原因,包括胃肠道黏膜的低渗透性、胃酸和各种消化酶的降解作用及首过效应等,并介绍从结构修饰、处方和剂型设计三方面提高多肽口服生物利用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69.
DNA疫苗微球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介绍以生物降解材料制备DNA疫苗微球给药系统(microspheres drug delivery system,以下简称MDDS)的研究进展,为此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国内外文献,较全面地综述了DNA疫苗MDDS的优点,载体材料的种类、规格及其优缺点,微球的制备方法,微球的理化特性要求,给药剂型和给药途径,体内外免疫效果的评价,药动学、组织器官分布和体内转运机制的研究以及目前MDDS研究中需解决的问题。结果与结论与常规冻干粉针剂相比,DNA疫苗MDDS的研究结果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必将会为DNA疫苗的临床应用提供一个免疫效果好和安全性能高的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70.
健康志愿和杂种狗一次口服自制的美沙芬缓释微丸后观察其药物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实验结果表明:美沙芬体内药物动力学特征符合0级吸收与一级消除的血管外一室模型,生物利用度有显提高(P<0.05),美沙芬缓释微丸在体内确有缓释作用,美沙芬缓释微丸在人和狗体内吸收百分主经呈显相关(P<0.01);同时美沙芬缓释微丸的体内吸收百分率与体外溶出百分率亦呈显相关(P<0.01)。因此,美沙芬缓释微丸2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